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方法与体会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607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方法与体会_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急诊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方法与体会_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急诊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方法与体会_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急诊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方法与体会_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诊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方法与体会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方法与体会_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急诊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方法与体会 【关键词】 动脉血气 在急诊抢救观察的患者,做血气 分析 是危重患者判断病情的主要检验项目之一。急诊护士每天要做多次穿刺,另外有的患者因病情需要频繁穿刺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然而频繁的穿刺动脉易造成穿刺部位的感染、局部血肿、动脉血栓、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因此在采血前应掌握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为了快速准确的采集动脉血,进一步为诊断提供依据,减少并发症。笔者在日常的工作中 总结 了一些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在急诊抢救观察150

2、例患者6000余次的动脉血采集 方法 与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男90例,女60例,年龄3085岁,平均岁,病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5例,复合伤患者35例,妇科急症患者10例,急性中毒患者15例,外科术后患者5例。 每天最少穿刺一次动脉血,最多穿刺8次,最短时间为1 min,最长时间为min。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耐心地听取患者的主诉,做好心理护理,清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操作。 动脉血气采取部位的选择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为任何表浅易接近的动脉血管,常采用桡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股动脉较粗容易穿刺,但易误穿股静脉;桡动脉穿刺较痛但

3、刺入桡静脉的机会较小。有 文献 报道股动脉和桡动脉采取的血标本所的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1。但是在当前首先考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医疗环境中,桡动脉穿刺容易被患者接受得到患者的合作。采血环境不需要遮挡,患者的体位无特殊需要,掌握要领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少。而股动脉穿刺要遮挡患者,患者要脱去内裤,使大腿外展,充分暴露穿刺部位,这种体位容易造成患者的心理创伤,伤害患者的自尊心,不易被患者接受,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对女护士的操作感到十分的难为情。所以在操作时应首选桡动脉、肱动脉其次是股动脉,采血时还要注意穿刺区皮肤,如有破溃、感染、硬结、皮肤病等不能进行穿刺取血。 操作步骤及方法 准备好动脉

4、穿刺的必须物品。消毒穿刺部位:桡动脉穿刺时患者将腕部伸直,掌心向上 自然 放松,穿刺点位于掌横纹上方1cm的动脉搏动处2。常规消毒穿刺区皮肤和护士的手指,消毒面积在cm以上,固定血管的手指消毒面积在两个关节以上。股动脉穿刺时患者平卧,将双腿伸直稍外展。常规消毒皮肤和手指,以腹股沟韧带下 cm股动脉搏动最强出为穿刺点。取出动脉血气针,将针栓推倒底部,使肝素团能最先接触到血液,尽快抗凝。然后拉动针栓,预先设定采血量为,使血气针内空气等同于采血量。在消毒部位进行穿刺。 桡动脉穿刺时针与皮肤成4560,股动脉穿刺时为6090。一针刺入动脉,可在采血针透明乳头部位观察到回血,动脉压力使血液自动进入动脉血

5、气针,同时针筒内空气通过针栓活塞的孔石迅速自动排出,当血液液面上升到预设血量时,活塞孔与血液接触,自动膨胀封闭使血液与空气完全隔绝。穿刺完毕后拔出针头,嘱患者及家属紧压穿刺部位510 min,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将针头插入蓝色方体的皮塞中,如果针筒中有气泡存在立即缓慢推动针栓,将气泡排出。让肝素与血样充分混合,将动脉血气针置于掌心搓动1 min。标本立即送检并在1min内完成血气 分析 。 穿刺体会 血气分析不同于其他生化检查,每一步都要精心操作。有些患者因病情需要多次穿刺动脉血,这使得患者血管易产生硬结,循环障碍,弹性差,且血液淤滞,黏稠度高,通透性增大,给临床穿刺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在

6、前面的患者资料中日穿刺8次,就有因一次取血失败,再次穿刺的教训。因此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取血成功率。 操作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成功穿刺动脉血气第一步。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心情放松,避免因情绪紧张过度呼吸,屏气 影响 血气分析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和无菌操作制度。在操作时要精力集中,力求轻柔,准确找到穿刺点,才能真正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采取动脉血气标本时,必须防止空气混入,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以免细胞代谢耗氧使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造成误诊、误治增加患者的 经济 负担和精神痛苦。采血时轮流选用表浅的动脉血管,减少并发症。若发现针刺部位肿胀、疼痛应及时给予冷敷止痛等处理,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痛苦。 动脉血气采集的过程中一切要为患者着想,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就能使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服务。笔者在急诊工作的这些年里一直坚持这样做,明显提高了动脉血气采集的成功率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参考 文献 1 陈兰英.动脉血气采集部位的选择. 现代 护理报,XX-2-24. 杨兰杰.桡动脉采血部位. 中国 护理杂志,1997,32:719-720.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