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呼唤班级设计变革(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8673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呼唤班级设计变革(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课程呼唤班级设计变革(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课程呼唤班级设计变革(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课程呼唤班级设计变革(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课程呼唤班级设计变革(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呼唤班级设计变革(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呼唤班级设计变革(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新课程呼唤班级设计变革(1)摘 要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设计,是对班集体建设进行谋划、构建以及不断实践和完善的过程,它有学习型、和谐型、自主型、合作型、开放型等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其依据的核心教育理念是人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班级设计必须坚持人文性、前瞻性、时代性、多元性、民主性原则。关键词新课程;班主任;班级设计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组织和引导学生按照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共同对班级目标、班级功能、班级组

2、织结构、班级管理运行模式、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谋划、构建,进而不断实践和完善的过程。班级设计不应是平面化的一纸蓝图,而应是师生心中矗立的一座大厦;不应是工匠孤芳自赏的作品,而应是师生共同创作的智慧结晶;不应是独角戏的舞台,而应是群星荟萃的天地。一、课程改革背景下班级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让鲜活的生命体站立在自己的心中班级设计必须凸显人文性多年来,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是学习的机器、考试的工具、驯服的羊羔、需要加工的产品,而不是活力四射的各具个性的成长着的生命体,具有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心理需求的独立的人,因而班级设计缺少生命性和人文性。人文性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以学

3、生的发展为本,以对学生的终身负责为本。其具体表现为:1)充分肯定学生在其个体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班级这个舞台的主角。2)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全部的合理的需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其他权利,创造有利于其潜能得以挖掘并得到充分展示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成为权利与责任和谐统一的主体,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班级中既有权又有责的主人。3)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标尺设定班级目标、管理模式及文化建设功能。我们应该把“人本”的教育理念鲜明地写在班级的旗帜上。(二)从明天的发展来思考今天的学生班

4、级设计必须凸显前瞻性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人才的事业。班级设计坚持前瞻性原则,是指用科学发展观对未来社会的前进方向、人才需求以及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价值定位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以此为依据站在更高、更广、更活的层面上对现实的班级进行谋划。1)班级培养目标的基点应着力于学生的明天。我们不仅要以今天的公民道德标准规范学生,更要以发展学生的现代素质为导向,引导学生努力形成追求一流修养、一流心态、一流学业、一流能力、一流体魄的信仰和行为,让学生心中矗立起明天的标杆,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愿望,使班级成为学生生长爱国之根、民族之根、德性之根、文化之根的沃土。2)在诸种意识培养中进一步强化国际意识。一方面要弘扬我

5、国传统教育中的精华,让其优势和长处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得到发扬;另一方面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与国际先进教育接轨,通过与国际主流教育的比较交流,寻找深化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三)打造一个复合型的共同体班级设计必须凸显多元性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使得班级不应再是一个管理层面上的学生组织,不应再是一个以帮助学生完成文化知识学习任务为目标的学习载体,而应是一个由师生、生生共建的集学习、创造、服务于一体且具有多元价值的共同体。这种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应呈现以下特征:1)具有导向性价值。所有成员都具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追求,这种共同理想源于个人理想又高于个人理想;能凝聚不同特点、不同个性

6、、不同发展需求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理想而努力。2)具有激励性价值。这个集体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结成一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相融性强,实现互动,产生共生效应。3)具有满足多元需求的价值。这个集体中的成员具有多重身份。课程改革不仅对教师也给学生提出了扮演多重角色、发挥多种特长的时代命题: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的服务者;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创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4)具有共生性价值。这个集体既注重个体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更注重团体的学习和研究,强调集体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互学习以及群体智力的开发和整合。(四)现实生活本

7、身就是权威班级设计必须凸显时代性班级设计的时代性要求把班级置于现实的社会背景中,置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从实际出发进行总体谋划和建构。我们在思考今天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时,至少要抓住3个层面的内容:1)现代经济社会,其关键词是知识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2)已经走进师生生活的课程改革,其关键词是总体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评价标准等;3)学生生活的人文环境,其关键词是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心理健康、竞争合作等。第三个层面是我们必须加以足够重视的。生活本身就是权威。传统的班级设计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学生的生活情感需要,学生很难体验到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价值,很难融入生活、享

8、受生活。坚持时代性原则就应关注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对今天生活的感悟获得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系列积极的感性体验,并逐渐上升为一种正确的理性认识,潜移默化地将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积极理念内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五)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班级设计必须凸显民主性班级设计应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应该具备自主设计、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还应该具备自我反省、自我评价的自觉性。这种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注重全体学生对于班级健康发展理念的反思和认同的体验;二是对于这种反思和认同应及时给予团体强化或个别激励;三是引导全体学生从主体体验层次推移到

9、社会实践层次,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使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我评价内化为班级成员的自觉需要。二、课程改革背景下班级的主要类型及基本特征(一)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型班级设计学习型班级具有如下特点:重视个体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成长或提升创新能力的空间;采取自主管理的学习模式,可以自由质疑;班级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和信任,形成一个大家共同追求的学习目标并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有一个确保新思想不断涌现的制度,鼓励冒险精神、典型示范;倡导学生从别人的经验和实践中学习,从自己的经验和过去的历史中学习,能够意识到失败的价值,把失败当作一种学习过程。构建学习型班级应注意:1)树立全新的学习

10、理念。学习型班级的“学习”是发展性、创造性、自主性的,是“以人为本”、高度自觉、“活出生命的意义”的学习。2)建立起一个互动学习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实现相互启迪、信息资源共享、激发各种潜能、达成“心灵的交流与融合”,释放出比每个个体的才能之总和更大的智慧和能力。互动系统最基本的形式是团队学习。3)采取自主管理的模式。教师要引导班级成员通过目标、规则、行动、反馈、评定等步骤,实现自主管理和互动管理,使班级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检测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组织。4)培养系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努力形成纵观全局、把握重点的系统思维方式,教会学生进行整体、动态、本质的思考,按

11、照系统的方法观察、分析、管理、协调每一个事物,形成系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二)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和谐型班级设计班主任应该重视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协调和团结,创建良好的教师人际关系。这不仅对学生是潜移默化的示范,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班团活动、文艺晚会、社会实践等都要尽可能地取得科任老师的配合和指导,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还要包容任课教师在教学个性上的差异,善于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班主任应重视学生间的协调和团结。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往往存在3种境界:一是指责;二是自责;三是负责。第一种境界在学生的平常交往中最为常见,由双方相互指责导致的人际矛盾几乎每天都有发生。与指责相比,自责要显得

12、大度一点、和谐一点。班主任在提倡这种境界时应当指明自责的出发点是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个班级中若能出现“自责”的良好风气,应该说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然而,自责有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事情朝着无法落实责任的方向发展。因此,和谐班级设计在指导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时应大力建构“负责”的境界。“负责”表现在对一切属于自己份内的事情都勇于承担责任,它体现了学生道德上的“崇高”取向。班主任如果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班级管理中朝着人人学会负责、人人懂得负责的方向努力,就必定能使班级人际关系达到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理想境界。 和谐班级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环境

13、和谐相处。和谐班级应当具备4个标志:1)师爱生。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并能关爱落后学生,尊重落后学生的人格和权利。2)生互助。在团结互助、合作交流等氛围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机制,这是和谐班级的一个显著标志。3)尽所能。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班级的多项活动中,学生们表现积极,每个人都能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4)稳有序。环境布置高雅得体且充满激励,学习井然有序,每个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制力;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精神,集体荣誉感强,自觉弘扬正气和抵制不良言行,“比、学、赶、帮、超”成为班风的主流。(三)从他律走向自律自主型班级设计这种设计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

14、能力,让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潜能、有能力,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去,唤起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应给学生一个自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自己发展的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自己发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自己发展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个自己发展的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自己发展的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自己发展的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自己发展的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一般做法是:1)班务公开、重在规范,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该做

15、、什么事不该做,明确自己的职责。2)分责设岗、竞争上岗,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个学生,做到学生个个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都负责。3)合理组合、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把全班学生按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由组长牵头讨论出各组的管理办法并报班委会审批后执行。由班主任、班委会对各小组进行考评,表彰最佳小组,并给以适当的物质奖励。4)开展活动、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百科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精彩激烈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体质;通过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阅历

16、,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加强监督、落实制度,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班级督查小组,对各项管理随时进行抽查,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形成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四)手牵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合作型班级设计合作型班级设计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教师引导、示范、鼓励和激发小组之间合作互助与竞争为操作手段,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作用,注重发展个性与共同成长的和谐协调,使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最终达到“人人进步,人人成功”的目标。合作小组的建设是合作型班级设计的重点。合作小组应是学生在品行、纪律、生活诸方面互助合作、进行竞争的团体。合作小组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即把在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性格、脾气乃至家庭出身、生长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编在同一组。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