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药学类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105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药学类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西药学类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西药学类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西药学类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西药学类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药学类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药学类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广西药学类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医药工业受到了全方位的影响,中药工业作为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广西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十一五”期间中药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力争在XX年末广西的中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广西的药用植物种数在全国排名第二,广西要把自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壮大广西的中药产业,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了进一步了解广西中药学各类人才现状,促进广西医药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拟定了广西药学类

2、人才调查表,并在XX年7月到8月间在广西各地开展了调研活动。 编辑。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笔者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医药行业用人单位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向全区医药用人单位发放问卷共计50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回收率为61。其中钦州市3家、防城港市2家、北海市2家、柳州市4家、柳州地区5家、河池市2家、河池地区2家、桂林市l家、桂林地区2家、玉林地区2家、南宁市2家、百色市1家、百色地区2家、贺州市1家、梧州地区1家。1,2调查方法调查实施方法是以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两种形式同时进行的。此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对广西药学类专业(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毕业生

3、人才结构层次的对比调查;未来5年用人单位对药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同时还包括了对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设置、专业层次、知识结构等方面的调查。2调查结果分析2,1用人单位药学类专业人员状况年龄结构:如表1,在接受调查的31家单位中,药学类专业人员年龄结构层次在35岁以下的所占比例最高,多数药学类毕业生毕业后都直接进入医药企业工作,人数共1148人,占调查总人数(1825人)的;而46-60岁之间的专业人员比例最小,共76人,只占总人数的;36-45岁的专业人员有601人,占。学历结构:受访单位药学类专业人员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本科生占,大专生占,中专生占。中专学历的药学技术人员

4、比例远远超过了现有专业人数的50,药学类专业人才整体素质处于低层次水平,高学历人才明显短缺,这是与医药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特别是在经济较落后的地方相对于南宁等经济较发达地区。高学历人才更是严重匮乏。职称结构:从上表中可见,在所调查单位中的高级职称人员构成比偏低,只占总人数的。远远低于中低级职称人员比例,药学类专业人员的职称结构仍然不够合理。而一个企业的人员职称结构越合理,生产效率就会越高,企业的发展也就越快。2,2用人单位药学类人员专业状况专业结构:在接受调查的单位中,药学类专业人员各专业构成比差距悬殊,药学和中药学专业不同学历的人员比例远远大于制药工程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药物制剂专业人员。2

5、,3素质要求在调查中,用人单位反映广西药学类人才知识结构不够协调,各单位需要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快、有创新能力、在应用技术方面能紧跟当今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希望学校能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加强学生在人文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培养。2,4未来5年人才需求状况在调查中,31家用人单位未来5年对本科生的人数需求量很大,从表3中可见,31家用人单位未来5年需求本科生的人数占总需求人数,超过了半数以上的比例,广西目前有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和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等4所本科院校招收培养药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可以肯定的是本科以上高学历药学类专业人才将

6、是未来市场需求的重点。根据上图,假设未来5年的药学类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跟近5年招生人数基本持平,那么可以大致认为上图是未来5年的需求构成比与未来5年毕业生的供应比。根据上述图表,二者构成比持平的是市场营销、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专业的需求构成比和招生构成比基本持平。而药学专业招生构成比偏高,在未来的5年毕业生中有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中药学专业招生构成比偏低,在未来的5年毕业生中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3药学类专业高层次专业人才匮乏此次在接受调研的区内制药企业在职员工中,药学类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甚至在几家实力较强的企业中也存在这种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XX年7

7、月1日起,对凡未取得相应剂型或类别药品GMP证书的药品制剂和原料生产企业,将一律停止生产。广西原有应通过GMP的药厂169家,目前仅有98家通过验收,还有71家药品生产企业未能通过GMP认证:然而一些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营业业绩却一直没有更大的突破,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基础专业人才、营销人才和产品研发人才奇缺。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有的企业由于没有支撑产品,品种单一,科研人才奇缺,导致了企业发展渐缓。另一方面,我国自1992年10月1日实施医药商品经营企业治疗管理规范即GSP以来,对加强医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实施GSP必须

8、确保医药商品在购进、验收、贮存、运输、售后服务等流通过程各环节中的质量。各企业联合中草药种植研究单位,开展药材的规范化种植(GAP)研究,建立相应的种植基地,以满足企业药源的供给。GAP人才是进行中药材规范化研究和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决定因素,按照GAP基地建设的要求,中药材GAP实施需要中医药、农业、植物栽培、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的参与,但是人才匮乏一直是困扰GAP生产的重要问题。4药学类毕业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多数受访单位反映,近几年的药学类毕业生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许多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表现为动手能力较差,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效率不高,缺乏创新能力,科研水平较低。这与企业急需

9、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相距甚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柳州花红药业的人力资源部徐部长就提出“企业竞争靠的就是人才,希望学校能加强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教育,培育科研项目全才。”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至XX年广西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到15,但是如何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平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医药院校应不断关注药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学校中开设“爱岗敬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以人为本,加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鼓励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开发,培养创新精神,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文素养;搞好药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整合,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大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各种革

10、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育改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5专业设置不能完全符合市场需求由于对市场需求变化缺乏科学预测,没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等原因,导致某些药学专业人员日趋饱和,而一些专业人员却供不应求甚至出现短缺。调查中,一些企业个别岗位由于没有相应专业人员担任,只能选派其他专业的人员自学该岗位知识后再上岗的情况比比皆是,所学专业与工作吻合程度不够,也导致工作业绩不理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许多医药企业重市场开发,轻基础研究,忽视药材的生产加工研究,造成开展中药材GAP建设所必需的药用植物大田栽培、对药用动植物养殖栽培、加工等

11、相关学科技术人员缺乏和开展GMP、GSP建设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基础专业人才和产品研发人才等奇缺,这都极其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西药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研制和开发传统的民族医药已势在必行,而研发民族医药需要的人才主要靠院校培养。高等医药院校应围绕医药产业的需要培养各级各类人才,适时优化专业结构,培养包括进行新药研发的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进行药材生产的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人才,药品生产的中药制药工程型人才,药师型人才(含药品使用的临床药师和药品质量管理的技术药师)和药品贸易管理的经济管理型人才等。高校应该随着市场发展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培养药品炮制加工、营销、国际医药商贸类、熟悉国内外专利及药品注册法规类及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人才等等。了解广西药学人才现状,推动广西中草药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药学类专业的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在办学体制和机制上,走医、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之路,打破校与校、校与所、校与企的界限,实现多学科交叉渗透,多领域知识相互交融,努力实现药学类专业人才强能力、高素质、 厚基础高质量的战略目标。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