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个别教育计划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83728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班就读个别教育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随班就读个别教育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随班就读个别教育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随班就读个别教育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随班就读个别教育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随班就读个别教育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班就读个别教育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随班就读个别教育计划随班就读学生个别教育计划一、内容提要:每一个智障学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语言问题,加强他们语言能力,有助于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我选取了一名存在严重语言缺陷的智障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个别训练,设计了适合的训练方案,采用循序渐进法、强化法、分解教学法、游戏法、直观教学法等训练方法,对学生采取了三年多的语言训练,最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模仿能力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二、训前背景研究学生基本情况描述:张伟,男,生于XX年6月,该学生属

2、于先天性中度智力障碍及语言障碍,刚接触他的时候,发现他语言能力很差,能说的只有自己的名字,其他的话基本上都说不清楚,嘴型张不大,发音不到位,口齿不清;存在严重的构音障碍,如l、t等音不分。由于记忆能力有限,别人的说话内容,不能马上进行模仿,最多模仿两个字的词语,三个字以上就不会了。另外还伴随有一定的精神问题,比如容易兴奋,多动。在自理方面,能力很差,衣食住行都需要大人的照顾。家庭背景:母亲智力障碍,父亲智力也有缺陷。父母无辅导孩子的能力。三、训练目的:1、矫正学生的构音问题;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语和句子。掌握基本的对话能力。2、加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3、逐渐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能

3、够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确的语言和方式和他人沟通。四、训练内容对张伟的语言障碍的训练主要采取个别训练的方法进行,每周三到四次训练,每次半个小时。主要的训练内容如下:品德方面我们都知道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以,行为规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智障学生的智力缺陷,限制了他认知活动和个性的发展,使他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道德观念及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行动也不易接受理性的约束和调节。所以,行为规范教育在特殊学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平常的教育中,结合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讲解正确的行为方式,使他知道什么可以做,该怎么做,经过反复实践训练,使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

4、惯。具体方法是:一、“示范性原则”人人都知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们一种高级的生理机能,是构成智力的核心因素。正常人的思维发展总是按照“低级高级”这样一种模式发展的。而智障孩子则不然,直观具体形象是智障孩子思维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这一思维特点充分反映了他们思维发展停留在具体、直观、形象这一低级水平上。这就要求行为规范教育注重直观、具体、形象,即示范性。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作为教师,每天和学生接受七八个小时,教师的言行时刻影响着智障孩子。所以,做教师的,要以身作则,用自己合乎规范的言行去教育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起到有益、无形的示范作用一个动作、一句口头禅、洗手等卫生习惯都会潜移默化

5、地影响所有学生,不光是智障儿童。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要注意用学生中好的言行习惯提供示范作用。他们来自本校本班且年龄和经验上相接近,彼此熟悉,他们好的言行和友好的态度容易被智障学生接受。在集体活动中教育其他学生用宽容的心来对待智障学生,积极地与之相处,创造宽松的环境,对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尤为重要。二、“减法原则”限制、消除某种不当行为,让他本身对自己出格行为感到“无聊”,同时关注其他正常学生,学会对他的行为说“不”,并矫正“嘲笑、戏谑”的行为。在课余,布置他写字或者排桌椅、做好事赢得表扬和五角星,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来充实自己,获得满足感与被关注感。另一方面联系家长、任课教师,让多方面形成教育合力,共

6、同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三、适应性原则例如,智障学生对是非判断常常是模湖不清的,一旦犯错,受到批评,一般便能随口“认错”,表示下不再犯。但却不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因此就“屡教屡犯”,使许多教师头疼不已,甚至失去教育自信心。但教师如果能遵循适应性原则,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学生“屡教屡犯”的原因,把教育起点放到学生当前发展需要水平层面,从学生感受、反应、自身体验这些较低于明辨是非认知需要层次做起,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景,感悟犯错事实与过程,使其在“此情此景”中觉得“难过”或“不好意思”。有了这种感悟,再引导认识当一名学生什么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为荣,什么为耻,便就水到渠成。这种做法恰似慢火煎中

7、药,滋味齐全,药效显著。表面上看好似“事倍功半”,不及直接批评教育能立竿见影“认识错误”,实际上却因教育能适应学生需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真正效果。学习方面1、发音器官训练语言是由于人类的发音器官协同动作产生的,存在语言障碍的智障儿童由于发音器官缺陷,造成发声时不协调,影响了发音的准确性,所以有必要对发音器官进行训练。首先根据学校自编的一套唇舌操,在语言障碍训练过程对学生进行发音器官训练。训练时,智障儿童在音乐声中听着口令进行唇舌训练,以矫正其发音缺陷。唇舌操包括了唇、齿、舌、口腔以及脸颊的运动,通过唇的开闭,舌的伸缩、上下运动、左右摆动等等运动,以达到对发音器官的训练。接着是发音训练,发音

8、时让学生看着老师的嘴型、听着老师的口令一起发音:“a-”“o-”“e-”“i-”“u-”,练习发长音“a-”,短音“a-a-a-a-a”,四声调“”以及带有“a”的音“ba,ma,ta,da,ga,la”这样通过对舌功能、声带振动功能、唇功能的训练,既锻炼了智障儿童发音器官的灵活性,同时也为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做好了准备。2、模仿发音存在语言障碍的智障儿童,往往发音不准,说话含糊,所以在语言训练中我要求智障儿童一定要看清老师发音示范时的口形和舌位,并对着镜子反复观察自己的口形和舌位,同时老师也一遍又一遍地带领学生发音,让学生模仿发音直到完全掌握为止。第一阶段是指导智障儿童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老师问

9、:“小猫小猫怎样叫”,学生答:“小猫小猫喵喵叫”,老师接着问:“小狗小狗怎样叫”,学生答:“小狗小狗汪汪叫”这样听一听学一学的活动,培养了智障儿童的听音辨音能力,也让学生通过发音练习促进了发音能力。第二阶段的语言训练中,我根据字词和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度和使用频率的高低,分阶段为智障儿童制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第一阶段模仿声母、韵母及音节的发音,第二阶段模仿生字的发音,如:眼、耳、口、鼻、手等人体各部分名称;第三阶段模仿单词的发音,如:语文书、数学书、书包等学习用品,衣服、帽子、裤子等生活用品;第四阶段模仿老师说一句完整的话,学习简单的句子,如:我在吃饭,我喝水,我在读书等。3、主题训练智障学生的词汇量小,同时他们的词汇概念也是贫乏的,即使学特殊学生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学科年级起讫时间学校任课教师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