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猴子的烦恼》教学实录及反思[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323450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猴子的烦恼》教学实录及反思[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猴子的烦恼》教学实录及反思[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猴子的烦恼》教学实录及反思[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猴子的烦恼》教学实录及反思[名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猴子的烦恼》教学实录及反思[名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猴子的烦恼》教学实录及反思[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猴子的烦恼》教学实录及反思[名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猴子的烦恼教学实录及反思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并且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材以“一个桃子也没有了”这个有趣的内容为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学生没有接触过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时,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算理,可能会出现满堂灌的情况。这样,有的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听不进去;有的学生感觉简单易学而忽视算理;还有的学生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精心创设了学生最爱听的

2、童话故事,让故事的情节贯穿始终,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由旧知引出新知,由一点引出几点,由现象探究规律的过程。三、教学目标 1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算理。 2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愉悦。四、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师:程老师知道三年一班的同学最喜欢听数学故事,而且还善于从故事总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几只淘气的小猴。同学们,你们知道猴子最爱吃什么水果吗? 生:是桃子。 师:对。桃子又大又红,软软的,甜

3、甜的,多好吃呀!其实不只是猴子爱吃桃子,许多小动物也很爱吃桃子。不信,你们看(画桃树)山坡上的小桃树上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桃子。这时四只小象(贴小象)来到桃树下,谁也不去争,谁也不去抢,却一起去数树上的桃子,共数出了48个。(贴桃子)生:(我发现了数学问题)一共有48个桃子,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分得一份,平均每只小动物能分得几个桃子? 师:平均分很公平,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484=12(个)。 (二)探索新知 1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每只小动物分得12个大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可是最爱吃桃子的是猴子呀!(出示4只猴子也来到这棵桃树下,找桃子吃的情境图)它们抬

4、头一看“啊,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猴子们显得很失望。大家想一想,树上没有桃子了,用数怎样表示? 生:用0表示。 师:树上的桃子数是0,那么这树下的4只猴子,平均每只能分得几个桃子?该怎样列式呢? 生:它们谁也分不到桃子。 师: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生:因为树上没有桃子。 师:有道理。那么谁能把这个道理完整地讲给大家听? 生:树上的桃子数是0,树下的每只猴子肯定都分不到桃子,所以0除以4得0。 师:怎么用式子表示这个意思呢? 生:040。 师:叙述得真清楚!(继续讲故事)就在这4只猴子犯愁的时候,又从后面追来了一只小猴子,它也想分到桃子。大家看一看,这时树下共有几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能分

5、得多少个桃子?用算式怎样表示? 生:05=0。 师:假如再来一只猴子或再来10只猴子呢?你还会列式计算吗? 生:会。06=0,015=0。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 生1: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生2:不对! 0不能做除数。 师:对,0不能做除数。那应该怎么说呢? 生: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师:大家同意吗? (学生异口同声:同意。) 生:老师,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呢? 师:是呀,其他自然数都能做除数,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呢?太不公平了!那好,今天咱们就给0一次机会,让它做一做除数,试试看行不行。 (教师板书以下算式,学生试做。) 00= 50=

6、 (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个个皱起了眉头。) 生1:我在算00时,商是1能行,是2也行是几都行。 生2:我在算50时,找不到商,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不等于5。 师:同学们,通过这两种情况我们就明白了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当00时,商不确定;当5(或其他不是0的自然数)0时,又找不到商。所以0不能做除数。 (学生个个豁然开朗,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2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听故事。刚才从后面追来的小猴子跑累了,实在走不动了,可原来那4只猴子因没有吃到桃子很不甘心。它们很有毅力,决定继续找。于是它们走啊走,终于又找到了一棵大桃树。桃树更大了,桃子更多了。它们非常高

7、兴,数了好久才数清,“哇,共有408个桃子呢!” 生:(发现数学问题)把408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试着解答。(生试做) 生:把408分成400与8,先算8除以4得2,再算400除以4得100,最后算100加2得102。 师:这两位同学运用口算的方法,又快又准地帮猴子们算出了结果,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在展示台上展示展示,将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1:我用竖式计算(口述计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最高位是百位,百位上是4,表示4个百,4个百除以4,商1个百,因此百位上商1;十位上是0,表示0个十,0个十除以4,商为0个十,因此十位上商0;个位上是8,表

8、示8个一,除以4得2个一,因此,个位上商2。 生2:我用竖式计算(口述计算方法)。 百位上4除以4得商1,十位上0除以4,直接得商0,个位上8除以4得商2。 师:大家比较生1和生2的计算过程,谈谈你的看法。 (大家一致认为生2的方法简单可取。) 生:当百位得商后,没有余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字为0时,可以直接在十位上商0,因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商,与以前做除法时得到的商有什么不同? 生:商中间有0。 师:对,你们的眼睛真亮,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我们做数学题做得不错。你们看,小猴子在分桃子

9、的过程中对做数学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只爱动脑筋的猴子说:“我要是改一改被除数中的两个数字,你们谁还会算?”于是它出题了: 4164= 师:同学们,咱们能被小猴子出的题难倒吗?谁来算算? (通过一位学生板演试算,讲解算理,得出4164=104。) 4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小猴子都那么爱动脑筋,那么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我们能示弱吗?一只淘气的小猴子不服气也给大家出两道数学题,你们会做吗? 6124= 8406= 学生试算后交流方法(重点是 8406=) (两名学生板书竖式,交流计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8个百除以6得1个百,百位上商1,余2个百即200与十位上的4合起来是2

10、40,即24个十,24个十除以6得4个十,十位上商4,个位上0除以6得0,在个位上直接商0。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商与前面的商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稍作观察)商的末尾有0。 师:对,我们今天的课题有两个内容,那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填充板书的课题)。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为什么下面这些题商的末尾有0吗? (出示) 5204= 5604= 6004= 5004=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生:这些算式的被除数都是三位数,并且末尾都是0,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余数都是0,个位上0除以除数仍得0,所以商的末尾都有0。 师:你们观察得很细致,叙述得很清楚。 (三)巩固练习 师:你会计算商的中间

11、有0、末尾有0的除法了吗? 生:(充满自信地)会啦! 师:现在小猴子们可佩服你们了。它们也想学习数学,还要请你们做老师,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看学生们已经把作业送来了,小老师可要仔细批改呀。 (出示练习题1-改错题略) (学生一一“批改”。) 师:小老师们太认真了,一个错误也不放过。相信你们在计算时一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下面这些题是程老师出给大家的,千万别让老师失望啊! (出示练习题2) 先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先口头估算,再每小组选做一题) 633= 4022= 8124= 3609=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带领大家参与了小动物们找桃子、分桃子以及做数学题的过程。那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呢?谈谈你的收获。(略)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意随着故事情境的变化,创设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铺垫出一条由旧到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数学知识探究之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体验到生活中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变化,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果,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力求在教学中体现“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