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659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摘要: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如何使他们在大学时期学好这门课程,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这个工具,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从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可采取的措施,并从本校实施精品课程计划以来教学效果的提升等几个方面,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形成性考核;精品课程Reflections on the co

2、mputer basic teaching and application for non-computer majorsJian WEiping, Zhou Zhiming, Chang Xiaohong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10032, ChinaAbstract: It has been a difficult task for educators on how to make non-computer majors lear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Basis well in school and ac

3、hieve qualified computer ability after gradu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e and discusse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 application and the measures shall be taken, and since the pla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cellent courses t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n analyse and discu

4、ss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ofnon-computer majors.Key words: computer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formative assessment; excellent course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也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计算机相关的常用技术,在新形势下,各大高校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有一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教育工作者,使得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1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

5、础与应用教学现状与问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甚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应符合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做出调整,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制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因素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由于教学组织,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使得来自不同地区的计算机水平处于不同起点的学生接受统一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效果出现“两极分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并不十分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讲解操作性的内容往往不如实践操作效果好;实验教学组织力度不够等。2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改革思路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6、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技术的前沿动态,这对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感很有帮助。这就要求一方面大学的计算机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迅速跟上,教材应该及时更新,及时吸收新知识;另一方面作为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应该更加关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前沿动态。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更感兴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现在的高校新生中,计算机知识的起点已经相对较高。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这门课程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等。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除了Windows和Office操作外,更应该注重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数

7、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以及多媒体基础,信息系统安全和社会责任等内容的讲授。在有限的学时内,重点讲授关键知识点,对于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学。例如Office软件操作部分,没有必要细讲每一个操作步骤,最好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通过综合应用,精讲多练,举一反三。2.计算机基础教学该在多媒体教室还是应该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在多媒体教室出现之前,计算机基础上课是在普通教室进行的,而对于计算机这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来说,效果不是很好。多媒体教室出现以后,教师可以直接操作演示,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比计算机文化基础包括了更多

8、的内容,直观演示使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体验。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以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其他与计算机操作有关的内容均可以安排到计算机教学实验室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近年来,我校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安装了3套投影系统,更新了150多台计算机,并且在其终端安装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完全可以满足计算机实验教学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屏幕广播”功能,在教师讲解的时候,学生机受教师机控制,显示内容和教师机相同。在教师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可

9、以立即让学生练习,达到及时巩固知识点的作用。2.加强形成性考核,降低终结性考核比重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仅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给出学生总成绩的做法,缺乏客观性。比较好的做法是每学完一个模块就做一个测试,这样既可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各个模块的掌握程度。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这门课程更加重视。然后将各个模块的成绩综合,再与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相加,得出总成绩。这样做虽然加重了教师负担,但是却客观反映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所以,形成性考核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考核模式。2.网络课程应用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与

10、丰富的教学资源相配合。在网络课程网站上,师生不仅可以互相交流、答疑,而且它还是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可以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素材,甚至将一些教学中常用的资源共享。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尤其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的内容教师可以不讲,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其他内容,基础差的学生可将其作为自学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网站的课件、视频等素材中的自学内容可根据需要自主学习。利用“教育考试平台”的“在线测试”功能,教师可将自学部分的内容设计为试卷,供学生在线测试,并在试卷提交后,计算机直接评阅,学生可即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同时,系统会给出试题分析。教师在后台可以看到学生自行测

11、试的情况,以便对学生自学知识点的情况有所掌握。2.注重实验课教学实验课也是正课,要求学生重视起来,并且教师在实验课上要着重体现实验内容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更有兴趣。对学生的疑问应该积极处理,从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本次实验进行点评与总结。教学进度上安排的实验课时还远远不足以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机练习,我校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以解决实验课学时不足的问题。2.开设计算机选修课,使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在大学阶段不断线掌握计算机相关技术,已经成为了对各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除了大学一年级新生学习

12、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外,在其他各年级均可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作为学生的选修课,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实用技能,使计算机教育在大学阶段不断线。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要不断摆脱思维标准化和知识非活力化的束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在不断求知中批判、超越教师和书本知识。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在我系生物医学工程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有课题的教师可以带领本科生做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2.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相关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也呈现加快趋势,相关实验过程越来越复

13、杂,实验技术含量愈来愈高,从而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不仅应具备敬业精神,还要努力钻研业务,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3我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职能,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心脏,抓好课程建设就抓住了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核心。教师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为全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启动精品课程计划的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讲授不能吸引学生是学生对所讲课程缺乏兴趣的直接原因之一。教师要上好一门课程,除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对所讲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应该熟悉教育理论,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针对该问题,

14、我校举办“教学大练兵,课堂授课人人过关”活动,主讲教师积极申报参加精品课选拔授课。争取带给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是名副其实的精品课,切实加强和提高教师课堂授课水平。3.实施精品课程计划后教学效果提高明显自从我校精品课程计划实施以来,教学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已经涌现出了两位精品课教师,按照我校要求,要将本课程的每一节课都打造为精品课。教师课堂授课效果提高明显。学生反馈说:“精品课程启动以来,上课睡觉的同学少了,听讲的多了;说话的少了,提问的多了。教室里多了互动,少了冷漠;多了欢笑,少了沉闷。”4结束语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大胆创新,努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分析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改革思路。介绍了精品课程的概况,通过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