中医内科护理学---心悸患者护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66223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护理学---心悸患者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心悸患者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心悸患者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心悸患者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心悸患者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护理学---心悸患者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护理学---心悸患者护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悸患者的护理,【概述】 (一) 病名概念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促,或结代;心悸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呈持续性)。,(二) 范围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以及心脏神经官能症,凡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证进行辨证论治,【病因病机】 1.体质虚弱 2.七情所伤 3.饮食劳倦 4.感受外邪 5.药物中毒,病位:主要在心,但其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

2、失调相关。 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心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 病机: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不足,标实为气滞、血瘀、外邪、痰浊、水饮。,【诊断】 症状:自觉心脏搏动异常,不能自主 发作特点:有阵发性和持续性 伴随症状:胸闷、乏力、头晕 脉象特点:结脉、代脉、促脉 诱发因素:情志、劳倦、外感、饮食 辅助检查:主要是心电图,【鉴别诊断】 惊悸与怔忡:惊悸者多由外因,病势浅而短暂,多为实证;怔忡者多由内因,病情较为深重,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护治原则】 虚证:补气、养血、滋阴、温阳 实证:祛痰、

3、化饮、清火、行瘀,(二)、辨证施护 1、心虚胆怯 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舌红苔薄白,脉细或弦细。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3、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4、心阳不振 症状: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虚弱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护理:,5、水饮凌心 症状:心悸,胸闷痞满,下肢浮肿,

4、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弦滑。 治法:温补心肾,行水逐饮 方药:苓桂术甘汤。 护理:,6、心血瘀阻 症状:心悸,胸闷心痛,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护理评估】 1、评估心悸的虚实主次 2、评估心悸的脉象变化,【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1、悸动不安 (1)病情观察:关键是心率的变动 (2)生活起居:安静 (3)情志护理:避免情志刺激 (4)饮食护理:低盐低脂饮食 (5)用药护理:洋地黄类药物和输液速度,【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夜寐不安 安静、热牛奶、泡脚,必要时阿普唑仑 3、药物不良反应 部分药物可引起失眠,如平喘药、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等。,平喘药,【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等。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激动、忧伤,平时可欣赏优雅悦耳的音乐,以陶冶情操。 3、生活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寒温,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 4、饮食有节,忌过饱。多食蔬菜、水果,减少肥甘、油腻、食盐的摄入。忌刺激性物品,如浓茶、咖啡等,戒烟酒。 5、增强体质,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以不感觉劳累为度。 6、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增减用药或中断治疗。 7、定期随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