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55727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机构恢复与处置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提高危机应对及处置能力,保证公司持续经营,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贷款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计划。第二条本计划制定目标是通过机构恢复与处置机制建设,提高股东、董事会、经营层等各治理主体及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和责任承担意识,主动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保持公司持续稳健经营,并能够在出现风险和危机时迅速反应、有效处置,将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维护贷款受益人、股东、员工等各方利益。第三条机构恢复

2、与处置原则包括:贷款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优先保护贷款受益人特别是自然人客户的利益,保持投资者信心,维护社会稳定;事前防范重于事后处置原则。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通过加强管理防范风险,避免出现风险事件;依法处置、合规处置、市场化处置原则。公司处置及恢复过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尽量以市场化手段完成处置,减少行政措施应用;处置成本效益原则。准确把握处置时机,灵活运用处置手段,用最低处置成本将资产损失减至最小;在公司履行“卖者尽责”义务的前提下投资者自担风险原则。在公司尽职管理及尽最大努力处置风险情况下,投资者按“买者自负”原则承担投资损失。股东、公司、员工承担相应责任和损失的原则。出现经营风险

3、,损失由公司承担,股东按持股比例承担相应风险,并在必要时给予流动性支持。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员工对项目风险及经营风险负有责任的应予以追究和问责。第二章组织体系及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恢复与处置计划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恢复与处置计划。组长由董事长担任,副组长由公司总裁担任,各分管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第五条领导小组职责为:制订和修改公司恢复与处置计划,报请股东大会批准;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有效防范风险产生和恶化;评估风险事件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及启动何种层级的恢复与处置计划;多方协调,采取有力措施,灵活、高效处置风险、化解危机、恢复公司经营;在机构处置及恢复

4、期间,做好资产保全和管理,防止损失扩大;做好投资者解释安抚工作,稳定投资者情绪,避免群体性事件;按规定程序向监管部门报告相关事项,在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介入处置时,做好协调配合。第六条合规风控部组织进行各类风险压力测试和评估,跟踪监测风险指标情况,及时向恢复与处置计划领导小组报告。第七条投资运营部负责自主项下流动性管理,在公司启动恢复与处置计划时根据需要实施资产变现等应对措施。第八条贷款业务管理部在恢复与处置计划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贷款项下债务重组、资产处置、项目转让等工作。第九条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激励性薪酬延付管理办法,在机构恢复及处置计划实施期间做好人力资源配置。第十条

5、办公室在公司需要股东提供资金支持等帮助时,负责与股东的沟通协调。第三章机构恢复计划第十一条恢复计划是指公司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制定的、应对可能发生的经营失败情况通过采取事前计划的各项有效措施,确保公司能够在面临经营压力、遭遇重大危机的情况下,恢复正常运营的能力。第十二条恢复计划适用于公司虽然遇到一定经营困难,但仍具备清偿能力,可维系持续经营而无需监管部门介入的阶段。第十三条恢复计划实施目标是通过迅速反应、有效处置,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的不利影响,保存公司实力,尽快恢复正常经营能力。第十四条公司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类别分别开展压力测试,并考虑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对总体

6、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设定以下风险状况定量标准:据情况确定处置方案:综合压力测试结果承压项目中有两个以上达到轻度及以上风险程度;贷款项目不能按期回收资金、变现资产或开放式贷款产品赎回资金规模大于申购资金规模、公司负有管理责任的贷款项目计提的贷款赔偿准备金不足以偿付贷款资产损失等情况,导致贷款产品无法正常清算兑付;部分贷款业务品种或产品出现问题,继续发展将影响(转载于:写论文网: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其他贷款业务开展或公司整体运营;公司流动性出现问题,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应对业务增长或清偿到期债务;贷款规模增长过快或品种结构不合理导致净资本对风险资本的覆盖

7、不足;出现重大声誉风险或其他影响投资者信心事件,导致贷款产品发行困难,业务不能正常拓展;投资失败或交易对手违约严重,资产质量恶化,经营亏损,侵蚀净资本;法人治理、内部管理等出现重大问题,或发生其他重大风险事件,导致公司无法正常经营。第十六条恢复与处置计划领导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单一或组合使用贷款项目兑付风险处置预案、激励性薪酬延付、限制分红、红利回拨、资本补充、业务分割等恢复计划实施方案。第十七条贷款项目兑付风险处置预案贷款合同约定以现金方式清算的贷款项目在到期前未能及时收回资金,预计不能正常完成兑付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置,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处置情况:要求担保人履行代偿责任或处置抵押物收回资

8、金;进行债务重组,调整融资条件,延长贷款期限或舍弃部分贷款报酬等利益,促使债权尽快得到清偿;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对项目投资用于偿还贷款资金;向资产管理公司等第三方转让项目资产、债权或贷款受益权;公司自主资金收购项目;通过司法程序追偿。第十八条激励性薪酬延付机制激励性薪酬指公司根据当年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并支付给员工的报酬,包括业绩报酬和年度奖金两部分。公司参照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等相关规定,建立激励性薪酬延付机制,激励性薪酬支付时间与相应业务的风险持续时期保持一致:贷款业务业绩报酬。实行贷款业务风险责任与经营业绩挂钩制度,贷款业务业绩报酬中50%延期至项目无风险结束后发放。存续期间贷款项目

9、出现流动性不足等预警信息时,停止发放业绩报酬;出现项目逾期且可能形成损失等风险状况时,扣回该项目全部已发放业绩报酬,用于对冲业务风险损失。贷款项目形成实质性损失的,除扣除全部业绩报酬外,还要对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问责,采取扣发奖金、降低工资标准、警告、解除劳动合同等措施处罚。年度奖金。年度奖金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发放,根据员工职级和岗位不同,设置不同的延期支付期限及支付比例。延付期间出现风险责任或重大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员,停发年度奖金,已发放的予以追回;工作量不饱和或工作质量下降的,调低奖金标准。公司根据监管要求及同业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激励性薪酬延付办法,发挥薪酬机制对风险防控的约束

10、作用。第十九条限制分红机制为体现股东对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支持,全体股东承诺当公司出现以下状况时限制分红或向公司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增强公司风险抵御能力:综合压力测试结果承压项目中有两个以上达到轻度风险程度时,公司减少向股东分红,分红比例不得超过5%。出现以下情形时,公司停止向股东分红:1、综合压力测试结果承压项目中有两个以上达到中度风险程度;2、发生流动性风险,已影响正常业务开展及贷款兑付。3、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未分配利润小于等于零。出现以下情形时,股东应向公司提供必要流动性支持,帮助公司化解风险:1、综合压力测试结果承压项目中有两个以上达到重度风险程度;2、公司发生严重流动性风险,通过

11、拆借等方式也无法满足资金需求。第二十条资本补充机制业务风险侵蚀资本时,公司可通过原股东增资或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方式充实自主资金,增强抗风险能力。第二十一条业务分割与恢复机制业务分割条件公司某一类贷款业务出现以下情形时,应停止开办相关业务,并及时与资产管理公司、银行、其他贷款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协商,将业务转让或托管给其他机构,以保全其他正常业务,保存公司实力:1、某类贷款业务中出现流动性风险的项目金额占到该类业务20%以上,或风险项目金额合计达到50亿元以上;2、某类贷款业务中产生实质性损失的项目金额占到该类业务10%以上,或风险项目损失金额合计达到20亿元以上。业务分割方式1、业务托管,由托

12、管机构代为管理及清收,公司支付托管机构相应托管费用;2、回购式转让,由受让机构收购公司贷款项目,并约定在一定期限或满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思路及实践在金融市场中承担关键功能,其倒闭损害金融体系的稳定,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银行都可以认为是重要性银行。从XX年开始,通过每年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提出具体的监管要求,国际社会强化了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统一监管,这在客观上导致被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银行承担更多的监管压力。随着我国银行业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可以预见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的我国银行的数量将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如何在强化监管和保护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的全球竞争力之间寻求稳妥的

13、平衡,需要监管思路和措施上的新突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主要思路XX年伦敦金融峰会决定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监管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基本思路是:着眼于事前预防,尽力避免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倒闭。一旦发生危及金融稳定的事件,以成本最小的方式恢复和处置发生危机的银行。遵循这一思路,各国监管机构着手建立和健全预防性的监管体系。降低倒闭的可能性在资本构成项上,达成的共识是通过增加额外吸收损失的资本,降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倒闭的可能性。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全球活跃程度、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五个维度的判断标准,并根据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得分,将需要设定额外增加的资本充足水平下限为%到%不等

14、,明确只能使用普通股一级资本来满足额外吸收损失的资本。同时给予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所在国家的监管机构进一步增加资本要求的自由裁量权。通过银行资本结构创新,保证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出现危机时能够自救也是监管思路的创新之处。这一思路源于自救比政府救助成本更低。据分析,雷曼兄弟公司通过注销资产、注入新资本、撤换管理层和建立流动性计划实现了自救。从实效来看,实际注销的资产只有约250亿美元左右。250亿美元的股权获得股东担保,250亿美元的优先债务和次级债务转换成为新的股权。在1200亿美元的高级债务中,85%保留,15%转换成为股权。自救的方式对原公司的客户、受到保险的存款、债券的回购交易及掉期等业务

15、都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并且自救后的新雷曼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自救其实是根据触发条件,实现银行的某些债务转换成股权,在不强迫陷入困境的银行破产的情况下,将银行吸收损失的能力由股权扩展到债权,以避免倒闭。欧洲委员会在金融机构危机管理方面提出的自救方案包括全面自救和目标自救,前者是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允许欧洲委员会成员国的金融机构将所有高级债务注销或转为股权,后者要求银行发行固定数量的可自救债券,在法定触发条件下,将可自救债券注销或转换成股权。自救方式的实质在于危机情况下债权人承担与股东相同的风险。提高恢复和处置能力即使是尽力预防,仍难以完全排除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倒闭的概率。单个金融机构倒闭一旦发生,必须要使之尽快恢复正常或尽快处置,避免出现系统性危机。在倒闭发生前建立好恢复和处置的程序框架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的道德风险。第一,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所在的国家建立处理危机的法律框架,设置有权处置处于倒闭状态的金融机构的监管当局,行使处置权力,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损失,防止金融危机蔓延。在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