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

上传人:bub****888 文档编号:60364586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从此,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40年,我国从贫穷到富强,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90后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我是一名90后青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时间并没有40年,而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巨大变化的时间更短,留在我记忆里最深刻、最难忘的就是我家房屋的变迁。童年,我生活在秦岭南麓,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家里住的是土屋,每到雨季父亲就会带领全家将屋顶的土瓦进行检修,防止雨水渗透到屋内。土屋的内墙是用旧报纸糊的,这样既保暖又美观,爱干净的母亲常常带领我们

2、将土屋收拾得干净整洁。尽管土房屋顶土瓦检修过,但是到了雨季也会招架不住连月的雨水,记得有一年夏天,一连下了五六天雨,夜里正在睡梦中的我被父亲叫醒,只见屋里的桌子上、地上都是用脸盆接着,我盖的被子已经被漏进来的雨水淋湿,父母愁眉不展。天亮了,雨还在下,邻居们相互打听着家里房屋漏水的情况,没有一家不漏雨水的,两天、三天、四天,天终于晴了,看见久违的阳光,人们提着的心才算放下。土房,我生命的摇篮,我在土屋里度过了艰辛的童年岁月,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去年,我回故乡见到了许久未见热情的乡亲们,尽管有叙不完的乡情,心中最惦记的、最想看到的还是家里的祖屋,于是我们迫不及待的前往。迎接我们的是叔伯三叔,我们家

3、搬走后土屋由他们住着,抬眼望去,三间白砖红瓦房映入我的眼帘,三叔说土屋他们只住了几年,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他们就将土屋翻修成小楼房,这时我才看到左邻右舍都建了宽敞明亮的小楼房,故乡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哪里还能找到当年的土屋?1999年,我跟随母亲离开故乡,来到县城父亲的工厂里,当时住的是红砖瓦房,瓦房比土屋宽敞多了,和以前相比像殿堂一样,夏天再也不用担心漏水了,但到了冬天需要自己烧炉子,煤炉灰尘很大,我盼望着有一天能住上集中供暖的楼房。2003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国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我们家也趁着移民搬迁政策在县城买了套房,父母精心装修房子,置办家具、家电,

4、近100平米的楼房布置得既宽敞明亮又不失温馨,母亲亲手绣的十字绣挂在客厅的墙上,一朵朵盛开着的牡丹花和游动的鱼儿象征着我们的幸福生活,给我们的房屋增添了光彩。到了冬天取暖时,室内的温度高达26度,房间里的绿萝、吊兰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阳台里的三角梅开的红红火火。我高兴地说“我再也不怕过冬了”,父母听到了会心的笑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百姓的生活水平更是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许多人已不满足县城安逸的生活,都陆陆续续在省城买房,过上了都市生活。2018年我入职韩家湾煤炭公司,走进生活区,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环境优美,高大的宿舍楼、明亮整洁的宿舍、干净卫生的职工食堂让我大开眼

5、界,没想到毛乌素沙漠中还有如此之美的矿区。从童年、少年,再到现在的青年,我回想我住过的每一间房,都是一道道遥远的风景。站在岁月的彼岸,诉说着流年里过往的沧桑,经历过的欢笑与悲伤,经过岁月的沉淀,如一曲美妙的歌谣在心中回响。房子的变迁记录着我们一家人艰辛的创业历程,也见证着我们国家由贫穷走向富强。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应该珍惜和发展改革的成果,继续奋斗在改革的路上。2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中国大地,从乡村到城镇,从农民到居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变高了,车子变多了,道路变宽了,治安环境变好了,处处呈现出一派兴旺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一名在基层公安战线工作近2

6、0年的老同志,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巨变,特别是给公安交管工作带来的巨变。2008年,我刚进入公安机关工作时,县里的技防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城区交通主干道建有公共监控设施,农村地区街道、交通主干道几乎是一片空白。因为没有监控探头,交警部门对农村地区发生的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往往难以及时破案。再就是对发生的轻微交通事故,都是接到报警后,交警赶到现场自己拍照,固定证据,然后通知当事双方到队里处理。通常是这桩事故没处理完,新的警情又来了,有时一个下午接到30多个类似的警情,一线交警根本应付不过来,常常是疲于应对,群众对此还不理解,可谓吃力不讨好。2016年以来,县里启动了“天网工程”、

7、“智慧县城”建设,在全县交通主干道安装各类监控探头,实现了对事故高发区域、交通复杂场所等公共部位的全覆盖,并安装启用了电子抓拍系统,依托互联网开发了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视频抓拍的数据实时自动传输到系统,实现网上巡查、网格管控、数据共享。技防网络在全县得到全面推广后,亡人逃逸事故破案率达到100%。同时利用电子抓拍系统,实现了对全县各类交通违章违法行为的实时、准确查处,极大地提高了交管部门的工作效率。谈起视频监控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不禁让我想起去年破获的一起亡人交通逃逸事故。那是九月的一天凌晨三点,两名老人进城卖菜途中,被车子撞倒在地。值班交警接到报警火速赶到现场后,肇事车辆已逃逸。当

8、时,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一人伤势严重转院抢救。一边是死者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一边是重伤老人家属四处筹钱的焦急身影。专案民警立刻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家放弃休息,连夜开展破案。通过调取沿线监控录像,以及对录像的反复甄别、比对,锁定一辆三轮摩托车有肇事嫌疑,但车子没有牌照。随即,民警利用监控追查该车的逃逸去向。经追查,发现该车进入20公里外的一个小镇,然后沿小镇往通向河边的一条“村村通”公路去了,在行驶至该公路的尽头后消失不见。民警立即根据该车特征走访当地居民,很快发现该车系当地居民何某的。次日下午,民警在何某的指引下,将其沉入水底的肇事三轮摩托车从附近河里打捞上岸。事后,死者家属拉着办案

9、民警的手说道:“我们真没想到,在找不到一个目击证人的情况下,你们这么快就把案子破掉了!”2016年,县局交警部门通过应用公安部开发的12123互联网平台,特别是在“放管服”改革中,通过启用警保联动机制,实现了对简易交通事故的快处快赔。现在,当事双方协商好后,只要通过12123互联网平台,在现场及时上传证件信息、现场事故照片,就能在线认定责任,直接去保险公司理赔。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警务成本,将有限的警力从“满城跑”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并通过“让数据多跑路”,使同一时段发生的数十起乃至数百起轻微交通事故办结于无形之中。前几天,一位即将在交警岗位退休的老同志对我说:“现在与过去真是天壤之别!在80年

10、代初期,路上的机动车虽然很少,但是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我们只得拿着红白相间的木棍在路面指挥交通,发现违章车辆就跑步追着喊;勘察交通事故现场基本靠目测、步量,当场口头认定责任;处理交通事故逃逸案件,靠走访调查来破案。”听着这些过去的故事,我对老一辈交警在落后的办公条件下如此吃苦耐劳、如此敬业奉献充满了敬意。视频监控、信息化平台等科技资源,作为服务公安交管部门管理道路交通的第三只眼,将在大交通、大数据的新时代背景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机动车辆的与日俱增,更迫切需要交通管理的传统手段与科学技术的高度融合,更亟待建立满足人民群众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服务举措,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