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花园小区景观设计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043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湖花园小区景观设计_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平湖花园小区景观设计_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平湖花园小区景观设计_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平湖花园小区景观设计_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平湖花园小区景观设计_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湖花园小区景观设计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湖花园小区景观设计_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平湖花园小区景观设计1、前言 随着 时代 的进步、 经济 的 发展 ,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居住在大中城市里的居民,在购房时,除了关注房型、面积、采光要求外,也特别关注住宅小区绿化质量。能够居住在绿色生态住宅小里成为每个城市人的梦想。在小区建设中应本着“以人为本、回归 自然 ”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实施绿化、造景,力求营造“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的人间仙境。 、主体 .1 小区绿化建设的意义 近

2、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 影响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 .国内外小区绿化的发展 . 国外小区绿化的发展 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工业 的迅猛发展

3、,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 社会 广泛认可。 .2.国内小区绿化的发展 我国住宅环境设计则从上世纪0年代末引进组团绿化概念。80年代末,开始 学习 国外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90年代,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取消福利分房,房地产开发业蓬勃兴起,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购房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丰富、和谐和活力。人们生态的居

4、住观,给小区绿地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 内容 ,同时也向小区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时代性,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家园,居住区及周围环境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 居住区绿化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并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国内外小区绿化的实施现状 纵观世界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可以简单归纳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小区绿化景观设计不断发展进步的四个阶段。 . 点缀型园林景观:小区中的一抹绿意 这种园林如果可以称之为园林的话,一般出现在早期的商品房住宅小区里。在排列式的楼与楼之间,沿墙角多有一排矮灌木,或是沿小区的主要出入口有几颗大树。 .2.绿化型园林景观:以大面积

5、绿地草坪为主 最初的园林形式多以大面积绿地体现,间或布置少量假石、花坛、回廊和一个简易的儿童游乐场。现在看来,这种环境景观设计过于平淡、简单,缺乏变化,仅仅保证了小区的绿化率而已。这种作品在1999年和XX年建成的小区中极为普遍。这些绿地为小区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观赏型园林景观: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这类园林有一种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小区园林中的绿地都是封闭式的,圈起来美则美矣,却无法亲近。一旦儿童“闯入”,轻则被 教育 不要踩坏了花花草草,重则训之以罚款。为保持其持久的观赏性,而拒绝敞开胸怀,亲近居民,真是 “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焉。 .2.参与性园林景观

6、:从观赏到参与 参与式园林则是观赏性园林的升华。参与式园林景观首先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相互参与、互动,即让人与景观和谐相处,形成生态式家园的一道美丽风景。参与式园林规划不仅是指人和自然的相互参与,还指社区小园林“参与”区域大景观,相互融合,形成更大的景观。它注重的是总体景观设计层次分明,大小空间与建筑物的布局和美协调,住宅小环境与周边大环境融为有机的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式园林。 从而为住户提供一个十分惬意的生活空间。 .我国小区绿化存在的不足 . 建筑密度大,楼层高。 .4.住宅小区内人口密度大,年龄结构及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 .4.人均绿地占有率低。 .4.住宅小区内小气候明显。住宅小区的

7、四周多为高层建筑,形成“周边高、中间低”的“盆地”结构,故而小区内小气候十分明显。这种小气候对绿化树种的选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建筑墙体,居民楼外多为彩色装饰,有的表面加贴墙砖、瓷砖,封闭阳台以及窗户等采用大量的玻璃,使阳面光照更大,背阴面也不再是浓荫,对树种选择造成影响。 .小区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 绿地覆盖面积标准 新区住宅建设的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不低于25%,绿地指标组团不低于平方米/人,小区不小于1平方米/人。 .5.功能与形式统一 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 艺术 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绿化要有统一的

8、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等多种绿化手段的运用来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 .5.设计需经济实用 居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

9、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适地适树,选择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结合种植速生树种,保证种植成活率和环境及早成景。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5.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 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

10、、运动和交流,因此, 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 目前 人们的趣味,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 .5.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

11、的宛若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5.弘扬 历史 文化,创建地方特色景观。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年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为了创

12、造出具有高品位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小区景观,在进行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开发商和设计师不应机械地割裂居住区建筑和环境景观,在文化背景下进行居住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差较大,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景观。 .5.强调创新。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 .小区绿化设计中几个技术

13、问题 的解决 . 合理的组织空间 居住区绿化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居住区绿化主要采取分割与渗透的手法来组织空间。 . 空间的分割 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 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 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厘米至60厘米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是隔开了

14、。当分割体高度在米至米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封闭感增强。 用水面、山石、树丛、花架、小品等分割水面如处理得当能拓宽空间,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如砌筑得法,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花架能使空间隔而不断,但要注意比例和尺度。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过于纤细起不到分割作用。 地面高差和铺装的变化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改变地面高差来分割空间也是常用的手法。同时,地面铺以质感不同的材料效果更为显著。硬质铺地砖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对比,绿地底界面高差的变化增加了深度感。采用下沉式或上升式广场给人一种独特的领域感。广场沿街边界可用灌木、绿篱分割内外空间。 .空间的渗透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同空间的

15、分割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可产生层次变化。常用手法有: 用门窗、花格墙和植物框景在设置分割物时,可利用门洞等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间既保持它的独立,让人们有场所感,又与外界联系紧密,相互渗透。 巧用花架居住区绿地中的花架不但可分割空间,还能使两侧的景物互为因借,彼此衬托。花架在这里作为中景,使空间具有远、中、近3个层次,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 居住区庭院式绿化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小同大异,各具特色,立意明确,回味无穷,融园林 艺术 、文化艺术、美术艺术、书法艺术为一体,寓 教育 于游乐之中。庭院式绿化小区中的组团式小游园,服务半径小,供居民茶余饭后休息游乐,人称“袖珍花园”。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挖掘住宅楼区土地潜力,以扩大绿化面积,弥补绿化用地的不足的一种绿化形式。用装饰花墙和景门将楼区封闭成不同的庭院,打破了楼群“一字形”、“行列式”呆板布局,形成了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连的舒适、整洁、美丽、幽雅的生活空间,改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6. 现代 住宅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住宅小区绿化树种选择总的原则有: . 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