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9280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感染管理现状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某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感染管理现状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某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感染管理现状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某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感染管理现状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某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感染管理现状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感染管理现状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感染管理现状调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某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感染管理现状调查感染性疾病科在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非常大。为全面了解我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及运行情况,给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XX年笔者对南宁市各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现状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共调查南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所属二级以上全部公立医疗机构34所,其中综合医院13所,专科医院21所。调查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

2、条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1、原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原广西卫生厅广西壮族自治区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规范等相关文件设计调查表,统一培训,采用现场调查及发放问卷的调查方法。内容包括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布局流程、人员值守、培训、个人防护、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等。统计学方法调查的所有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描述性分析。2结果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情况所调查的34所医院中有24所设置了感染性疾病科,设置率为%,其中13所综合医院设置率为100%;专科医院21所,设置率为%。专科医院中,妇幼保健院8所,设置率为%,中医医院9所,设置率为%,其他专科医院4所,设置率为0。感染性疾

3、病科医院感染管理情况34所医院中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专用车辆转运传染病人、医疗废物交集中处置单位及每天对工作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等合格率均为100%,%的感染性疾病科具备消毒隔离条件,手卫生设施合格率为794%,布局流程和通风合理合格率为176%,预检分诊点配备专职人员24小时值守合格率仅为%。见表1。培训情况职业卫生防护培训率为100%,传染病专业诊疗知识和消毒隔离技术培训率为%,相关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控紧急处理培训率为%。见表2。3讨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传染病防控的公共卫生措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医疗体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优越性。随着医

4、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重视,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得到了相当大的投入2。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能按照原卫生部通知及原广西卫生厅规范的精神,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并开展日常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都在不断完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和管理3。感染性疾病科感染管理情况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的质量与安全。此次调查发现,各医疗机构均较重视感染性疾病科的感染管理,在硬件设施、人力、物力等方面尽可能给予支持,保证感染性疾病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34所公

5、立医疗机构均全部设立了预检分诊点,对发热病人及其他有公共卫生意义的传染病病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分流,同时每天对工作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了院内的交叉感染4。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均对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培训,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及手卫生用品,使用专用车辆转运传染病病人,对提高传染病防控水平,防止院内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另外南宁市已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已基本实现全部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交由集中处置单位统一做无害化处理,起到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和保障人体健康的作用6。目前,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此次调查发现感染性疾病科布局流程及通风合理

6、的仅占%,主要原因是部分医院现有面积有限,相对独立区域较难划分;采用临时建筑对旧建筑进行有限改造导致工作和就医环境简陋,如诊疗区给排水设施不全,通风设施和冷暖设施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等。预检分诊点配备专职人员2h值守的仅占%,传染病防控关口无法有效前移。主要原因是受医院环境限制及运行成本的影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是非正常上班时间由急诊科护士预检分诊的做法,造成发热症状的可疑传染病人仍混杂到门急诊患者中,对其他病人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人员培训不够到位,缺乏传染病的诊疗经验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此次调查发现综合医院相关法律法规及传染病防控紧急处理培训率分别为%和769%。由于感染性疾病科医务

7、人员大多来自内科临床,缺乏系统的传染病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一些医务人员不清楚发热病人的就诊流程,不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体征,存在漏诊、误诊的现象;不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应对一些紧急突发事件时较为被动。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手卫生仍有欠缺。反映在一级防护所需用品的配置率较高,而二级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口罩、眼罩/防护面罩、鞋套/靴套的配置率偏低,尤其是除传染病医院之外的其他专科医院更为明显。手卫生设施中非手触式水龙头及干手纸巾/干手器的配置低于90%。在现场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医务人员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正确穿戴不熟悉,存在职业暴露的隐患7;手卫生方法不正确,手卫生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

8、重要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8,9。尽管目前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及感染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但作为传染病防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管理,才能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的能力,因此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运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和支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新建和改建的审核与指导9。而且建设过程中应贯彻适用、经济、卫生、安全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10。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立要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做到功能到位、流程合理、安全卫生、经济适用,全面提升应

9、对突发公共卫生联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明确感染性疾病科的功能,科学设置预检分诊点:随着各医院就诊流程不断改善和通道多样化,大型医院很难设立一个可以对全部病人进行预检的分诊点。在正常情况下,感染性疾病科常规设立自己的预检分诊点,出现疫情时医院才设立门急诊分诊点。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传染病救治水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组织相应的培训,但主要还是依靠各医疗机构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方式,如专科进修、网上培训、科内小讲课等。明确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要求,做到科学防控。原卫生部或国家卫计委颁布了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空气净化技术规范医院感染隔离技术规范等一系列规范,并根据各类传染病的传播特点也下发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指南。各医疗机构可依据相关要求,配置必要的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手卫生用品,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落实。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