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林生物类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4283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农林生物类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加强农林生物类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加强农林生物类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加强农林生物类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加强农林生物类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农林生物类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农林生物类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加强农林生物类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摘要:该文阐述了农林生物类高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并研究和总结了具体的做法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该文认为,教师的科研选题应强调生产实用性、专业应用性、社会和行业的服务性;学校应加大各种合作课题、横向课题、小型课题、院长基金课题的立项力度,增加项目数量,推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同时,应促进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过程中学会自主发现问

2、题、研究问题,从而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关键词:农林生物类高职教育;综合素质;科研能力高校学生通过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在普通高校,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科研工作不同于普通实验,不是以某一次考试或报告为特定目标。在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中,除了研究的大方向是确定的以外,其他小问题,诸如如何实验、需要哪些基础知识、怎样安排计划、会遇到什么问题等,都是不确定的。这些都需要对科研课题的目的和方法进行了解,需要及时就发生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能随机应变。因此,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经历,将有助于学生

3、获取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为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实验技术,还要有在短时间内接受和运用新的相关知识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树立团队意识。但是,对此并不是所有院校都予以了充分重视,尤其是高职院校。由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大多是由中专校升格上来的,所以教师能取得的专业研究课题较少。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及进行一些实验和实训,很少有机会参加创造性的活动,很少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很少有条件提出新的问题。而课堂教学大多又是以灌输已有的、成熟的知识体系为主,很难实施真正的创新教育。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农林生物类学科专业为主的一所高职院校

4、,开展高等专科教育已有31年的历史,有一批专业的学术水平和办学水平在省内同层次学校中一直属于一流。学院原为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转型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转为高职院校后,学校一如既往地重视科研工作,每年都取得一批科研课题立项。学校要求有立项课题的教师应保证各个科研课题都有一定数量的本专业在校学生参与。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专业实践的良好机会,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又一条有效途径。现将我们几年来的做法、体会及相关的建议总结如下。一、教师的科研选题应强调生产实用性、专业应用性、社会和行业的服务性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主持科研课题的立项时,应以本专业的生产应用性研究为主。这主

5、要是因为:第一,高职院校的科研设备设施有限,高职院校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不如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顶尖的科技型教师十分有限,高职院校教师取得基础性、高精尖技术课题的机会比本科院校教师少。第二,高职院校教师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时,与基层单位的生产实际接触多;且服务的地域性强,发现具体的生产问题快。第三,高职院校教师取得的课题一般资助经费较少,所以往往需要借助社会和企业的物力、财力。这就使立项在选题时以选择生产性、实用性课题为主。第四,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课题小课题多、大课题少,这就能以同样的经费投入设立相对较多数量的课题,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课题的这些特点与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一

6、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办学方向是相一致的。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不从事专门的研究工作,而是在基层生产一线工作。因此,强调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课题的生产实用性、专业应用性、社会和行业的服务性,将有利于学生在参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课题的过程中,通过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难题,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二、促进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增加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机会科学研究本身就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教师通过科研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为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通过科研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新要求。为了适应这

7、种变化,高职院校将教师的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育模式,既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又能协助教师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教师的课题多以生产应用性课题为主,都具有生产连续性(如试验期每天的观察记录、作物生长期的日常管理、动物的日常饲养和管理等都是连续的)和周期性(动植物的生长和成熟都有特定的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在课题的整个研究期间,如果要求学生参与并进行观察和生产、管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而且可以在课题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节省一笔不小的人员工资的费用,使科研课题得以顺利开展。可见,农林

8、类高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做法为教师和学生找到了互惠的最佳结合点。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而生产实用性课题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这种实践机会不是模拟式的教学实习操作,而是在专业教师手把手、一对一的辅导下进行的,是与实际生产相同或贴近的,是要看最终效果的。所以高职学生通过这一培养途径取得的专业实践锻炼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三、加大各种纵向、横向课题的立项力度,增加项目数量,推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在高职农林生物类专业更应体现为科研为教学服务。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不仅要为本行业解决生产一线的难题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而且具有培养

9、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尽量增加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机会,拓宽受教育面,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机会的多少和受教育面的宽窄,不仅与教师课题数量的多少、每个课题可参与人员数量的多少有关,而且还与学校的优势专业有关。在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生物类专业一直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具有办学历史长、师资力量强、仪器设备多、与当地行业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联系紧密(一些专业教师已成为当地行业学会或协会的理事以上负责人)等特点。这为学校农林生物类专业教师申请各种科研课题和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生物类专业包括园林、果蔬园艺、畜牧兽

10、医、生物技术应用等专业。这些专业除部分青年教师以外,几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课题,包括由上级资助的国家级课题1项(持续时间为35年),以及每年13项省级课题、25项地市级课题、58项学校的院级课题和13项横向合作课题。这使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生物类专业每年都有各种在研课题8项以上。以目前情况看,如果每个课题平均完成时间为3年,每个课题每年平均接受510名学生参与研究,则每年总共可为140280名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可容纳的学生比例是很高的。因此,作为高职院校,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职能考虑,应当帮助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尽量争取各种课题的立项和合作,增加课题数量,保证教师科研

11、和教学的需要;尤其要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专业教师多与相关行业、企业联系,深入到生产一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强服务意识,在当地的相关领域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以争取到更多的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科研攻关项目。同时,学校要对以本校基金立项的科研项目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坚持向一线教师、优势专业、自然学科倾斜的政策,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四、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过程中学会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一)有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所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要能够顺利地从学校的学习过

12、渡到专业领域的独立工作。这就有必要把本专业的科研因素引入教学过程,因为即便是简单的、初步的、不完全独立的科研,也对培养高级技能型、实用型专门人才有重要的意义。虽然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并不从事专门的科研工作,但要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级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而不是简单的普通操作工,就必须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科学的精神、态度、道德、方法。因此,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使学生能在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适应专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适应新的变化,成为一名可持续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而这种专业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按部就班的专业教学计划以及预先指定的实验步骤

13、和实训要求是难以达到的。通过科研工作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增强,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诸如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此外,参与课题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做好科学研究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寂寞、勇于奉献的精神,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科学素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地关注相关科学,将自己的学习与将来的工作结合起来,为以后的就业及发展做准备。(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人的创新能力需要在后天获得,是需要培养、学习与养成的。在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即由师傅示范和熏

14、陶、徒弟自己效仿和磨练的方式,来培养各种能力,其中就包括创新能力。到了近代,学校教育取代了师徒式教育,而成为教育的主流形式。在现代社会,人的各种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由学校教育来承担的。与师徒式教育相比较,学校教育的主要优势是教育的群体化、正规化。而学校教育的缺点就是丧失了师徒式教育的优势,即丧失了师徒式教育中那种师傅随时随地示范和熏陶、徒弟经常实践和磨练的氛围。而这种氛围对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我国当前盛行的应试教育,把“训练”推向极端,把“陶冶”、“内化”几乎完全抛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不利。既然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实践,那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然也离不开实践教

15、学。尤其是高职学生已经受过普通基础教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而且已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其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从事实际的专业工作做好准备。因此,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习与发展相结合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成果发现自己所未知的知识。所以说,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就有可能获得新知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参与科研工作时,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一般规律;然后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现新问题,对所研究的问题深入思考、进一步认识,从中

16、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和发展的本质,并引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使其自身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科研工作各环节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对待实验操作、数据测量等,养成良好的认真观察和分析思考的习惯。五、思考与建议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已不能适应当今人才需求市场的要求,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现代高等教育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个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作为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将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通过科研活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