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032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病名我国古代医学中并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一名称,但根据发病机理、症状、体征等特点,常可归为“肺胀”范畴。灵枢?胀论篇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中.又日:“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每因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中记载“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

2、故咳逆,短乏气也。”指出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复感外邪,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本病以肺脾肾虚为本,痰瘀阻肺、气道壅塞为标,多属标实本虚。辨证分型的研究COPD属于中医学上“咳嗽”、“喘病”、“肺胀”范畴,至今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刘小虹等1对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以痰热壅肺肺及痰浊郁肺两种证型最多见。唐仕欢等2通过对150例COPD患者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例数据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研究结果显示:在慢性支气管炎阶段,主要是肺脾同病和肺肝同病为主,当发展到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阶段,累及心脾肾脏时,出现肺脾同病、肺脾心同病、肺脾肝肾同病

3、。根据临床证型分布研究,大致可分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肺脾气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阳虚水泛等辨证类型。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急性加重期清热化痰蔡敏等3,5对30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结果发现定掌汤在改善急性发作期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肺功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吕英4,5等应用化痰清肺汤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证属痰热郁肺者治疗,结果发现:化痰清肺汤在改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方面,疗效显著。温肺化饮久延痰从寒化成饮,而又外感风寒,则表寒引动内饮,则可成为外寒内饮之证。张霞等6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麻黄、白芍复方中药治疗后,通过纠正慢性阻塞

4、性肺疾病细胞因子紊乱,从而可能阻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重塑的病理进程。杨荣源7等应用小青龙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结果发现有效率为%,小青龙汤在改善患者咳嗽、咯痰、气喘症状方面疗效显著。活血祛瘀中医认为“久病必瘀,久病必虚”,瘀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故采用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高靖8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瘀型,结果发现在改善患者胸闷、喘气等方面疗效显著。通腑泻下素灵微蕴曰:“肺与大肠表里同气,肺气化精,滋灌大肠,则肠滑便易”;故采用通腑平喘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韦蓉等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

5、煎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结果发现患者咳嗽、咯痰、胸闷等主要症状及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缓解期补脾益肺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王胜10等以益肺健脾方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结果显示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方面疗效显著,同时还可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营养状况。刘小虹11运用子病补母法,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结果发现培土生金法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同时有效地减少本病的急性发作次数。补益肺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虚及肾,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可致气喘日益加重。张炜12采用滋阴补肾纳气平喘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益肺胶囊,可明显改善喘气、胸闷等症状和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生活质量。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