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媒传染病培训班课件炭疽埃博拉布病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809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虫媒传染病培训班课件炭疽埃博拉布病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虫媒传染病培训班课件炭疽埃博拉布病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虫媒传染病培训班课件炭疽埃博拉布病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虫媒传染病培训班课件炭疽埃博拉布病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虫媒传染病培训班课件炭疽埃博拉布病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虫媒传染病培训班课件炭疽埃博拉布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虫媒传染病培训班课件炭疽埃博拉布病(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防制所,炭疽、布鲁氏菌病、埃博拉出血热 基本知识与预防控制,炭 疽,概念,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常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流行概况,世界概况 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呈地方性流行。炭疽杆菌可以被用来作为生物武器,因此。炭疽防控常常被作为生物恐怖防范的主要内容之一。 国内概况 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散发病例时有发生。据卫生部统计,近年来全国每年炭疽发病数在4001000人左右,主要集中在贵州、新疆、甘肃、四川和广西等地区。

2、,浙江省炭疽历史疫情情况,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是患病的食草动物,人类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而被感染。 患者本身也可以成为传染源 主要是肺炭疽 其他类型炭疽病人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 人类主要经接触牲畜的毛皮和肉类获得感染; 2呼吸道传播 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溶胶 3消化道传播 食入被感染的肉类,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 患者生活在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d内到达过该类地区。 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

3、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地区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活动。,诊断依据,潜伏期 因侵入途径不同而有差异,皮肤炭疽一般15天,也可短至数小时,长至2周左右。 临床表现 在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的局部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该部位的回流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典型临床过程,皮肤炭疽(早期),典型的皮肤炭疽,诊断依据,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腹胀,腹部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可有

4、消化道以外症状和体征。,诊断依据,临床表现 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咳极黏稠血痰。 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啰音。 胸部 X 线的主要表现为纵隔影增宽。 常见胸腔积液。,诊断依据,临床表现 剧烈头痛,呕吐,项强,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呼吸衰竭,脑脊液多为血性。可继发于前述各种症状,也可能直接发生。,诊断依据,临床表现 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感染性休克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皮肤 出现出血点或大片瘀斑,腔道中出现活动性出血,迅速出现呼吸与循环衰竭。血液涂片镜检可检出大量革兰阳性大杆菌。可继发于前述 各种症状,也可能直接发生。,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测 WBC增高(一般10-20109

5、/L,最高60-80109/L) 皮肤溃疡的分泌物,痰、呕吐物、排泄物,或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显微镜检查发现大量两端平齐呈串联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细菌分离培养获炭疽芽孢杆菌 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出现4倍或以上升高。 抗荚膜抗体、PA外毒素抗体,诊断分类,1疑似诊断 具有流行病学线索,并具有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脑膜炎型炭疽、炭疽败血症等临床表现之一者。 2临床诊断 皮肤损害的分泌物,痰、呕吐物、排泄物,或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显微镜检查发现大量两端平齐呈串联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杆菌,并具有各型炭疽临床表现之一者。 3确定诊断 细菌培养获得炭疽芽孢杆菌或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出现4

6、倍或4倍以上升高者,可以确定诊断。,诊断分型,体表感染(皮肤)炭疽(常见,占90以上) 在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的局部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该部位的回流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经口感染(肠)炭疽 吸入感染(肺)炭疽 脑膜炎型炭疽 败血症型炭疽,治疗原则,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易消化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足量维生素B、C。 皮肤炭疽的局部处理 皮肤炭疽患部可外敷红霉素或金霉素软膏,严禁切开引流或切除,皮损处切忌抚摸、挤压,以免

7、病原菌扩散产生败血症。,治疗原则,抗菌治疗 青霉素G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及时足量应用青霉素是改善预后、取得根治的关键。皮肤炭疽每日240-320万U,静脉注射,疗程7-10天。肺炭疽、肠炭疽、败血症型炭疽或脑膜炎型炭疽的病人,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静脉注射,400-800万U,每6小时1次。 青霉素过敏病例,或万一出现耐青霉素菌株,首先考虑采用氯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然后根据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选取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原则,抗休克与DIC治疗 扩容 炭疽病人通常伴有高热,一般均需从静脉补充液体,出现休克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迹象时,则应及早足量扩容。通常使用晶体液、血浆及低分子右

8、旋糖苷,必要时补充新鲜全血。在扩容的同时,应注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血管活性药物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慎重使用。 严重水肿和危重病人在有效抗生素的控制之下,可以短期使用中等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100-300mg/d 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在监视凝血时间的条件下,给予肝素及潘生丁。,疫情控制处理原则,疫情报告 肺炭疽例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其他类型的炭疽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疫情控制处理原则,病人的处理原则 隔离 炭疽病人由做出疑似诊断时起,即应隔离治疗。原则上应

9、就地隔离,避免长距离运送病人。 皮肤炭疽病例隔离至创口痊愈、痂皮脱落为止。 其它类型病例应待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两次阴性后出院。 治疗 治疗开始前,首先采取标本以备确定诊断。以抗生素治疗为基础,同时采取以抗休克、抗DIC为主的疗法,并根据情况辅以适当的对症治疗。,疫情控制处理原则,病人的处理原则 病人污染环境消毒 病人的废弃物品必须焚毁,所有受到污染的物品也尽可能焚毁。污染的环境和不能焚毁的物品使用有效方法消毒。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人所处的环境应行终末消毒。 病人尸体处理 炭疽病人死亡后,其口、鼻、肛门等腔道开口均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棉花或纱布塞紧,尸体用消毒剂浸泡的床单包裹,然后火化

10、。,疫情控制处理原则,感染来源的确定与处理 病人被确诊患炭疽后,均应尽力确定其感染来源,并加以适当的处理,以避免继续发生感染。 采集流行病学资料 接诊疑似炭疽的病人时,须尽可能地询问其发病前的接触史,从而发现可疑的感染来源。,疫情控制处理原则,感染来源的确定与处理 确定感染来源 对可疑的感染来源应采样进行细菌学检验,以确定是否确为炭疽芽孢杆菌污染。在动物组织标本中,镜检发现炭疽芽孢杆菌;或在各种来源的标本中分离培养获得炭疽芽孢杆菌,可以确定为感染的来源。,疫情控制处理原则,感染来源的确定与处理 感染来源的处理原则 对已确定的感染来源,进行以下处理: 隔离与治疗病人; 处死或隔离治疗病畜; 消毒

11、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物体和环境; 对在污染地区内或其周围活动的所有牲畜实施免疫接种,每年早春进行一次。,密切接触者管理 肺炭疽患者的家人、护理患者者、直接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或接触患者污物的人员、与患者同处一室或相处距离5米以内达30分钟以上者 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14天。隔离方式首选居家隔离。 观察期间每日至少测量1次体温和询问健康状况。有发病迹象者立即作为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对与肺炭疽病例共同居住或护理的高度密切接触者,可给予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和强力霉素等预防性服药,接受预防投药者不使用疫苗预防。,疫情控制处理原则,疫情控制处理原则,免疫预防接种与健康教育 免疫:出现本地炭疽感染

12、病例的地区,对皮毛加工与制革工人、畜牧员以及与牲畜密切接触者的这些高危人群,可开展预防接种一次。0.1ml菌苗,划痕。 健教:“三不一坚持”,即对炭疽动物不屠宰、不剥食、不销售,坚持炭疽动物尸体火化,一旦出现发热、出疹、腹泻等症状应及早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疫情控制处理原则,应急监测 发生肺炭疽或炭疽暴发疫情时,当地要开展应急监测,建立监测病例定义和报告制度(报告单位、频次、内容),对当地的环境和动物疫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对于特殊人员,如皮毛加工与制革工人、畜牧员以及与牲畜密切接触者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布 鲁 氏 菌 病,概念,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

13、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是急性传染病,也是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其为乙类传染病。 布病在世界上有广泛的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人们真正认识此病,并不断深入发展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概念,1887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耳他岛死于“马耳他热”的英国驻军士兵的脾脏中分离到“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 在我国,1905年Boone于重庆报告2例布病患者,1916年在福建发现1例布病患者,1925年在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并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羊种布氏菌。说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前

14、就有布病流行。,病原学,布鲁氏菌为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形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呈多态性。革兰染色阴性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布氏菌抵抗力, 布氏菌有较高的抗灭活能力。对湿热、紫外线、常用消毒剂、抗生素等比较敏感;对干燥、低温有较强抵抗力。 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直射紫外线5-10分钟,湿热1001-4分钟,0.2-2.5%漂白粉2分钟就能把布氏菌杀死。,布氏菌

15、在不同介质中生存时间,流行病学,布病的流行范围甚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凡是有牲畜的地方都有布病流行,目前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布病存在和流行,在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中有28个省(市、区,包括4个直辖市)的人畜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和流行。现有布病疫区县1200余个,布病现患3050万人,年新发病人数为50006000人(官方数字),受威胁人口达3.5亿之多。发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布病造成的损失,影响人体健康: 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为慢性,造成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不仅摧残人体而且给人们精神带来痛苦,丧失劳动能力,给经济生活带来困难,严重的可以造成

16、死亡。 阻碍畜牧业发展: 由于家畜患布病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降低、牲畜头数明显减少,此外,役畜患病则使役能力下降,家畜患布病还直接影响优良品种的改良和推广,也直接影响畜牧业发展。我国过去每年损失于流产牛犊达6.2万头,因空怀、流产等原因每年少生幼畜105140万头。 经济损失严重: 家畜感染布病不但影响其繁殖、发展,而且奶牛产奶量下降,肉用牛、羊掉膘,产肉量减少,上述累计下来造成经济损失相当惊人。例如1972年美国农业部门报告每年因牛布病减少肉类为15%、奶20%。据1957年西德资料介绍,因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6600万美元,法国损失为8100万美元。,传染源,传染源、宿主: 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都可以是布氏菌的宿主,共有60多种。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中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 在不同的地区,各种动物做为传染源的意义可以不同。如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区是牛作为主要传染源,南方广东广西猪是主要传染源。,病人作为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