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悲剧冲突与其主题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804000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3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雨》-悲剧冲突与其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雷雨》-悲剧冲突与其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雷雨》-悲剧冲突与其主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雷雨》-悲剧冲突与其主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雷雨》-悲剧冲突与其主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雨》-悲剧冲突与其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悲剧冲突与其主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禺研究剧作论 雷雨 : 悲剧冲突及其主题 李 俊 雷雨中的八个人物 ,在性格思想 、 心理欲 求、 文化程度、经济条件 、 社会地位和阶级属性 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 。这些差别在特定的人际 关系和客观环境中, 在不同利益需求的驱使下 , 便转化为矛盾 ,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导致了 戏剧冲突 。如果这种戏剧冲突必然引起人物的 身心痛苦或自我毁灭, 那么这种戏剧冲突就是 悲剧冲突 。悲剧冲突就是雷雨中的人物悲剧 的根本原因。 要明确雷雨中的悲剧冲突, 就需要对作 品中的人物及其属性和关系做具体的 、 全面的 和历史的分析。 四凤是雷雨中第一个出场的悲剧人物 。 侍萍是真正关心 、 爱护四凤的人。然

2、而 ,四凤的 悲剧正是开始于她们母女间的矛盾和冲突。侍 萍外出挣钱之前 ,曾告诫四凤不要到公馆里做 事, 这是侍萍以年轻时的悲剧为代价所得到的 经验教训。待萍走后不久 ,四凤便在鲁贵的怂 恿劝诱下, 到周公馆当了女仆。四凤尽管不是 主动要求到周公馆做事的, 但还是情愿的 。这 是母女间出现的第一次矛盾冲突。 在周公馆, 四凤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除 了工钱 、 赏钱外, 还有大少爷周萍的小恩小惠 。 “对女人会来事” 的周萍给四凤买过衣料, 做 过新衣 ,送过戒指等首饰, 还时常给些零花钱 , 就连四凤的床下也摆上了好几双时髦的鞋。即 使四凤是在与周萍相好之后才接受馈赠的, 但 周萍的小恩小

3、惠、以及阔少爷的富贵地位不能 不使四凤动心。另外, 从第三幕四凤对窗外周 萍所说的一句话 “啊, 大少爷 ,这不是你的 公馆,你饶了我吧 。 ” 我们也可以推测,在 周公馆 ,四凤似乎受到过周萍的强迫 ,而四凤则 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周萍亲昵的要求。如果四凤 根本不情愿 ,那么她就不会继续留在周公馆了 。 对于四凤 ,曹禺曾分析说 : “她本是个纯洁的少 女 ,但常年在周家帮工 ,慢慢也染上了这个家里 的习惯和趣味” 。 难怪她哥哥鲁大海对她说 : “这两年 我觉得你变了 。 ”( 第 16 页) 四凤和 周萍经济状况、 社会地位、 文化程度、阶级属性 、 性格思想、 利益需求都不同 ,而且四凤也

4、并不真 正了解周萍 ,甚至对周萍是否真心爱她尚充满 疑虑。因此很难说四凤委身周萍是出于一种志 同道合的爱情。即使承认她对周萍有爱情, 那 么它也是功利性的,附着于物欲的。 通过婚姻高攀富贾权贵是改善自身生活状 况和社会地位的捷径。四凤的梦想也许正是她 母亲年轻时的梦想 , 甚至也是如今社会中许多 少女的梦想 。青春和美貌是女人一生幸福的资 本 ,当然要投向收益高的男人,不仅要从他身上 得到爱情 ,还要得到金钱和地位 。然而高收益 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侍萍早年的悲剧就是例证 。 侍萍的不幸遭遇改变了她的思想 ,她对公馆充 满了警惕 ,对不义之财、不劳而获 、别人的施舍 极为蔑视( 例如烧掉周朴园五

5、千元支票,退回繁 35 漪二百元现金) 。她相信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所 得到的才不会失去 。在第二幕, 四凤在周公馆 见到侍萍时, 为自己在周公馆做事辨解说 : “其 实,妈 ,我们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 就是像我这 样帮人 ,我想也没什么关系。 ”鲁妈语重心长地 对女儿说: “不 , 你以为妈怕穷么? 怕人家笑我 们穷么? 不,孩子,妈最知道认命, 妈最想得开 。 不过 ,孩子 ,我怕你太年轻 ,容易一阵子犯糊涂 ; 妈受过苦 ,妈知道的 。 ”( 第 75 页) 从母女的对话 中,能够看出,尽管四凤和侍萍同为穷苦劳动妇 女,但在思想上是有差别的 。侍萍不让女儿在 公馆做事, 是担心女儿涉世不深,

6、 缺乏经验, 易 受公馆物质生活的诱惑, 受有钱人的欺负,步其 后尘。侍萍的良苦用心, 四凤当然不能体会 。 侍萍和四凤思想上的差别是造成母女间第一次 矛盾冲突的思想根源 。 当侍萍被繁漪告知周冲在追求四凤之后 , 四凤与母亲的矛盾终于演化为一场尖锐的戏剧 冲突 ,一方面是四凤与周萍结合的强烈愿望, 失 身怀孕使这一愿望更为强烈, 另一方面是母亲 不许四凤再与周家人相见的强大阻力。这是母 女间暴发的第二次矛盾冲突。侍萍要四凤明晨 马上跟她回济南 ,四凤却表现得十分犹豫,这使 侍萍预感到事情的严重程度, 便让四凤发下绝 誓,永不再见周家的人,这使母女间冲突更加尖 锐。但四凤还是冒死见到了周萍,

7、侍萍也知道 了四凤爱的不是周冲而是同母哥哥周萍, 她的 预感成了事实 。由于违背了自己的誓言 , 四凤 曾想到了死, 但周萍屋里的灯光点燃了她心中 最后一线希望。 在雷雨之夜 , 正当四凤与周萍打算双双出 走时 ,侍萍出现了,这时母女间暴发了第三次矛 盾冲突,面对母亲的阻挠 ,四凤才不得不打出了 最后一张牌 她已怀孕了。只有这一招才可 能冲破所有的阻力, 使她与周萍生活在一起 。 四凤说 : “( 哀求) 妈 , 您, 您是怎么 ? 我的心定 了。不管他是富, 是穷, 不管他是谁, 我是他的 了。我心里第一个许了他 ,我看得见的只有他 。 妈,我现在到了这一步( 指已怀孕 摘者) 。 他到哪儿

8、 ,我也到哪儿。他是什么 ,我也跟他是 什么。 ”( 第 187 188 页) 四凤当初不会不在乎 周萍的金钱和门第,而此时她却说出“不管他是 富 ,是穷”的话来, 这实在是已失身怀孕就得从 一而终的无奈。面对生米已成熟饭的局面, 侍 萍在两难处境中 ,两害相比取其轻,终于同意四 凤与周萍共同生活。 在四凤与侍萍的三次矛盾冲突中 ,侍萍的 苦心和努力终成泡影 ,而四凤总是最后的胜利 者 。第一次侍萍不让四凤去公馆做事 ,但四凤 在物欲的利诱下还是去了; 第二次侍萍不让四 凤再与周家的人来住 ,但四凤迫于失身怀孕的 被动处境,还是冒死回到了周萍身边 ; 第三次侍 萍不让四凤与周萍共同生活, 但四

9、凤向母亲坦 明怀孕真情之后, 侍萍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努 力 。在母女不同要求的冲突中, 物欲的利诱、 怀 孕的事实及从一而终的传统婚姻观念是四凤获 胜的决定因素。四凤的胜利决不是敢于冲破门 第隔阂 、 贫富界线 ,冲决一切罗网的时代新女性 爱情的胜利 ,而是从一而终的传统观念的胜利 , 怀孕的事实是四凤赢得这场胜利的重重的砝 码 。 在四凤与侍萍之间发生的戏剧冲突, 一方 面以四凤与周萍的喜剧结束, 另一方面却是侍 萍人生悲剧的继续。侍萍是四凤与周萍兄妹关 系的知情者 ,又是极其疼爱女儿的好母亲 ,这就 使她同时承受着激烈的内心冲突 。理智要求她 说出真相,只有说出真相,不能阻止兄妹成为夫 妻

10、( 因为四凤已怀孕) ,而情感又不许她给女儿 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 因为如果四凤知道了真 相 ,后果不堪设想) 。情感最终胜过理智, 她只 得掩藏真情 ,让四凤他们远走他乡,母女母子永 不相见。她不得不独自咽下悲剧的苦果, 替女 儿承受良心的罪责 ; 内心中理智的要求和情感 的要求之间的冲突已使她痛不欲生, 周萍四凤 的自杀 ,鲁大海的出逃更是雪上加霜 。这样,被 勾起的早年遭弃的创伤 、 外部冲突、 内心冲突及 儿女的夭亡逃逸的打击相继袭来 ,聚成一股合 力 ,终于使一个饱经沧桑的女人疯了 。侍萍是 雷雨中最最不幸的人 。 任何冲突都起于人的利益需求。人的利益 36 要求必然会受到内部或外部

11、条件的限制, 因而 是产生矛盾 , 并最终导致内部或外部的冲突 。 通俗地说 ,如果一个人想干某事,但受到外界因 素的阻碍而干不成, 那就会造成人与环境的外 部冲突; 如果某人想干某事,而他的精神或人格 力量又不让他干 ,那么就会造成主观需要与自 我人格之间的内心冲突。如果说四凤与侍萍间 的冲突是外部冲突的话 , 那么迫使她最终自杀 的冲突则是内心冲突。四凤去公馆做事 , 四凤 与周家人见面以及四凤与周萍结合的要求所遇 到的障碍均来自母亲待萍的外部权威。外部条 件所形成的阻力总是有办法回避甚至加以改变 的,四凤与周萍双双离家出走 ,就可避开侍萍的 阻挠 ,四凤说出怀孕真相 ,就可迫使侍萍改变主

12、 意并允许他们结合, 从而收到喜剧性的结果; 而 来自内心的阻力却是无法回避和改变的, 当周 朴园使一切真相大白时 , 当四凤知道周萍是她 的同母哥哥时 ,她不能承受来自内心强大道德 力量 乱伦禁忌与恐惧的打击, 因而四凤自 杀是其内心冲突的必然结果。尽管四凤在雷 雨中的贯穿动作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戏剧冲突 , 但第一种冲突即外部冲突并未造成四凤的悲 剧,她反而是这一冲突的受益者和胜利者; 而第 二种冲突即内部冲突 与周萍结合的强烈要 求和内心强大的乱伦禁忌的道德力量之间的冲 突 是四凤悲剧的真正原因 。前一种冲突造 成喜剧 ,后一种冲突导致悲剧。喜剧冲突和悲 剧冲突的交织和反衬使四凤的悲剧从艺术

13、上来 说更具震撼力。 如果说四凤的悲剧是由内心冲突造成的 , 侍萍的悲剧是外部冲突和内心冲突的共同结 果, 那么周萍的自杀则应归因于两次乱伦所引 起的内心冲突的双重折磨。周萍从小失去母 亲,父亲又长期不在身边 ,繁漪嫁给周朴园十几 年后 ,周萍才回到了父亲身边 。他郁闷 、 孤独的 心理 ,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的冲动性格, 对 爱与理解的强烈渴望 ,这些性格心理的形成, 显 然与他早年缺乏父母照顾的孤寂生活有关。他 的冲动性格使他至少在三年前( 第 169 页) 周朴 园还未离家到矿上时就勾引繁漪堕入情网。那 么周萍为何要勾引繁漪, 仅仅是由于情欲的冲 动吗? 并非如此简单。繁漪曾提醒过他:

14、 “你忘 了在这屋子里,半夜,我哭的时候 ,你说的话么 ? 你说你恨你的父亲, 你说过 , 你愿他死 ,就是犯 了灭伦的罪也干。 ”( 第 68 页) 这并非作者对弗 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的教条搬用 ,而是周萍性 格心理的必然表露。 在周萍对繁漪的爱欲里 ,有母爱的成分,就 是说, 母爱与性爱的双重欲望才是周萍勾引繁 漪的真正动机。周萍是在一岁左右失去母亲侍 萍的, 幼年母亲的爱抚及其被剥夺的创伤不会 轻易从记忆中消失。儿童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 析学的研究表明, 恋母情结是男性儿童中普遍 存在的正常的心理现象 。随着男孩与女孩社会 交往的增加 ,恋母情结中母爱与性爱需求就会 分化,指向不同的目标,

15、 母爱需求指向母亲 ,性 爱需求转向母亲及姐妹以外的女性, 恋母情结 就会减弱和消失, 人格就获得了发展 。但对于 周萍,儿时母爱的缺失使母爱需求难以满足,恋 母情结难以分化 、 减弱和消失,母爱需求在得不 到满足的情况下始终附着于性爱需求, 繁漪就 成了这两种需求的共同对象 。周萍对周朴园的 憎恨在这里实质上是对作为情敌的父亲的嫉 妒 。名义上 ,繁漪是周萍的继母 ,心理上周萍却 把繁漪作为真正的母亲, 渴望从繁漪那里得到 母爱和理解 ,由于年龄上的接近 ,更由于恋母情 结中母爱需求和性爱需求的混沌未分, 这种母 爱和理解只有通过情欲的帮助才能获得。这就 可以解释周萍为什么始终把他与繁漪的私

16、通看 成是母子乱伦,并陷入极度的愧疚和罪责 ,而繁 漪对此却并不在乎。 周萍和繁漪的乱伦不是血缘上的 ,只是名 义上的 。有人认为,周萍完成可以像繁漪那样 , 并不把这种关系看成是极其严重的罪恶和不可 逾越的障碍 ,周萍最终放弃繁漪是慑于周朴园 的权威, 因而周萍是怯弱的 , 繁漪是勇敢大胆 的 。这种理解过于简单化了 。周朴园到矿上只 有两年 ,而周萍与繁漪的私通关系始于三年前 , 就是说 ,周萍引诱繁漪与之私通时,周朴园尚未 离开公馆到矿上去 , 但周萍断绝与繁漪的关系 37 则是在周朴园从矿上回来之前 。周朴园在家 时,周萍尚有胆量勾引繁漪,周朴园不在家时他 却没有胆量继续保护他们的关系, 这是解释不 通的。当然 ,周萍背弃繁漪有害怕父亲的因素 ( 因为鲁贵迟早会把“闹鬼”的事告诉周朴园 的) , 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 ,当然也不是唯一的 原因 ,因为如果是因害怕父亲 ,他才断绝了与繁 漪的关系, 那么这件事是不会对周萍的心理造 成很大影响的。使他中止与繁漪往来的根本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