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靛水新城城市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05121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121 大小:1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水靛水新城城市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彭水靛水新城城市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彭水靛水新城城市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彭水靛水新城城市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彭水靛水新城城市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彭水靛水新城城市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水靛水新城城市设计(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112010.11 靛水新城整体鸟瞰图 行政商务轴夜景鸟瞰图 文化中心轴鸟瞰图 TOD高铁商业中心鸟瞰图 第四部分 专题研究篇79 第一章 自然环境特色80 第二章 地域文化特色81 第三章 靛水新城遗存古迹及自然资源86 附 件90 图 集94 结 语114 前 言 1 第一部分 规划导则篇2 第一章 总体城市设计目标3 第二章 城市空间控制4 第三章 城市控制意象5 第 四 章 建 筑 实 体 控 制 6 第二部分 城市设计篇7 规划思考8 第一章 现状综合分析与上位规划评估9 第二章 城市设计定位、目标与总体思路27 第三章 城市设计构思及总体风貌特色29 第四章 总体城市设计

2、32 第五章 城市空间景观结构框架39 第六章 城市绿地及开敞空间系统45 第七章 城市形象塑造的特定意图区48 第八章 其他专项规划52 第九章 城市设计指引57 第十章 建筑容量研究68 第十一章 地块编码分区及开发容量控制69 第三部分 开发实施篇开发实施篇75 第一章 城市设计实施的时序安排76 第二章 实施的策略和措施77 第三章 管理实施运作机制的建议77 目录 1 前言前言 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于重庆市“一圈两翼”空间格局中以黔江为中心的东南 翼经济发展轴上,是重庆通往东南沿海的陆路大通道和辐射武陵山区的“桥头堡”,重庆 市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目前,由于彭水县

3、城现状城区居住环境复杂,城市建设用地已趋于饱和,已无建设用 地可开发。因此,为了改善市民工作及生活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经多次考察论 证,选址在靛水乡进行彭水县的新城建设,疏解老城区城市功能。 靛水新城位于彭水县西南侧,距旧城区直线约4公里。未来随着彭酉高速、渝湘高铁及 摩围山隧道的兴建,靛水新城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合理的规划靛水新城,充 分利用其交通优势及丰富的自然地形条件,使新城良性有序的发展,促进彭水县的整体经 济发展,彭水县政府、汉元集团于2010年6月委托美国HHL GROUP赫林德设计集团进行靛水 新城的城市设计工作。 2010年6月1日,公司赴彭水进行现场踏勘和资

4、料收集工作。 2010年6月7日,公司再次赴现场进行深度踏勘工作。 2010年6月21日,公司对控规方案提出调整意见,赴现场进行前期方案交流工作,并再 次对现场进行详细踏勘。 2010年6月28日,公司编制重庆彭水县靛水新城城市设计(项目前期策划分析草案 讨论稿),在彭水县政府举行方案汇报工作。会上初步同意对控规的土地利用及城市空间 结构调整,会后又同控规编制单位及相关领导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 2010年7月22日,公司赴重庆参加专家评审会,会上专家一致通过城市设计总体构思及 城市空间骨架,建议通过城市设计来调整、完善控规方案。 2010年10月8日,公司在彭水县政府对行政中心位置调整的意见下

5、,按照控规中的土地 利用方案进行城市设计方案编制工作。 2010年10月25日,公司赴现场,在彭水县政府举行城市设计方案汇报工作,会上城市 设计方案得到认可,并听取了相关领导意见。 本次规划重庆彭水县靛水新城城市设计是在以上多次赴现场听取各方专家、领导 意见修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梳理修改后完成。 规划导则篇规划导则篇 第一章 总体城市设计目标 第二章 城市空间控制 第三章 城市控制意象 第四章 建筑实体控制 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设计导则 2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第一章 总体城市设计目标第一章 总体城市设计目标 规划区的设计要求在保护自然生态,规避“天上有网、地上有山、地下有河、 三面环山”等不利地形条

6、件的情况下,充分体现现代山水园林城市风貌特点。同时 最大限度地发挥规划区内地势起伏多变、环境优美的良好生态格局优势,使基地 内的整体空间形象达到现代、生态、高效现代、生态、高效的高标准要求。 规划导则篇规划导则篇 3 规划导则篇规划导则篇 一 广场系统一 广场系统 靛水新城规划中规划有一个行政广场、若干个商业广场和市民广场,结合绿地、水景打造高质量的城市广场 环境。各广场应提供40%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保证40%的绿地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广场以怡人小尺 度为主,利用建筑的退让、围合及街头绿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广场空间。 二 绿地系统二 绿地系统 为构建山水相融的绿色生态网络,在地块内规划了公园

7、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和附属绿地,形成层次 丰富、功能明确的绿地景观。公园绿地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综合公园、地质公园、社区公园和滨河公园,其中 综合公园内应保持自然山体特性,体现山地城市空间特色。 三 步行系统三 步行系统 为构建便捷舒适的城市行走空间系统,在地块内规划了由城市轴线步行系统、滨水步行系统、道路步行系统城 市广场和特色文化街组成的纵横交错的全区域步行空间网络。 四街道四街道 为构筑尺度合理的高效街道系统,在地块内规划了由城市景观大道、盘龙山景观道及其他城市道路组成的功能 明确的多级街道网络。 第二章 城市空间控制第二章 城市空间控制 4 本区域位于东西两侧山体的范围内,为了丰富城

8、市空间,保证天际线的主要走势,重点控制天际线韵律,构筑 以盘龙山为中心向四周呈“由低到高”的多层次天际线形态。提供视觉调剂空间,结合规划区内山势形态合理划定建 筑高度分区和城市主要节点高层建筑,使区域内建筑高度轮廓趋向多元化。 规划导则篇规划导则篇 一 出入口一 出入口 在靛水新城城市主要出入口和城市对外交通相接处树立时代感强、标识性强的具有靛水新城特色的入口标志 形象;强化城市景观大道沿线主要城市空间节点的作用,建设标志性建筑物或公共艺术设施;与外围区域联系的 交通出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构筑物;摩围山隧道出口与城市景观大道相交处修建标志性城市景观雕塑;而其他次要 出入口也应当设置明晰的指示标识(

9、必需的交通指示标志和城市信息指示标志)。 二 标志物二 标志物 标志物系统分为城市级标志物和片区级标志物两个层面。城市级标志物主要包括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 化中心等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该类标志物建筑配置适当大小的广场空间与灰空间,建筑造型应当区别于周边 其他建筑,体现标志物与背景的差异性。片区级标志物主要包括城市公园、次级商业中心、街头绿地等片区级 公共设施,该类标志物在具备标识性的同时与周边环境融合。标志物建设中应保证和强化标志物的视觉特征, 以获得较高的自明性。 四视廊四视廊 视廊系统的建立主要强调山体绿化与公共开敞空间的联系。重点视廊位于行政商务轴、文化中心轴和城市 景观大道,需控制3

10、0米宽的视廊核心区。同时利用指向山体的较为开阔的生态隔离绿地和道路,形成通透的生 态廊道,疏通城市与外围自然环境的视觉联系。区域内部各功能及居住组团之间应当建立视觉联系,利用居住 区内部小型山体形成次级视廊。 五 公共艺术五 公共艺术 创建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具有点睛作用的公共艺术品系统。保障公共活动空间拥有一定数量的公共 艺术品,且应是品位高尚、体现现代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在行政商务轴和文化中心轴及滨水空间,结合步行系 统设置视觉效果连续的、具有观赏性的公共环境艺术品。 六照明六照明 照明系统分为绿地照明、广场照明、建筑照明和景观大道照明,应重点突出行政轴、文化轴和景观大道的夜景效 果。城

11、市周围大片山体,除标志性建筑和标志物以外,避免照明处理,只在入口和标志处照亮。所有城市级别的公 园,要求进行功能性亮化照明,保证可达性和安全性。高层建筑及其裙房外部设置照明系统,形成夜间街道的夜景天 际线和夜景视平线,构建城市景观大道的夜间整体照明意向。 三 天际线三 天际线 第三章 城市控制意象第三章 城市控制意象 5 一高度一高度 为形成丰富的城市轮廓天际线, 规划根据地块内建筑的平均高度进行高度控制,主要分为非建设区、低层建 筑区、中高层建筑区、高层建筑区,标志性建筑及必要的高层建筑则应当根据相应的原则要求进行建设前的审 批。 四 建筑照明四 建筑照明 为形成连续统一 、和谐的都市夜景,

12、丰富城市景观,本规划对不同性质、高度的建筑以及建筑的不同部位分 别进行了照明控制。不同性质的建筑亮度控制: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其他建筑;不同高度的建筑亮度控制:高度 高的建筑高度低的建筑。 二 开发强度二 开发强度 强调弹性开发模式,结合地形因地制宜的设置开发强度,靠近行政商务中心和景观大道为高强度开发,越靠 近山体开发强度越低。 地块内建筑群色彩以灰色和米黄色系为主,建筑群风格体现现代简约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风格。行政办公 建筑以现代风格为主,依山就势避免大尺度建筑构件的使用。商务办公建筑表现现代、时尚风格,居住建筑体现 重庆民居及彭水民居风格,以坡屋顶为主,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文化、体育、

13、交通设施建筑鼓励选用鲜 明色彩及各种材料,增强其公共性与标识性。 三 色彩和风格三 色彩和风格 规划导则篇 第四章 建筑实体控制 规划导则篇 第四章 建筑实体控制 6 城市设计篇城市设计篇 前言 第一章 现状综合分析与上位规划评估 第二章 城市设计定位、目标与总体思路 第三章 城市设计构思及总体风貌特色 第四章 总体城市设计 第五章 城市空间景观结构框架 第六章 城市绿地及开敞空间系统 第七章 城市形象塑造的特定意图区 第八章 其他专项规划 第九章 城市设计指引 第十章 建筑容量研究 第十一章 地块编码分区及开发容量控制 第二部分 城市设计说明书 第二部分 城市设计说明书 7 城市设计篇 规划

14、思考 城市设计篇 规划思考 一 本阶段工作的目标与重点: 1 对上位规划(控规与总规)进行分析与评估; 2 在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对控规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二 在对上位规划评估时需要重点回答的几个问题: 1 新城的整体功能定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彭水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 2 新城的城市建设规模及土地开发强度是否合理 (包括总的用地规模及各项用地指标的比 例结构关系)?是否符合新城所在位置的环境容量所能承受的范围?是否符合两型社会与低 碳城市的要求?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节约土地的原则? 3 新城规划是否体现彭水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其自然历史的特点?是否具有与其功能定位相 符合的城市形象特色? 4 新城

15、规划的空间布局(包括土地利用、道路结构、生态绿化系统、城市景观结构)是否 体现了其功能定位、环境容量、地域文化及土地集约化原则?是否符合生态、低碳、健康 城市发展的要求? 8 城市设计篇城市设计篇 一 区位分析一 区位分析 1 地理区位地理区位 1)宏观地理区位 彭水县北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接湖 北省利川市,东连黔江区,东南接酉阳土家族 苗族自治县,南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连贵州省道真仡 佬族苗族自治县,西连武隆县,西北与丰都接 壤。 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处 于重庆市“一圈两翼”空间格局中以黔江为中心的 东南翼经济发展轴上,是重庆通往东南沿海的 陆路大通道和辐射武陵山区的“桥头堡”,长江上 游与中下游地区进行联系的纽带,也是重庆市 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第一章 现状综合分析与上位规划评估第一章 现状综合分析与上位规划评估 2)微观地理区位2)微观地理区位 靛水新城东望摩围山森林公园,北枕盘龙山,西连渝 湘高速,南与肖家坝组团接壤 。 靛水新城位于乌江南侧,彭水县旧城的西南部,基地 通过规划的摩围山隧道与彭水旧城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