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86591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五 大肠内消化,食物经过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后,剩余的残渣进入大肠。,大肠主要功能是: 吸收肠内容物中的水和电解质,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吸收由大肠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B、K等物质; 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形成和暂时贮存粪便,并控制排便。,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 由大肠腺和黏膜杯状细胞分泌 主要成分:为粘液和碳酸氢盐(pH8.38.4)。 主要作用:保护肠粘膜免遭机械损伤和润滑大便。 分泌调节:食物残渣刺激引起,副交感N使分泌, 交感神经使分泌 大肠内细菌: 多种(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来自食物和空气产物:B族和K族维生素;有毒成分。,二、大肠运动的形式,运

2、动特点:少而慢,对刺激反应较迟缓,1.袋状往返运动 发生于空腹;由环形肌的不规则收缩引起;混合结肠内容物,利于水盐的吸收。,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发生于进食后;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混合内容物,便于吸收水和无机盐,3.蠕动 作用:将肠内容物向远端推进。 集团蠕动:是一种快而行程远的蠕动;可将大肠内一部分内容物推送到乙状结肠或直肠。,1.粪便的成分 食物残渣:水份被吸收 脱落的肠上皮细胞; 细菌:20-30%; 肝排出的胆色素,血液经肠壁排出的重金属,如钙、镁、汞等。,三、排便,粪便,直肠壁内感受器,腹下N 盆N,脊髄腰骶 段初级排 便中枢,大脑皮层,“便意”,盆神经,阴部 神经,肛门外

3、括约肌舒张,粪便排出,条件许可,条件不许可,腹下 神经,降、乙、 直肠舒张 肛门内 括约肌收缩,降、乙、 直肠收缩 肛门内 括约肌舒张,阴部 神经,肛门外 括约肌收缩,粪 便 返 回 乙 狀 结 肠,2. 排便反射,第二节 吸 收,消化过程是吸收的重要基础,吸收是消化的延续,食物的消化产物经吸收后为机体的活动捉供营养物质。可见消化是吸收的前提,吸收是消化的目的。,一、各部位的吸收能力 口:部分药物(如亚硝酸 甘油、吗啡)。 胃:酒精和少量水分。 大肠:水分和无机盐, 葡萄糖和一些药物。 十二指肠和空肠:糖类、 蛋白质、脂肪的消 化产物,维生素 回肠:胆盐和VB12,2小肠有利吸收的条件,具有巨

4、大的吸收面积; 营养物质被充分消化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 绒毛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促进吸收。,二、吸收的途径和机制,1. 吸收的途径 跨细胞途径: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等 旁细胞途径: 缝隙连接,2. 吸收的机制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出胞和入胞,三、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水的吸收 每日吸收量:8L左右 吸收方式:渗透作用,紧密连接 (二)无机盐的吸收 单价碱性盐类吸收快,多价碱性盐类吸收很慢。 1. 钠的吸收,管腔侧扩散、基底膜主动重吸收;伴随着水、葡萄糖、氨基酸和负离子等物质的吸收。,水的吸收(Water Absorption),渗透,

5、钠的吸收(Absorption of Sodium),肠上皮细胞基底侧膜上存在着钠泵,主动吸收:,伴随水的被动吸收,Cl-的吸收(Absorption of Cl-),细胞旁途径:顺电位差扩散吸收,跨细胞途径:Na+-Cl-同向转运体 Cl- - HCO3-逆向转运体,HCO3-的吸收(Absorption of HCO3-),2.铁的吸收 吸收的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吸收的量:,胃酸、Vit C,Fe2+ 吸收,食物中的Fe3+, 吸收量与机体对铁的需要量有关, 约1mg/d, 食物中的草酸、磷酸等可与铁形 成不溶性化合物而阻止铁的吸收。,吸收的状态:,吸收机制:为主动吸收。,胃酸、V

6、it C,Fe2+,食物中的Fe3+,肠上皮细胞释放的转铁蛋白,复合物,转铁蛋白受体,复合物入胞,Fe2+游离,部分经运铁蛋白受体转运至血液,部分胞内的铁蛋白结合成贮存铁,胃大部切除或胃酸分泌减少缺铁性贫血,吸收部位: 小肠上段,铁的吸收(Absorption of Iron),Vit C,3.钙的吸收 钙吸收的部位:小肠各部位都有吸收钙的能 力,尤其十二指肠。 钙吸收的状态:,维生素D、脂肪酸、酸性环境(pH3时, 钙呈离子状态)促进钙的吸收; 凡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 钙、磷酸钙、草酸钙等,钙则不能被吸收; 钙吸收的量受机体需要的影响。,钙吸收的影响因素:,可溶性钙(氯化钙、葡萄糖

7、酸钙)才能被吸收 离子状态的钙最易被吸收,钙+钙结合蛋白 细胞 基底侧膜钙泵、Na+/Ca2+交换体血液,钙的吸收(Absorption of Calcium),钙吸收的机制:主动转运过程。,血 液,钙通过刷状缘膜上的钙通道进入细胞,基底膜钙泵、Na+/Ca2+交换机制,(三)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在小肠上段被吸收,与Na+同向转运 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在回肠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机制与脂肪相似。,管腔侧:与Na+同向转运; 管底侧:易化扩散方式进入血液,(四)糖的吸收 食物中的淀粉,淀粉酶,麦芽糖,双糖酶,单糖,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吸收机制:继

8、发性主动转运,易化扩散(果糖)。,(五)蛋白质的吸收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机制: 管腔侧:继发性主动转运 以氨基酸形式吸收, 少量以二肽和三肽被吸收 基底膜:易化扩散 新生儿:通过胞吞吸收多肽和蛋白质,故可从母乳中吸收抗体,产生被动免疫。 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也可微量吸收,但无营养作用,相反,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氨基酸转运系统,Na+,蛋白酶,氨基肽酶,(六)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载脂,途径:淋巴途径为主,机制:被动,甘油,载脂蛋白,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血 管,淋 巴 管,乳糜微粒,甘油三脂,混合微胶粒,脂肪酸 甘油一脂,胆 盐,胆 盐,长链脂肪酸 甘 油 一脂,肠上皮细胞,肠 腔,

9、胆固醇酯,静 水 层,胆固醇,胆固醇,胆固 醇酯,出胞,脂肪的吸收,机制:被动转运,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以淋巴途径为主,中、短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通过血液淋巴途径吸收,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腺细胞的主动活动过程 步骤 腺细胞从血液中摄取原料 合成分泌物,经浓缩后以颗粒和小泡储存在胞内 腺细胞膜受体激活后细胞兴奋,以出胞方式分泌 主要作用 稀释溶解食物,利于消化和吸收 改变消化管内的pH,为消化酶提供合适pH环境 消化酶将食物中大分子营养物质水解成利于吸收的小分子 缓冲食物刺激,保护消化管黏膜,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量,pH和主要的消化酶,第三节 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

10、作用 消化器官除口腔、咽、食管上段及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外,其余各部均为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此外,从食管中段至肛门的大部分消化管壁内还存在壁内神经丛。,胃肠道的神经支配,(一)内在神经系统 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感觉、中间和运动神经元); 粘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细胞分泌和血流; 肌间神经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 内在神经丛释放的递质有:Ach、NO、5-HT、VIP、P物质等。,(二)外来神经系统 1.躯体神经:口、咽、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 2.自主神经:,副交感N: 迷走N、盆N,交感N,内在N丛,内在N丛,胃肠、血管 平 滑 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

11、细胞,胃肠、血管平 滑 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神经节,+,-,-,副交感N:兴奋作用为主 交 感N:抑制作用为主,平 滑 肌 外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消化道内机械、化学和温度感受器,粘膜下N丛 肌间 N 丛,中枢NS,交感N 副交感N,传入途径,传出途径,消化系统的局部和中枢反射通路,(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中枢存在于延髓、下丘脑和大脑皮质等处。消化活动的反射性调节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非条件反射 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刺激作用于口腔内各种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唾液的分泌。 食物对胃肠的刺激,作用于胃肠壁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

12、起胃肠运动和各种消化液的分泌。,1非条件反射 当肠内容物堆积时,又能反射性地使胃肠运动减弱,胃排空延缓,通过这些反射使消化器官各部分的活动相互影响,密切配合,更好地完成消化功能。,2条件反射 食物的形状、色泽、气味以及有关食物的语言,都能反射性地引起胃肠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为食物的消化作好充分准备。 但如果食物的外观较差或人的情绪抑郁,以及进食环境不良均可引起食欲低下,消化和吸收活动也会降低,这些影响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而实现。,情绪,中枢神经系统,化学、渗透压、 机械感受器,壁内神经丛,平滑肌 腺体,刺激 胃肠道管腔 反应,传入神经,长反射,传出神经,短反射,刺激,食物的视觉 味觉 嗅觉,胃肠

13、道两种反射弧,二、体液调节 在胃肠道黏膜内有多种内分泌细胞,它们能分泌和释放多种胃肠激素,其作用是调节消化器官的功能活动。并对体内其他器官的功能产生影响。,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40多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一).胃肠激素的作用方式 1.远距分泌:激素释放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 如胃泌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等。 2.旁分泌:激素释放后,通过组织间液弥散至靶细胞发挥作用。 如生长抑素对邻近的胃泌素细胞产生抑制性调节作用。 3.神经分泌:由神经末梢释放到细胞外液发挥作用。 如VIP、P物质等。 4.腔内分泌:激素释放后,从细胞间隙透过紧密连

14、接弥散至胃肠 腔内。 5.自分泌:激素从内分泌细胞分泌后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二).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作用 起效快,短期作用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2)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2、营养作用 起效慢,长期作用 促进消化管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3、影响免疫功能 4、调节肠上皮细胞对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和吸收,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 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蛋白质分解产物 (gastrin) 促胃窦收缩 迷走神经兴奋 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 组织胺 ACh 促胆汁的分泌 促胰岛素分泌 促消

15、化道粘膜生长 胰泌素 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 (secretin) 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加强CCK的作用 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 促进胃液分泌 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迷走神经兴奋 (CCK)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加强胰泌素的作用 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抑 胃 肽 促胰岛素分泌 脂肪及分解产物 (GIP) 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 糖 氨基酸,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Fun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四)、APUD细胞 胃肠内分泌细胞都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和活性胺的能力。将具有这种能力的细胞统称为APUD细胞(神经系统、甲状腺、肾上腺髓质、垂体等组织中也有APUD细胞)。,(三)、脑肠肽 在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双重分布的肽类。 20余种 脑肠肽的功能:广泛,如调节消化管的活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代谢,摄食,免疫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