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838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研究前言:在文化及心理背景的影响下,古代文学创作在艺术作品表达过程中更为注重对悲怨情绪的灌输,且通过此种创作形式的形成引导创作者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勇于展现自身心理变化过程,并追逐文化-心理背景创作行为,达成良好的艺术作品创作目的,最终实现由心理情感向文学悲美形式的转变。本文从古代文学中悲怨美形式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悲怨美内容中的层次表达特征,旨在其能实现对文学作品中哲学层面的深入思考。一、古代文学中悲怨美形式人类共有的悲剧意识由于“悲”

2、是人类情感的基本形式,因而其对人类的心理意识有着一定的影响,因而古代文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即通过感伤、哀痛、激愤等情绪的传达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悲伤的氛围,促使其在悲伤情绪的影响下与创作者达成良好的共鸣,形成悲情感的体验目标。此外,由于“悲”亦是人类审美过程中的主要参考因素,因而在此基础上将哀痛等情绪灌输于文学作品中可达到审美价值表现目的,并由此激发读者的情感元素,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所营造的氛围中,并利用自身审美意识感悟作品中对生命价值的体现。另外,文学作品中对悲怨美的表达是基于对人类生活困境思考的基础上,亦实现了对审美的良好把握。继而促使读者在对作品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从中寻找生活中的希望,

3、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所有困境。例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在内容表达的过程中即抓住了人类悲剧意识,并鼓励人类在生活中遇到困境问题时应毅然应战,最终发挥自身强大的力量,达到最佳的生活状态1。与西方悲剧作的比较在文学悲怨美形式表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彰显我国悲怨表达的特征,与西方悲剧作展开详细的对比行为是非常必要的。悲怨来自于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同时诗歌及散文领域在创作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对其的灌输。而由于西方悲怨主要源自于叙事传统,因而其在悲怨情绪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借助西方戏剧中的人物角色来传递相应的情感。但是基于相应差异的基础上,中国悲剧作与西方悲剧作在人生态度、情感体验等方面均遵从着真实表

4、达的原则。此外,从命运认知的角度来看,中国在悲剧作创作过程中逐步灌输了自己在强大命运面前是微小的思想。例如,苏轼所创作的前赤壁赋。此种生命认知思想的灌输导致读者在对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形成了顺应与逃避的困境应对思维。而西方在悲怨美表达的过程中却强调了对不妥协及不屈服思想的灌输,继而与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二、古代文学中悲怨美的内容层次个体内容层次古代文学中悲怨美的个体内容层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创作者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更为倾向于对“家”主题的表达,例如,孟郊的游子吟在内容表达的过程中即以“游子”的身份对家的主题进行了诠释,并引导人类在生活中应始终坚守忠、孝的思想,

5、且应在忍受离别痛苦的情景下牵挂远方的亲人;第二,以“国”为核心的悲怨也是个体内容层次的一种展现形式,由于中国文人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创作者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通常以悲怨的内容来表达报国无门之怨,同时也由此表达了自身怀有一颗忧民的心,想要将自身价值应用于国家政治治理过程中,最终为民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生命本体内容层次古代文学中悲怨美的内容层次亦体现在生命本体方面,即古代文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通过将自身对生命的理解灌输于文学作品中的形式展现文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政治功利等问题。此外,古代文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亦发出了人生微小的感叹,同时也实现了对生命本体的关怀。例如,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文学作

6、品创作的过程中即实现了对生命本体的阐述,且在诗句表达过程中阐述了自身在实际生活中的孤独感,并以个体生命本体表达的方式望与读者达成共鸣,引导读者深入到作品中实现对生命话题的思考。另外,古代文人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通过对自身细腻、敏感心理的运用将自身所思考到的生命问题融入到作品创作中。例如,“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中即对时光飞逝进行了感叹,并引导人类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性,继而以积极的情绪应对生活中的难题2。结论:综上可知,在古代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悲怨美是作品创作过程中凸显出的主要特征,且在长时间思考的背景下,创作者将“悲空”、“悲慨”等情绪均融入到了作品内容,以此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并引导其在应对生活中的难题时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即实现心理情感的转变,最终达到良好的文联盟学作品表达方式,且最终丰富作品表达内涵,并凸显出悲怨美的独到之处。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