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94782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笔者在讲解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时说:“分解者大多属于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学生举着字典大声说:“老师,你说得不对啊,字典上说细菌和真菌属于低等植物的一大类。”此时学生也纷纷议论起来。听他这么一说,我很是吃惊,但拿过字典一看,还真是这么说的。我当时只能临时给学生简单补充讲解了有关生物分类的知识。但课后想想,在我们身边因韭菜和小麦不分、细菌和病毒不分等而闹出冷笑话的还真是太多太多,并深刻地感受到在我们国家普及生物

2、学知识的必要性。为此,笔者从下述三个方面谈谈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 一、灾害的频发迫使我们要大力普及生物学知识 从年月12日的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到年月日的青海玉树地震;从年南方的洪灾、冰冻到XX年的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一次次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袭来,在我们的心中会有一种死亡的威胁。但在一次次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却看到那些面对突发事件能够保持良好心态,懂得利用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自救的人总是给我们这些关注灾区灾情的人们带来一次次的意外惊喜。虽然过了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我们仍然看到了许多创造生命的奇迹,顽强坚持到被救出来的活生生的实例。而在这些创造生命奇迹的被救者在等待救援的漫长时间

3、里,他们都充分利用了一些生物学知识,比如,通过喝自己的尿液来维持身体的水分之需;通过吃树皮、餐巾纸、作业本甚至煤块来给自己提供能量;尽量减少各种活动保存体力等等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但是在灾区以外的,看到救援过程的人们却总是疑问重重:为何72小时是黄金救援时间?为何喝自己的尿能自救?为什么从废墟中、煤矿中救出的幸存者要用东西把眼睛遮盖起来?为什么大震后要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生物学知识来解决。可见普及生物学知识在遇到灾难时不但能够自救,而且还可以救助他人。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普及生物学知识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物质及其运动形式的科学,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卫生保健以及环境保护密切

4、相关。生物学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实用价值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意义。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生物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胚胎工程等等新的技术领域的开辟及以生物芯片、人类基因组破译等抢占生物科学技术制高点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热点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生物技术,如转基因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杂种优势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广泛应用,而这些新技术必须通过提高农民生物科学素养来实现。如,连云港电视台就曾播报道过,东海县黄川镇是个草莓种植之乡,该镇的一位村长在自家院子里就采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来繁殖大量的优质草

5、莓幼苗。可见只有普及生物知识,让广大人民掌握了相关生物知识才能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需要普及生物学知识 我们国家早在XX年2月就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强调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提出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测科学教育质量的要求。但由于生物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文革”期间甚至连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都被指为伪科学,加上我国XX年以前一段时间取消了生物的高考,导致国民生物学知识极度匮乏。所以在XX年的一项对北京市公务科学素养的调查显示,北京市公务员总体科学素养得分刚刚及格,近40%的公务员不知道DNA这个热遍全球的名词最早出

6、自生物领域。 近日用Google搜索“非典病毒”没注意自动输入“非典细菌”,谁知却出现了项“非典病菌”,约有项“非典细菌”;同样搜索一下约有项“艾滋病病菌”,约有项“艾滋病细菌”;约有项“肝炎病菌”;约有项“禽流感病菌”。实在是让人震惊,将病毒误认为病菌的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一些媒体,甚至有的是国家级大型媒体。本来说错几个生物学专用名词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它反映出的问题确实令人深思。我们要深知大众传媒是把双刃剑,为崇尚科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但不能只过于重视新闻性而忽视科学性。所以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必须从分清“病毒”和“细菌”这一名词做起。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做出

7、实际的贡献。 从上述的事例中可见,不管是有强大话语权的媒体记者、网络制作者、语言专家还是节目主持人,他们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知识水平也是非常之高的,但是他们的生物基础知识还是比较薄弱的。由此可想,全国这么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的生物知识是多么贫乏了。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阐述,笔者想要人们不但清醒地认识到普及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希望能够把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落到实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参考文献: 夏献平.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热点问题.中学生物教学,XX:33-36.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