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46986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考试大纲要求,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1、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 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

2、运用,迁移到课外。,知识迁移法,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屡试不爽,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结构观察法,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 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成分分析法,沛公军灞上,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

3、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推断出其意义。,借助语境法,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借助语境法(上下文),方法小结,成分分析法(语法),分析综合文章的内容,包括三个考点: 一是“筛选文中的信息”; 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 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一组是”; 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高考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在阅读的同时注意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 四是品格。刚才讲过,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

5、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错项设计的方法: 曲解词义 张冠李戴 强加因果 无中生有 表述错误,答题技巧,一、曲解词义 命题人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曲解,导致分析和概括的错误。,原文: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决。湛为立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真题再现 B、周湛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发现所属州县案牍的记载保存混乱无序,加上被告多已死亡或逃走,百姓诉讼无人对质,致使案子久拖不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年月依次编号,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朝廷下诏各地仿照执行。

6、,【解析】“亡失”意思是“丢失”,不是“死亡或逃走”。,二、张冠李戴 “人物”与“事件” 错位搭配,或者倒置事情的时序,庆封外出打猎,景公同陈无宇、公孙灶讨伐庆封。庆封凭借他的属下同景公交战,未能取胜,就逃亡到鲁国。又离开鲁国逃到吴国,吴王把朱方邑封给了他。荆灵王听说这事,就率领诸侯军进攻吴国,包围朱方,攻克了它。,庆封离开鲁国在前,荆灵王的干涉在后,真题再现: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原文: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诛封。庆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王戎在职时虽然没有特殊的才能,但处理政事井井有条。后担任光

7、禄勋、吏部尚书,因为母亲去世离职。性情非常孝顺,不拘泥礼法制度,依然喝酒吃肉,或者观看下棋,但是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三、强加因果,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真题再现,王戎容貌憔悴是因为“思念母亲过度”,而非“喝酒吃肉,下棋娱乐”。因此选项中不存在因果关系。,四、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文段中当事人的身上,以此干扰考生的思维。,真题再现 D韩延寿善于审

8、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原文: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原文说“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没有提到“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无中生有。,韩延寿在东郡三年,令行禁止,判决案件的数量少了许多,是天下治理得最好的。,五、表述错误 对事件的叙述详略,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态度,命题人常常故意做出错误表述。,真题再现: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解析】 “含蓄地批判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错误。作者对他们是赞扬的态度。,“分析概括题”解答步骤,

9、细读选项,确定解答区域,比对原文,找出异同,判断正误,用?标出不懂之处,用序号标出事件,阅读筛选信息和分析归纳题,把握主要内容,课堂小结,如: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14年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简答题考题回顾,如: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15年欧阳伯和墓志铭),这道题要分析原因,而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考生全面理解文章,才能准确做答。显然,答题难度增加了。,重点放在以下两方面: 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内容要点的概括。,它通常有这么几种出题方式: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2 请简要概括作者写此文的目的; 3 联系全文,请概括文中主人公的性 格特点; 4

10、根据原文,请简要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或这么做产生了什么效果。,课前演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斡,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斡,斡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斡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斡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斡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1、思考:文中写仲长统和高斡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3分),参考答案: 1.敢于直言; 2.善于识人; 3.不重名利。,解题思路点拨:,A.通读全文 整体把握文意 B.仔细审题 寻找答题区间,课前演练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12、。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13、;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思考:吴汉被谢丰.袁吉打败后,他又能反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4分),解题思路:,A.通读全文 整体把握文意 B.仔细审题 寻找答题区间 C.筛选信息 组织语言作答,常见的作答方法: 第一:看所赋分值作答。学会从这些分值来确定答题的层次性,要点的数量等。 第二:按一定思路作答。 做内容概括题时,一定要分点概括文中会出现并列的部分,既要学会用原文也要学会从抽象中概括大意。 第三:按题意要求,组织不同句式作答。,组织语言的技巧:,一:摘录法

14、: 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读者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 二:句意(层意)提取法 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 要点:这类题要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层或这一句的内涵与本质的东西,答题才会有准确性。,参考答案: 1 .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失败不失信心; (提取法) 2. 善于在关键时刻激励将士; ( 摘取法) 3

15、. 机智果断,危机时刻想出新的战略方针。 (提取法) 4. 智惑敌军,与刘尚会合。 (提取法),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思考:吴汉被谢丰.袁吉打败后,他又能反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4分),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

16、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自知其非者众矣,其不惑哉! 注孙吴,指孙武和吴起,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思考:文中吴士的“好夸”和“终身不自知其非”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概括。),参考答案: 吴士的“好夸”主要表现在: 喜欢谈论兵法,自以为才能天下无双;(1分) (摘取法) 到张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