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39 灿烂的中华文化(试真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23054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39 灿烂的中华文化(试真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39 灿烂的中华文化(试真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39 灿烂的中华文化(试真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39 灿烂的中华文化(试真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39 灿烂的中华文化(试真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39 灿烂的中华文化(试真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39 灿烂的中华文化(试真题)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39 灿烂的中华文化1(2017江苏单科,19,2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材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

2、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兼收并蓄。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文化多样性对人类进步的作用,故B和C不选;D夸大了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应排除。2(2016天津文综,10,4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A)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解析】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确;哲学观

3、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正确;传统建筑保护只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观点错误;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观点错误。3(2015广东文综,31,4分)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C)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解析】A中“决定”说法错误,排除;B中“冲突”与材料无

4、关;材料反映的是南方与北方由于自然条件不同,文化、方言存在差异,C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反映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问题,D与材料无关。4(2015福建文综,30,4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B)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解析】材料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强调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

5、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也没有涉及民族精神,C、D与材料无关。5(2014天津文综,10,4分)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C)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 B C D【解析】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演变为中国化佛教,体现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6、即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正确;文化差异性不会消失,观点错误;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发展为新儒学体现了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正确;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观点错误。6(2013课标,19,4分)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A)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

7、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 B C D【解析】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民情,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符合题意;在“破冰之旅”时,用图卷的缩小版促进两岸交流,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排除;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错误。7(2013安徽文综,9,4分)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A)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区

8、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 B C D【解析】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地域可以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但不能说是融合统一,错误;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82015江苏单科,37(1),6分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 “灋”。“灋”从

9、“廌”(zh),“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 “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6分)【解析】汉字既属于传统文

10、化,又属于中华文化。第一步,阅读材料,找出具体概念汉字、形体简化、理据保留。第二步,结合材料,分析关键词对应的教材核心概念。从文化现象看:汉字中华文化、文化交流;汉字传统文化。从文化活动看:简化文化创新;理据保留文化继承、文化自信。第三步,结合材料,综合上述分析,以汉字的文化作用为主线作答。【答案】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

11、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92014山东文综,42(2),8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解析

12、】本题属于体现类非选择题,通过审设问可确定需从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两方面回答。材料中的演出以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对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混搭,对应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显示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对应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答案】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102013北京文综,41(3),7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7分)【解析】本题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回答时一是要说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什么,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二是要答出文化包容性的作用。【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