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81299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研究摘 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国,“大学生就业”已成一个敏感的词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大学生就业的渠道越来越多,社会给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但由于我国尚处社会转型期,法制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导致不少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法律纠纷而不能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从政府、高校、学生等角度对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进行剖析,以期更好促进大学生合法、顺

2、利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问题 法律保障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并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大学生的关怀和重视。当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及结构性矛盾等原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较大压力。而各方面管理的缺失导致就业市场的不规范、就业方面法制体系的不健全、法律意识薄弱等原因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法律问题的表现 就业协议和就业合同区别不清 所谓就业协议,是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协商签订的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和毕业派遣的依据;而劳动合同则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规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二者是先后

3、的关系。其次,二者内容不同。就业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同意接受该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该毕业生,列入就业方案并纳入就业情况统计,它不涉及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后所享有的权利义务内容;而劳动合同则涉及到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更为明确。然而当前的部分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签订有效的就业合同对维护他们自身权利的重要性。 就业合同签订的不严谨 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是他们不清楚自身在劳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由于就业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形势,部分用人单位往往会抓住高校毕业生急于

4、找到工作的心情,利用单位掌握的资源和优势,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规避一些条款,使其更有利于本单位权益的保护,而高校毕业生通常因为不懂或者不敢提出疑问。此外,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和用人单位签约过程中会利用毕业生缺乏法律知识的漏洞,做出有损于大学生权益的行为。通过发布虚假情况或隐瞒事实真相,使大学生作出错误决定,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本。 招聘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现象 由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压力较大,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俨然成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就业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利用“规则”搞性别歧视,对高校毕业生作出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以根本大法的形式

5、保障妇女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因此,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应明确自身所处的地位,做到有张有弛。而对于部分用人单位标出的不招聘某些高校的毕业生,使得他们认为自己学校不好,背上思想负担,而没有认识到这是用人方的侵权行为,因此,在这方面应有足够的认识。 二、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法律问题的原因分析 就业市场复杂多变,社会法律服务关注不够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正逐步走向市场化。但对于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我们还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去监管。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握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如果监管不到位,他们可能会提出不合理的用人条件,着眼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使高校毕业生的权益受

6、损。另一方面,社会法律服务对高校毕业生的关注度不够,还没有形成学法、知法、用法的氛围,社会的法律援助也难以长期、专职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因此,高校毕业生在面对权益受损时往往会表现出无助感。 就业课程效果不佳,就业指导力度不强 众所周知,对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前的指导是必要的。目前来说,仍有部分高校对这一方面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开设就业指导课、法律基础等多是形式大于内容,并没有深入到解决大学生的切实问题上,效果并不明显佳。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的力度不强。就业指导内容更多局限于落实好就业政策、树立择业观念、求职技巧培训等,而面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这种做法显然已不能跟

7、上形势的发展,指导就业工作力度明显不足。在目前条件下,就业指导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又要体现前瞻性,要把指导学生依法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当成今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职业生涯规划不清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和法律观念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不管是面对学校管理中的失当还是生活中的人身伤害,他们都会诉诸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因求职心切而不重视自身应有的合法权益,当他们面临用人单位的不合理做法时,不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另外,“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也把大学生带进一个思想误区,认为现在自己不可能一

8、步到位地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就先凑合着干一些不适合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工作,容易导致大学生目标不明确,频繁的更换岗位容易导致许多因“违约”而造成的合同纠纷。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法律保障的路径选择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就业市场秩序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就业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计,而且还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当前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多种渠道促进就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去规范就业市场。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而结果的公平就更多的体现在就业机会的均等上。目前就业机会不均等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维护就业

9、公平的法律保障。XX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弱势群体的权益;就业促进法也提出维护社会公平就业的八项规定,但这些还显得不够具体、明确。还应该尽快研究相关法律的配套政策,使其进一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对于有待完善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签订、合同短期化、试用期滥用等现象的存在,也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引导其规范自身行为,构建公平合理就业的法制环境,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继续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指导内容落后、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对

10、现有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培训等手段,打造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队伍,使他们会用并善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逐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层次和水平。要积极引导学生关心就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使其对就业过程中各种规范和制度有一个明晰的认识,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就业结合起来,从而使高校毕业生掌握相关的就业政策和法规,使其在就业过程中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其次,部分高校将就业看作是学生即将毕业时期的阶段性工作,这就会造成学校与社会对接、学与用对接的错位,致使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各方面准备不足,从而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盲目性、从众性和无序性,相应法律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高校应转变观念,在课程设置和指导实效方面

11、作出相应的调整,把就业指导作为高校发展的常态性工作,注重对毕业学生的跟踪服务,保证就业指导全程化。 增强素质,不断提升自身分析问题能力 作为高校毕业生,应该充分运用大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完善自己,增强自身对就业过程中法律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群体”的现状,就要求他们及早着手,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受损等情况,充分借助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学习和咨询活动,并及时寻求帮助并作适当的维权。当然,高校毕业生也应做到诚实守信,法律维护的是合同双方的权益,应避免因自身定位不清,盲目更换工作,产生劳动合同纠纷。参考文献:1周济.在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006,.2刘婷.高校就业法律指导的改革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007,.3解廷民.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007,.4郭艳.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XX,.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