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报告时间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95712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中毒报告时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食物中毒报告时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食物中毒报告时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食物中毒报告时间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食物中毒报告时间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中毒报告时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中毒报告时间(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食物中毒报告时间“726”狮子山区兰钿酒家谢师宴食物中毒调查报告XX年7月28日上午8:50,某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7月27日下午陆续有多名患者以呕吐、腹泻症状就诊治疗,疑似食物中毒。我中心立即组织流调和检验人员前往现场调查处理。一、基本情况7月26日晚居民张某在狮子山区兰钿酒家举办谢师宴11桌,18时许开席。7月27日陆续有参加宴席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分别赴市人民医院或狮子山医院就诊。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医院就诊现场共调查9名病例,其余就餐者情况酒宴举办者未能提供。1、临床表现

2、: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1-7次,为胃内容物,腹泻次数5-20次,为黄色稀水样便。2、发病时间及潜伏期:9名病例先后于7月27日12时至19时出现症状。潜伏期为17-24小时,中位数潜伏期为21小时。3、年龄、性别分布:男1名、女8名,年龄最小12岁,年龄最大为54岁。4、患者为张某的亲戚、同事和朋友,居住地分散,无空间聚集性。5、临床诊治及转归:9名病例其中市人民医院就诊4名,狮子山医院就诊5名;经医疗机构采取左氧氟沙星、头孢咪唑等抗菌、补液对症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病程12天。5、共同进餐史及可疑食品调查经调查:9名发病者多来自不同家庭,除参加“7月26日兰钿酒家谢师宴”

3、外,发病前72小时无其他共同进餐史。26日晚谢师宴的主要菜谱为:卤口条、卤肫、卤牛肉、卤顺风、皮蛋、凉拌三丝、清蒸鲈鱼、清蒸甲鱼、青蟹炖蛋等,其中卤口条、卤牛肉等熟食为外购,其他菜肴系酒店制作,酒水系举办者张某自带。26日当天铜陵最高气温。三、现场卫生学调查7月28日中午,会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对兰钿酒家的加工作业场所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该酒店属承包私营性质,卫生状况一般,加工场所设有配菜间、烹饪间、仓库,仓库存放较杂乱,洗菜洗碗均在烹饪间内;生、熟食配菜在配菜间内,存在生熟交叉污染现象,冰箱内存放有卤菜熟食和待加工的生食原料。部分菜肴酒店25日即开始准备。该酒店从业人员包括厨师1名、配菜人

4、员2名、洗菜洗碗人员1名、服务员2名,在举办大型餐宴较忙时,除厨师烹调岗位外,其他人员参与各项岗位操作。四、实验室检测7月28日,中心对2名患者以及7名酒店从业人员进行了肛拭子检测,并采集兰钿酒家的7月26日晚谢师宴剩余食品(牛肉、猪耳)、环节样品以及患者提供的剩余食品进行检测;市人民医院对就诊患者进行了大便培养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有3名患者粪便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余样品均未检出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五、结果分析与结论1、事件诊断调查显示,患者均为“”谢师宴就餐者,无其他共同就餐史;患者在谢师宴后17-24小时发病,潜伏期相近;患者主要临床症

5、状为腹痛腹泻、黄色稀水样便,经抗菌、补液治疗12天痊愈,病程相近;患者家庭成员、单位同事中未参加就餐者不发病,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现象。因此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特有临床表现,按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判断,“”谢师宴后数人发病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依据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1-1996判断,推测本起食物中毒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2、中毒原因分析根据加工场所现场卫生学调查分析:加工场所在洗涤操作、食品存放环节存在生熟不分、交叉污染现象,可能在操作过程污染副溶血性弧菌,宴席备菜时间过长,当日气温较高,易于

6、细菌大量繁殖,导致食物中毒发生。由于个案调查显示中毒患者食谱无差异,且未能进行对照组调查,故未能计算不同食物暴露的罹患率和暴露因素分析。3、病例定义7月26日晚参加狮子山区酒家谢师宴,2-48小时内出现症状,并赴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者;临床表现腹泻并伴有腹痛或呕吐症状者;实验室检验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符合+为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为实验室诊断病例。4、病例确定根据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有9位发病者符合病例定义,病例名单附后。结论:此次事件为“7月26日晚狮子山区兰钿酒家谢师宴”引起的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中毒病例9人。五、建议针对该起食物中毒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

7、食品卫生知识培训,餐饮单位应加强对重点环节的自身卫生管理,严格禁止操作过程发生生熟不分与交叉污染。2、加强对餐饮单位大型餐宴备餐以及外购卤菜熟食的卫生监督管理。3、实行并落实大型餐宴菜肴留样制度。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八年八月二日附件:中毒病例一览表2食物中毒报告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加强制度管理,做好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食品卫生法规定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一、食物中毒的发生表现为爆发在某个地区,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有共同的食物

8、史;没有人传人的现象。此时必须采取的紧急措施有:1、立即组织前往医院。2、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留样,保护现场。4、稳定情绪。二、食物中毒报告1、食物中毒报告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及时控制食物中毒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便于确定中毒原因,分析发生的规律,采取防制措施,调查取证,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有效地减少的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2、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是法定食物中毒的报告人。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包括造成食物中毒的单位和中毒病人发生的单位,尤其是集体性的食物中毒病人往往集中在某一个单位,当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时,肇事单位与中毒病人发生单位就是同一个单位。受害者及

9、其知情人的举报,虽然不是法定的报告人,但也是报告的一个重要途径,往往是在与肇事单位进行赔偿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再向卫生行政部门举报,中毒时间早已过去。3、食物中毒报告人应当了解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后立即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最常用的报告方式是电话,要求在4小时内报告。对100人以上集体性食物中毒或有死亡病例的重大食物中毒要求逐级上报,在48小时内报至卫生部。4、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中毒单位、地址、中毒发生的时间、中毒人数、可疑中毒食品、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人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地址等。7月23日杨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一、概况XX年7月23日在A县A1乡杨村参加杨*之子的周岁家宴的

10、人中出现头痛、头晕、紫绀的疾病爆发。105人参加了家宴,对所有进食者进行了个案调查,其中49人符合病例定义。流行病学分析显示,疾病与食用腌菜呈高度相关,病人呕吐物中检出亚硝酸盐。通过溯源调查,发现使用的腌菜腌制时间过短,亚硝酸盐含量高达/kg,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的调查也进一步显示,爆发是因为食用了未腌透的腌菜。二、导言XX年7月23日,A县卫生监督所接到A1乡卫生院的报告。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有105人参加7月23日在A县A1乡杨村杨*举办的周岁家宴,而其中49人发生头痛、头晕、胸闷、紫绀,恶心,呕吐的症状,所有病人在7月23日12时前后发病,家宴菜肴有凉菜6种、热菜10种,分别是酱鸭、辣油

11、牛腱、盐水对虾、椒盐腰果、卤香干、毛豆、香菇菜心、香辣鸡块、蘑菇排骨汤、鱼香蹄膀、滑炒鱼片、腌菜笋片、白鲞豆腐羹、酱肉蒸河蟹、家常鳝鱼、韭黄肉丝,饮料包括雪碧等四种瓶装饮料及二种瓶装白酒。一、背景A县A1乡杨村总人口3153人,村有小水厂供应,环境卫生较差,部分村民有饮用河水和生井水的习惯。7月23日杨*之子杨振兴的周岁家宴办在自家,设席10桌,每桌10人左右,有105人就餐,11时开桌。赴宴者分别来自A县A1乡杨村、王村、张村、李村和A2乡金村。二、方法A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最初定义为进食23日家宴食品,且在宴后2小时内出现头痛、头晕、紫绀的人;最终病例定义将最初定义的“2小时内”修正为“3小时

12、内”。105份包含发病症状、就诊情况、进食史等内容的个案调查表被送至家宴参加者手中,并作面对面调查,家宴参加者名单由杨*以及已知参加家宴的人回忆提供。合格的调查表数据通过SPSS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和历史性队列研究。B现场卫生学调查由A县卫生监督所于7月23日对杨*家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对家宴菜肴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调查询问,并对所用原辅料进行溯源调查。三、结果A流行病学调查105份调查资料全部合格并能用于分析,其中49人符合病例定义。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4位发病者系女性,年龄最小2岁,最大76岁,平均岁,潜伏期为20分钟-180分钟,中位数为70分钟,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胸

13、闷(占%)、恶心(占%)、呕吐(占%)、口唇青紫、指甲青紫。所有发病者去医院就诊。病程为1天至3天,中位数为2天。流行曲线显示爆发发生在宴会参加者共同进餐之后,对个案调查表进行的历史性队列研究结果提示进食的腌菜与疾病相关。48例发病者均进食腌菜。调查表中有食品的食用量,经卡方趋势分析,腌菜的食用量与发病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B现场卫生学调查A县卫生监督所对杨*家所作的现场卫生学调查、加工过程调查和食品原辅料溯源调查显示存在下列高危险因素:供应商提供的腌菜才腌制6天就出售且检出高含量亚硝酸盐。食物准备、加工过程和加工人员卫生及健康等相关方面的调查未发现可疑之处。凉菜全部为F熟食店提供,该店一般卫

14、生尚可,杨*家厨师仅作分切、装盘,进食调查分析不支持凉菜为本次中毒食品。六、讨论本次爆发中最初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青紫、以及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没有发热、腹痛、腹泻症状,潜伏期和病程的中位数分别为70分钟和2天。这些临床表现很象化学毒物或细菌毒素的中毒表现,但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口唇或指甲青紫,最常见的即是亚硝酸盐食物中毒。通过个案调查表进行进食史的流行病学分析,发现腌菜与疾病密切相关,原辅料溯源调查及样品检测结果也支持这个观点。外购的凉菜也是可疑食品,但没有发现与本次疾病有任何关联。本次发病者中有一人未进食腌菜,可能与臆症有关。七、建议1、腌菜在腌制的初期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并使食用的人发生食物中毒。要加强对腌菜加工者的卫生知识培训。2、发生化学毒物性食物中毒时,要紧急控制沾毒食品,查明流向,并在媒体上公告警示。而本次调查没有M摊位第二批腌菜的其他销售情况和控制结果。XX县卫生监督所XX年6月17日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