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音乐研究现状综述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34583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音乐研究现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音乐研究现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音乐研究现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音乐研究现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音乐研究现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音乐研究现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音乐研究现状综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关于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音乐研究现状综述论文 关键词:大理白族传统 音乐 研究现状论文摘要:本文以学界对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音乐的研究成果为对象,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为今后对该地区白族音乐的研究方向理清思路。一、研究现状大理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白族传统音乐种类最为繁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归纳为白族民歌、白族曲艺音乐、白族戏曲音乐、白族器乐音乐、白族歌舞音乐、宗教音乐等六大类。下面笔者分别对这六类音乐 艺术 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中国编辑。1.白族民

2、歌有关大理白族民歌的作品集、论文等,成果丰富、异彩纷呈。主要有:专著大理白族民歌概述、白族音乐志等,论文白族民间叙事歌的艺术特色、从文化人类学视野看白族民歌等,这些专著或学术论文的出版及发表,对于白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2.白族曲艺音乐白族最有代表性的曲艺音乐是大本曲。关于白族大本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收集、整理、编写的大本曲音乐、白族大本曲音乐、学术史视界中的白族大本曲等。另外,有关白族大本曲的保护和传承的课题正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也将密切关注其阶段性的富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3.白族戏曲音乐白族古典戏曲名为吹吹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吹吹腔改称白剧。白剧是

3、在白族吹吹腔、大本曲两种声腔系统基础上综合 发展 而成的地方戏剧。在学术界的研究颇有成果,据笔者目前所见资料,有白族吹吹腔音乐概述11、白族吹吹腔唱腔初探12、白剧音乐的回顾与思考13、论白族白剧音乐的形成和发展14等文15可见。4.白族器乐音乐白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当数龙头三弦和唢呐。对于白族代表乐器的研究,目前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民间器乐概述16、白族唢呐与白族民俗活动17、白族八角鼓的演变18等19,这些论文的发表,使学界对于白族乐器及器乐的了解更加深入。5.白族歌舞音乐对于白族歌舞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在学术界的关注主要有:简论白族霸王鞭舞20、云南白族“霸王鞭舞”

4、传承现状调查及保护建议21、白族霸王鞭舞的文化透析22等23。6.宗教音乐过去大多数白族人信仰佛教,同时也奉祀“本主”。与佛教活动有关的音乐有“洞经音乐”,在本主节活动中主要是邀请白族民间曲艺艺人弹唱大本曲。对于大理“洞经音乐”的调查与研究,主要有大理洞经音乐24、古乐遗韵云南大理洞经音乐文化揭秘25、剑川洞经音乐调查26、略谈白族洞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27等28。其它关于白族宗教音乐研究的成果还有:白族本主祭祀活动中的音乐文化29、民间仪式中的女性角色、音乐行为及其象征意义以 中国 白族“祭本主”仪式音乐为例30等31。这些研究对于大理白族的宗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二、成果综

5、述纵观上述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存在如下特点:1.对于白族传统音乐本体研究的成果不足所谓音乐本体,即指音乐的旋律、曲调、和声、曲式等。在现有研究成果中,这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较多的研究满足于对白族传统音乐中某类音乐或某地区的音乐作泛泛的介绍或基础性的资料梳理工作,没有典型曲例,更没有音乐分析。如果我们对于一些正在面临消失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始终深入不到音乐本身,不研究音乐,只介绍大概情况,只满足于音乐形态的最表层描述,那么对于该种音乐文化被保护和传承的价值及作用就微乎其微了。2.对于白族传统音乐的史料发掘及研究的成果不足黄翔鹏先生说过:“传统是一条河流。”历史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在早些年就

6、已经有了不少学术交叉后取得的丰硕成果。但是目前对白族传统音乐的研究对于其历史发展问题关注得非常少,或者说,有关其历史发展的情况多数人云亦云,真正下功夫花时间研究史料的人少之又少。当然,民族音乐学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及特点,但是,如果能意识到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完善,相信会对白族传统音乐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3.对于白族传统音乐的田野调查的“体验性”和“叙事性”研究的成果缺失目前的民族音乐学对于田野调查的理解,早已不再满足于把“田野”仅仅当作资料收集的场所,而更多的是描述研究者在田野作业中对于“共时”现状描述的“平面史叙述模式”的反省,即追求一种跨文化的理解,希望田野调查后的研究具有更多“体验性”和“

7、叙事性”的表述。这种新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或称观念,在目前的对于白族传统音乐的研究中显然还没有体现出来,这就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4.对于白族传统音乐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的成果不足白族传统音乐和其他的民族音乐一样,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正在经历着从音乐思维方式、传承方式、表达方式和音乐制度、活动场合、传播要求等的具体行为方式和文化方式的改变。那么,都发生了哪些改变,发生这些改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些改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甚至还可以由此引申出,我们在当地的中小学及高校的音乐 教育 中,对白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又有哪些需要改

8、进和完善的地方,以上种种,都应该纳入到我们的研究视野中来。三、结语结合白族音乐研究这二十多年的回顾来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是白族音乐的探索期,八十年代为白族音乐研究的起步阶段,九十年代是白族音乐研究走向成熟的阶段,二十一世纪以来则是白族音乐研究方法多元化的阶段。这一学术研究上的特征也是与整个 现代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是一致的”。32二十多年来,正是有了我们许许多多前辈学者数十年如一日地为云南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音乐的挖掘、抢救及理论建设、含辛茹苦、忘我耕耘,才奠定了今日坚实的工作基础。同时,当我们为目前已取得的成果而兴高采烈时,也应关注到这样的现状:不少珍贵的音乐遗产正随着其赖以生

9、存的文化土壤的改变和一些老艺人的逝去而佚失,因此,我们对民族音乐包括白族音乐的考察、采集、整理、保护等工作远未结束。笔者深信,在扎实的田野工作的基础上,白族传统音乐的研究工作会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一样,将迎来硕果累累的明天。注释:杨秀,赵全胜。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引入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的思考以大理白族民间音乐引入高校课堂为例J.人民音乐,XX.李晴海.大理白族民歌概述J.民族音乐,1987,4.伍国栋.白族音乐志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赵全胜.白族民间叙事歌的艺术特色J.音乐探索,XX,3.冯洋.从文化人类学视野看白族民歌J.XX年人文社会 科学 专辑,第34卷.关于大理

10、白族民歌的研究成果还有:李晴海.大理白族民歌概述J.民族音乐,1987,4.段寿桃.白族打歌及其他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张文,陈瑞鸿主编.石宝山传统白曲集锦M.云南民族出版社,XX.赵宽仁.白族的音乐J.人民音乐,1961,11.李晴海.西山白族风情与“西山白族调”J.音乐初探,1985,2.饶峻妮,饶峻姝.略论大理白族情歌中的白由超越性J.大 理学 院学报,XX,5.赵怀仁.论白族民歌曲调的忧伤色彩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XX.杨秀.大理白族原生态民歌的音乐特性J.民族音乐,XX,3.大理市文联等编.白族大本曲音乐M.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4.董秀团.学术史视界中的白族大本曲J.思

11、想战线,XX,4.此类成果还包括有:杨亮才.谈白族大本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5,2.伊铨.论大本曲之“三腔”白族传统曲艺大本曲的三腔介绍J.民族音乐,1987.李晴海.白族民间大本曲概述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6,4.丁慧.云南白族大本曲的音乐特征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XX,1.杨红斌.大理白族民间音乐的类型及表现形式J.民族音乐,XX,3.张涛.省级在研课题.白族大本曲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 11张绍奎.白族吹吹腔 音乐 概述J.民族音乐,1987,2.12寇邦平.白族吹吹腔初探J.民族 艺术 研究,1988,5.13李晴海.白剧音乐的回顾与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1989,5.1

12、4傅媛蕾.论白族白剧音乐的形成和 发展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XX,2. 中国编辑。15其他还有:蒋菁.白剧望夫云的音乐成就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2.尹铨.白剧音乐发展之我见J.民族艺术研究,1988,3.杨晓凡,马永康主编.白剧风采M.内部资料,XX.丁慧.云南白剧“吹吹腔”夕与高腔、昆曲的渊源关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XX,1.16李洋.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民间器乐概述J.民族艺术研究,XX,3.17赵全胜.白族唢呐与白族民俗活动J.大 理学 院学报,XX,1.18杨红斌.白族八角鼓的演变J.民族音乐,XX,3.19此类研究还包括:杨育民.大理、洱源地区白族民间唢呐乐曲调式初探.民

13、族音乐,1984,5.马建强.云龙白族唢呐及其音乐形态探析J.民族艺术研究,XX,6.黄锦华.白族唢呐锣鼓乐浅探J.民族艺术研究,1999,4.徐傲丹,吴永贵.白族吹打乐探究J.民族音乐,XX,4.20石裕祖.简论白族霸王鞭舞J.民族艺术研究,1989,6.21潘晓敏,山雨彤.云南白族“霸王鞭舞”传承现状调查及保护建议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XX,2.22孙淼.白族霸王鞭舞的文化透析J.中华文化画报.23此类成果还包括有:石裕祖.简论白族霸王鞭舞J.民族艺术研究,1989,6.羊雪芳.剑川白族民间舞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J.民族艺术研究,1999,5.聂乾先.关于白族舞蹈从大型白族歌舞玉洱银苍说开去

14、J.民族艺术研究,XX,1.聂乾先.“白族打歌考略与质疑”之我见J.民族艺术研究,XX,1.24大理市下关文化馆.大理洞经音乐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25何显耀.古乐遗韵云南大理洞经音乐文化揭秘M.云南民族出版社,XX.26羊雪芳.剑川洞经音乐调查J.云岭歌声,XX,4.27张文.略谈白族洞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J.音乐探索,XX,1.28还有:罗明辉.关于洞经音乐问题的探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4.29杨明高.白族本主祭祀活动中的音乐文化J.艺术探索,1997,S1.30周凯模.民间仪式中的女性角色、音乐行为及其象征意义以 中国 白族“祭本主”仪式音乐为例J.音乐艺术,XX,1.31此类成果还有:石裕祖.大理地区白族佛教乐舞纵横考M.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编.云南民族舞蹈论集.1990.张逾.白族阿吒力佛教乐舞J民族艺术,1998,1.石裕祖.白族巫舞及其流变J.民族艺术研究,1998,3.32杨曦帆.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白族音乐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XX,2. 参考 文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