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2426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姓名:同组者:班级:日期:实验序号:实验题目: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速度测定坐骨神经干不应期测定实验目的:1.学习神经干标本的制备。2.观察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双向性传导并测定其传导速度。3.观察机械损伤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4.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5.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实验原理:神经或肌肉发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这种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即为动作电位。可通过引导电极在仪器上进行记录

2、。用电刺激神经,在刺激电极的负极下神经纤维膜内产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膜上产生一次可传导的快速电位反转,即动作电位。神经干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其动作电位是以膜外记录方式记录到的复合动作电位。如果两个引导电极置于兴奋性正常的神经干表面,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电极处,便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形,称双相动作电位。通常实验室常用的是方波电刺激,固定波宽,即刺激持续时间与强度/时间变化率二个参数不变,只改变刺激强度,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作用于组织时,组织的反应。在安静状态下神经干中的神经纤维处于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神经纤维受刺激兴奋时,受刺激部位的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的

3、膜形成局部电流,并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当局部电流传到电极4时,电极4处的膜去极化,而电极5处的膜尚未兴奋,故电极5处电位相对于电极4处高,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形成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AB段。当兴奋传至电极5处时,该处的膜去极化,膜外电位相对于电极4处逐渐降为0,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BC段。当电极5尚处于去极化状态,而电极4处膜逐渐复极化时,电极5处膜电位相对于电极4处的膜电位逐渐降低为负值,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CD段。当电极5处的膜复极化时,电极5处的膜电位逐渐恢复至电极4处电位水平,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DE段。神经组织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后,其兴奋性将

4、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依次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回到正常水平。采用两次脉冲,通过调节两次脉冲间隔,可测得坐骨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蛙板、探针、粗剪刀、细剪刀、镊子、玻璃分针、大头针、培养皿、滴管、烧杯、锌铜弓、神经屏蔽盒、任氏液、Pclab-UE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等。实验方法及步骤:1.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毁脑脊髓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剥皮完成坐骨神经标本分离两腿游离坐骨神经完成坐骨神经标本2.仪器连接神经干标本盒两对引导电极分别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1、2通道注意:各仪器应妥善接地,各仪器的连接应接触良好。3.实验观察?动作电位的观察

5、。?传导速度的测定。?倒换神经干的放置方向,动作电位有无变化。?在两记录电极之间滴上KCl溶液或普鲁卡因,观察动作电位的变化。观察到变化后,用任氏液洗掉KCl溶液,直至动作电位恢复。实验结果:刺激电压达到时,开始出现动作电位,为阈刺激。刺激电压逐渐增大,动作电位也随之增大,为阈上刺激。刺激电压达到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为最大刺激。达到最大刺激时,t1=,t2=,t=,s=,v=/s思考题:1.单相、双相动作电位的形成。答:双相动作电位原理:动作电位使膜两侧电位变化,从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电级引导时电流方向变化,前后两次电流方向相反;单相动作电位原理:将两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麻醉或损伤,动作电位

6、只能通过第一个电极引导出来,它只有一个方向的电位偏转。2.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振幅随刺激强度而改变,是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一掌握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方法。二掌握引导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和测定其传导速度的基本原理。二相关知识兴奋及兴奋性的概念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动作电位时程和幅值1、动作电位:各种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可以在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这种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电流的形式、细胞外记录、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神经干是由许多粗细不等的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故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

7、同,它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合成的一种复合电位。四实验原理、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引导及其传导1、记录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的原理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与电极所接触的两点之间没有电位差,所以两电极之间也无电位差存在,扫描线为一水平基线。在神经干左端给予电刺激后,则产生一个向右传导的冲动,当冲动传到1电极下方时,此处电位较2处为低,产生了电位差,扫描线向上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上的波形。随后,冲动继续向右侧传导,离开1电极传向2电极处。当它到达2电极下方时,因1电极处神经差不多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2电极处又较1电极处为负,引起扫描线向下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下的波形。这样,在神经冲动

8、向右传导的过程中,就记录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负电极在前时,它首先记录到神经干表面由正变负的电位变化,经历了由正到负再到正的过程,因此记录出动作电位的上相。当在后的正电极记录到这种同样的电位变化过程时,显示相反的情况,记录出动作电位的下相。如果互换正、负电极的位置,则记录到先降后升的双相动作电位。点神经纤维多于B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及其传导五实验步骤、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通过观看录象让学生学习制作方法、连接实验装置注意电极的安装,正负不要接反。、实验参数设置:、实验观察、记录和测量启动刺激器,逐渐增大刺激强度,确定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调节刺激强度至图形最佳并记录双相

9、动作电位。将通道1的引导电极的正、负极互换,观察波形的变化。夹伤1和2之间,记录单相动作电位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实验目的:加强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掌握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方法。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实验原理:通过测出示波器上动作电位传导的距离和传导所需的时间,计算传导速度,可以了解神经的兴奋状态。1.潜伏期法:测量第一个通道动作电位潜伏期的时间t,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电极间的距离s,v=s/t。2.潜峰法: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和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v=(s2-s1)/(t2-t1)。实验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放入神经屏蔽盒。2.

10、连接仪器,引导动作电位波形。3.剪裁编辑图形,计算传导速度。实验结果:1.2.计算S=10mm,t=,v=10mm/=33m/s分析讨论:1.我们通过对潜伏期法和潜峰法测定结果的比较,结合神经干的特性进行分析:动作电位的起点本质是神经干中传导速度最快的一类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到达记录点引起的,潜伏期法测量的速度本质是此类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而潜峰法的形成本质是各种神经纤维兴奋相互叠加后最强的部分。如果采用潜峰法测量,由于“迁延效应”代表的时间不够准确,不能代表神经干的传导速度,故应该采用潜伏期测量才更准确。2,.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干表面传导,兴奋传播过程中造成引导电极下电位改变,故可记录

11、到双相动作电位.通过两对引导电极可观察到兴奋由一对引导电极下传至另一对引导电极下所需时间,根据兴奋传播的距离和所需时间即可计算出传导速度.实验结论:本实验中测出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33m/s。由实验可知,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受到有效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同一条神经干中不同的神经纤维兴奋性不完全相同,且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发生改变,兴奋以一定的速度在神经干表面传导,神经兴奋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纤维的完整性。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测定不应期的方法和原理,并加深对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的理解。实验原理: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一次兴奋产生后,必须经绝对不应期、

12、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变化后,兴奋性才能恢复。本实验中先给一个条件刺激,再用另一个检验刺激在兴奋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检查神经对检验性刺激反应的兴奋阈值及所引起动作电位的幅度。即可观察到神经组织兴奋性的变化过程。实验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并浸在任氏液中,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实验。2.连接仪器,设置实验参数,观察并测量神经干的不应期。实验结果:分析讨论:1.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在三方面达一定值,即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刺激持续时间及强度/时间变化率,本实验固定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用连续两次同样的刺激作用神经干,观察第二次刺激能刚好能引起动作电位产生的时间即为绝对不应期,第二次刺激刚好能引起

13、相同大小的动作电位则可测出相对不应期.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实验对象:蟾蜍一实验目的掌握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方法。掌握引导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和测定其传导速度的基本原理。二相关知识兴奋及兴奋性的概念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动作电位时程和幅值1、动作电位:各种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可以在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这种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电流的形式1、细胞外记录2、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神经干是由许多粗细不等的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故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同,它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合成的一种复合电位。三实验

14、原理、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引导及其传导1、记录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的原理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与电极所接触的两点之间没有电位差,所以两电极之间也无电位差存在,扫描线为一水平基线。在神经干左端给予电刺激后,则产生一个向右传导的冲动,当冲动传到1电极下方时,此处电位较2处为低,产生了电位差,扫描线向上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上的波形。随后,冲动继续向右侧传导,离开1电极传向2电极处。当它到达2电极下方时,因1电极处神经差不多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2电极处又较1电极处为负,引起扫描线向下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下的波形。这样,在神经冲动向右传导的过程中,就记录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负电极在前时,它首先记录到神经干表面由正变负的电位变化,经历了由正到负再到正的过程,因此记录出动作电位的上相。当在后的正电极记录到这种同样的电位变化过程时,显示相反的情况,记录出动作电位的下相。如果互换正、负电极的位置,则记录到先降后升的双相动作电位。点神经纤维多于B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及其传导四实验步骤、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通过观看录象让学生学习制作方法、连接实验装置注意电极的安装,正负不要接反。、实验参数设置:、实验观察、记录和测量启动刺激器,逐渐增大刺激强度,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