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保证机制的思考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272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节约型社会保证机制的思考_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设节约型社会保证机制的思考_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设节约型社会保证机制的思考_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建设节约型社会保证机制的思考_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建设节约型社会保证机制的思考_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节约型社会保证机制的思考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节约型社会保证机制的思考_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建设节约型社会保证机制的思考 【摘要】建设节约型 社会 必须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舆论引导机制、技术支撑机制、 经济 调节机制和保证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节约型社会建立的重要保证。舆论引导机制的建立首先要使全体公民不断增强危机和忧患意识;引导人们树立 科学 的消费观念;要注意从儿童抓起。技术支撑机制的建立首先要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来改造传统产业;其次要整合科研实力,面向生产主战场搞好联合攻关;最后要大力 发展 循环经济。经济调节机制主要是指充分利用价

2、格、税收、财政、信贷等各种经济杠杆来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科学合理的利用。 法律 法规、地方政府、舆论工具和人民群众“四位一体”的保证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舆论引导;技术支撑;经济调节;保障和监督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国今后发展的目标。这正是从我国基本国情

3、出发提出的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正确的保证机制,才能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一、正确的舆论引导机制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而且事关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因而,需要全体公民的身体力行。首先,要通过宣传,使全体公民不断增强危机和忧患意识。我国“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了95,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也相当惊人。我国每创造一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58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钢材消耗是美国的58倍,日本的27倍。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4,而消耗的石油占世界的74,

4、原煤为31,燃油为41,铁矿为30,钢材为21,水泥为40,氧化铝为25。我国的所有资源与世界水平相比,没有一项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天然气41,石油8,铝97,水25,铜26,耕地40,铁45,煤炭86。因此,这种靠资源高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向我们亮起了“黄牌”。能源的短缺已经 影响 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600个城市中400个严重缺水;近7年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600多个县市人均耕地面积在08亩以下。资源的供求矛盾和环境压力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只有每一个公民都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把自身的行为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节约就不仅是一种习惯,而

5、应成为爱国的具体体现。其次,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对国家、民族和家庭自我负责的表现;而奢侈浪费,挥霍无度也往往是败家败国的重要原因。一个人、一个 企业 、一个单位重视节约,就能更有计划、有目的、有条理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因而,节约可以同进取向上、积极乐观等紧密相连;而随意挥霍浪费资源,也常常与颓废、消沉等不良情绪分不开。节约不仅是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更映衬出一种高尚的人格和精神追求。通过典型的示范,使人们把节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就能真正形成节约的习惯。报纸、广播、电视、 网络 等媒体工具,广泛宣传厉行节约的重要性,树立各条战线节能、节水、节电、

6、节约资源的好典型,积极引导人们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只要全社会不断增强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就能早日实现。最后,从儿童抓起,从 教育 人手。青少年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的教育不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也包含着国情国力的基本常识;不仅要使青少年一代明确自己肩负的 历史 重任,更要使他们懂得我国的现实状况。“地大物博”不再是令人炫耀的光环,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正是他们从小就必须树立的观念。“最大的节约是养成节约的美德”。我们的教育必须使青少年懂得:“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7、。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教会青少年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一粒米、一度电开始,将节约的意识刻画在头脑中,落实在日常的行动上。二、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撑机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建设节约型社会更离不开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运用。节约型社会的建立。节能降耗是首要任务。党中央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间减低20左右。首先,要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 方法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开展节能工作。我国节能潜力巨大。据专家测算,1996XX年,

8、我国推广绿色照明工程累计节电450亿千瓦时,相当于900万千瓦装机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万吨。天津钢管公司采用节水工艺,生产能力翻了一番,用水量降低一半,公司万元产值取水量57立方米,吨钢耗新水297立方米,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72,在全国特钢系统创造了“水重复利用率最高,万元产值取水量最低,吨钢耗新水最少”三项第一。如果全国的钢铁企业都能向他们一样,仅节水一项就能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节能产品也是节能的重要工作。自从1988年我国建立节能产品认证制度以来,节能、节水、节电的新产品不断出现,仅节能冰箱一项,就累计为社会节约能源117亿度,节省能源费用支出67亿元,还减少碳排放

9、396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61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物62万吨,减少固体颗粒物排放29万吨。可见,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开发利用,已成为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其次,整合科研实力,面向生产主战场搞好联合攻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要根据生产中的实际需要,合理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向生产第一线倾斜。将多方力量联合起来共同进行重大项目的攻关,就能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同时,要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它们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国一些新的 研究 成果的利用已产生了巨大效益:农业生产中的“滴灌”技术,大大地减少了水的消耗;“杂交水稻”的广泛种植,极大地提

10、高了粮食产量;新型建筑材料的利用,节约了土地资源;废旧轮胎的回收及综合利用和海水淡化技术的实施,无不蕴涵着 科技 的力量。 最后,大力 发展 循环 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消耗减量化、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其功能是为了节约资源和从源头预防污染,保护环境。循环经济的实施依赖多种技术、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要充分考虑物资、能源循环链的延伸和扩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已决定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工作,国家发改委已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明确了分三个阶段推进循环经济的战略部署。 目前 ,大量的节能、

11、降耗、资源节约是有效推动循环经济的必要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再利用”、“再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的经验,选好推进循环经济的优先切入点,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 问题 。,今后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对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保证一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的上马,及时 总结 经验加以推广 应用 。 三、积极稳妥的经济调节机制经济调节机制主要是指价格、税收、财政、信贷等各种经济杠杆的运用。这些经济杠杆都是经济利益的调节者,它们作用的结果是从不同方面 影响 经济主体,促使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自觉地按照经济杠杆引导的方向调整

12、自己的经营决策,从而使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首先,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对于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稀缺资源,可依据稀缺程度的不同形成价格标准,通过价格的变化引导 企业 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就生产型企业而言,节约原材料,就能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地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不断提高。相反,耗能、耗水、耗材高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不利的境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后劲必然受到很大影响。价格机制的作用能自发的形成一种压力,促使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一条靠 科技 进步来实现节能降耗,从而加快经济发展的新路。其次,充分运用税收这个经济杠杆来调节利益关系

13、。对于“三高”的企业,适当增加税收,迫使其降低消耗,节约资源。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就能使它如虎添翼,加快发展步伐。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以鼓励资源的再循环利用。还可以利用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生产和利用节能、节水产品的企业;对于节能、节地型建筑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政策,鼓励其发展。最后,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也是建设节约型 社会 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信贷资金的投向、规模和期限,都影响着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较低的利率或采取财政贴息的 方法 增加贷款数量,来支持老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改造,从而使企业摆脱困境;对高新

14、技术的企业可以给予信贷资金的支持。四、切实可行的保障和监督机制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和监督机制是 法律 、法规的完善和执法的严格。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要在宪法中体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明确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保证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节约不仅是我国 现代 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成为生产企业和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1政府要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的各项国家标准,完善和修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如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耕地保护法、土地复垦法、环境保护法等)。对生

15、产“三高”产品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要有强制淘汰制度;对重点耗能产品要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新上项目要建立完善的资源评价体系。同时,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奢侈浪费、摆排场、讲阔气的所谓“政绩工程”,要坚决纠正。2各级地方政府执法部门的监督。对资源开采、储存、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普遍存在着的大量浪费现象,要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为企业和社会节约资源提供良好的服务。对于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的企业和项目,要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顿。对违规操作、整改不利的企业,要及时给予警告直致停

16、产关门,并要追究领导者的责任。3舆论的监督。各种新闻传播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利用它们的长处及时报道那些违规、违法的人和事,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从而引导全体公民关注资源的节约,关注环境的保护。只要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能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抨击那些违规、违法的事情,就能唤醒人们的节约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4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他们在第一线最了解哪里管理有漏洞,浪费了宝贵资源;作为消费者,他们每天都要同吃穿住用行打交道,因此最有发言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对于建立节约型社会就显得更加重要。首先,要建立一条信息畅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