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整理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080400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79 大小:71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整理(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与实务考点整理考点整理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一节 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 货币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式: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1、 商品货币 2、 代用货币 3、 信用货币 一、商品货币 (一)含义:又称足值货币,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 货币职能时是商品;且两种用途时价值相等。货币职能: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二)类型: 1、实物货币: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缺点不易携带、存放。体积笨重难携带,质 地不匀难分割,容易腐烂难储存。如:牲畜、粮食、

2、布匹、贝壳、珠玉。 2、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是典型的足值货币;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高量小、耐 久性、均质性、可分性。如:金银。 (三)特征: 1、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粮食内在价值表现在外在的使用价值上可以充饥; 布匹内在价值表现在外在的使用价值上可以制衣。 2、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时,是以自身所包含的实际的商品价值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 所以称为,以商品的内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交换的比例。 二、代用货币 (一)含义:是指代表实物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 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加入到流通领域中。如:交子。 2 备注:代用货币与商品货币中金属货币之间的关系: 1、代

3、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但是其背后有充足的金银货币或者等值的金、银条(块)作为 保证,代用货币的持有者,有权随时到政府或银行将其兑换为金属货币金银。 2、 所以代用货币本身的价值虽然低于其面值, 但是公众持有代用货币就等于具有了是 指货币的请求权。 3、举例:代用货币最早出现在北宋,树皮纸做成的货币交子。 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二)特征 1、成本低、易携带、节省稀有金银、能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 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也称格雷欣法则。是经济学中的定律。该定律归纳:在铸币时代, 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 那些足

4、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 币了。 ) 2、本身价值低于面值,但持有它等于具有实质货币的要求权。 三、信用货币 (一)定义: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 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二)信用货币的产生: 1、信用货币是金属货币制崩溃的结果。 2、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发行主体货币发行主体是银行,其发行程序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 3、信用货币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与代用货币的区别) 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可能发生贬值或升值。 信用货币的管理货币性质国家

5、可以通过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 所以,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发行的主体是银行,发行的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 予无限法定偿还能力,并强制流通。 4、形式:商业信用货币(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 、银行信用货币(银行券) 、国家信用货 币(纸币) ,还有通货和银行存款。详见金融企业的资本与负债业务章节 (三)特征:一种信用符号,已与黄金完全脱离;债务货币;强制性;管理货币性。 (四) 发展趋势: 电子货币 (P4, “储值” , 及发行主体的多元化银行、 金融、 非金融机构。 ) 3 【2010真题,单选】 下列货币形态中,属于代用货币的是( B )。 A贝壳 B交子 C金币 D人

6、民币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三种形态举例。 AC 分别属于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而 D 属于信用货币,B 属于代用货币。 (参见教材 P1、2) 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 1 1、 货币流通的概念 2 2、 货币流通的两种形式 3 3、 广义的货币流通 一、货币流通的概念: 是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现代信用制度下,货币流 通由现金流通与存款流通两种形式构成。 二、现金流通 (一)几个概念 1 1、现金流通现金流通即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货币收付。 2 2、现金流通领域

7、:现金流通领域:与居民个人有关的货币收付和企业单位间的小额货币收支。小额货币收支。 3 3、我国的现金货币流通:我国的现金货币流通: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通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的业务活动,经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并经过不同渠道回到各商业 银行和金融机构,最后流回中国人民银行,退出流通。 (二)现金流通的程序和渠道 中央银行 发行库 商业银行 业务库 现金发行 流通中的 现金 现金投放 现金归行 现金回笼 4 注意现金投放的渠道现金,放出去: 1) 工资及对个人的其他支出(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 2) 采购支出;3、财政信贷支出;4、行政管理费支出。 3 3、现金归行现金归行现金,收回来现金

8、,收回来 1)信用收入:吸收存款 2)商品销售收入:存入银行现金归行的主要渠道。 3)财政税收收入 4)服务事业收入 4 4、现金回笼:现金回笼: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超过其业务库存限额的现金送缴中国人民银 行发行库的过程,成为现金回笼。 【真题 2010,单选】在我国,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 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称为(B )。 A现金投放 B现金发行 C现金回笼 D现金归行 【例题】在我国当前实行现金管理条件下,( )是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 A.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 B.采购支出 C.财政信贷支出 D.行政管理费支出 1 1、现金发行:现金发行:人民币从中

9、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 构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 2 2、现金投放现金投放: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领域, 即形成企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的现金的过程。 现金投放 渠道 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 现金归行 渠道 采购支出 财政信贷支出 行政管理费支出 商品销售收入 (现金归行的主要渠道) 服务事业收入 财政税收收入 信用收入 (现金回笼的一条重要渠道) 5 答案:答案:A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 现金投放的渠道包括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 采购支出、财政信贷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其中,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

10、出是现 金投放的主要渠道。(参见教材P5) 【例题】现金归行的渠道主要有( ) 。 A.工资收入; B.商品销售收入; C.服务事业收入; D.财政信贷收入;E.外汇收入 答案:答案:BC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现金归行的渠道。 现金归行的渠道包括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事业收入、财政税收收入、信用收 入。因此,BCD 是正确的。(参见教材 P5) 三三、存款货币流通存款货币流通(非现金流通)(非现金流通)(货币流通分为:现金货币流货币流通分为:现金货币流通和存款货币流通)通和存款货币流通) (一)定义:存款货币流通是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具体表现为存款人在 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基础上, 通过在银

11、行存款账户上划转款项进行货币收付的行为。 存款货币流通前提条件各企业、单位、个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 (二)存款货币流通渠道 (三)现金货币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关系 1、货币流通是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统一。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结果引起两种货币形式的货币量现金货币量 和存款货币量此增彼减。 四、广义货币流通 狭义的货币流通只包括现金和不足值的金属铸币的现金流通。 广义的货币流通既包括现金流通又包括存款货币流通。 银行信贷的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 存款货币流通 (非现金流通) 商品价款收付 (商品交易结算) 劳务费用收付(劳务费用结算) (存款货币流通的重要渠

12、道) 货币资金拨缴收付(财政收支结算) 信贷资金的发放和回收(银行信贷结算) 6 因此,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 【例题】 ( )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 A现金发行和现金投放 B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 C现金投放和回笼 D现金归行和现金回笼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广义货币流通的相关知识。 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参见教材 P6) 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说明说明:经济基础与本节类似,三四五节分别讲述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均衡。:经济基础与本节类似,三四五节分别讲述货币需求

13、、货币供给和货币均衡。 总述:从货币流通角度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 观的需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对货币 形式持有总和。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 1 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2 2、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银行体系 广义货币 投放 广义货币 回笼 发放贷款 购买证券 票据贴现 买入金银 买入外汇 收回贷款 卖出证券 票据兑现 卖出金银 卖出外汇 通货增加 银行存款增加 通货减少 银行存款减少 7 3 3、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剑桥方程式 4 4、凯恩斯货币需

14、求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5 5、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 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1 1、公式公式 : 2、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 三因素。货币数量观,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 总额所需的货币量,即后者决定了前者。 3、三因素间关系:流通速度不变待售商品总额越高,货币需求量大;正比 待售商品总额不变流通速度越快,货币需求量越小。反比 (二)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

15、通中货币量 1 1、公式:、公式: 2、备注:赊销当期有商品需求,但当期无货币需求,减去 到期支付当期无商品需求,但当期有货币需求,加上 收支相抵额有商品流通,但无货币需求,减去 (三)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三)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 1 1、流通中的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货币金属价值=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 说明问题:银行券本身不具有价值,只能代表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 2 2、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

16、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 /银行券流通总量银行券流通总量 说明问题:银行券的发行量严格控制在足值金本位需要量范围之内,一旦银行券的 发行量超过足值金属本位币的客观需要,单位银行券就贬值。 【例题例题】 待销售商品 价格总额 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 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 赊销商品 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 价格总额 相互抵消 价格总额 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 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手段货币需要量 8 1、在一定时期内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为 800 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 8 此,则:货币 需要量=800/8=100(亿元)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要量与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 反比。 2、在待销售商品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