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恶性黑色素肿瘤病理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30427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睛恶性黑色素肿瘤病理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眼睛恶性黑色素肿瘤病理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眼睛恶性黑色素肿瘤病理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眼睛恶性黑色素肿瘤病理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眼睛恶性黑色素肿瘤病理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睛恶性黑色素肿瘤病理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睛恶性黑色素肿瘤病理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眼睛恶性黑色素肿瘤病理报告38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其早期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38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肿瘤发生于全身多处部位,以四肢皮肤多见;免疫组化结果及阳性率显示:vimentin、Melan-A、S-100、HMB45阳性率分别为%、%、%、%,AE1/AE3全部为阴性,ki-67全部为阳性。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发病较隐匿,发病部位较广泛,病理组织结

2、构复杂多样,极易误诊;免疫组化抗体中HMB45、Melan-A、S-100具有重要诊断意义,vimentin、AE1/AE3、LCA、ki-67具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免疫组化;病理组织学特点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常见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约占75%,主要分布于皮肤,最常见于四肢、外阴、肛周,少数可见于眼、消化道黏膜、淋巴结、乳腺、鼻腔等。其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并且具有复杂的病理组织结构及变化多样的镜下细胞形态,当部分肿瘤缺乏色素时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本文总结分析38例MM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并参考相关文献,探讨

3、MM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取本院XXXX年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38例MM患者,其中16例经组织形态直接确诊,22例经免疫组化确诊。其中活检标本8例,手术标本30例。所有标本均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切片,HE染色。所用抗体,采用SP染色方法,全自动免疫组化机进行染色,并设立阴性及阳性对照观察。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切片均由两位高年资的医生共同判读及诊断。2结果2.1临床资料本组38例MM患者中,男25例,女13例。发病年龄3181岁,平均发病年龄56岁,其中40岁2例、4060岁18例、60岁18例。发病部位:四肢11例、直肠4例、头面部8例

4、、转移8例、食管1例、乳腺1例、阴道3例、腹壁1例、鼻腔1例。患者多表现为突出皮肤、黏膜的结节样肿块或黑痣近期突然增大、色素加深、糜烂出血等就医。【摘要】眼睑皮肤恶黑瘤发病率低,预后差,在临床及病理上很难与其他肿瘤鉴别。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眼睑皮肤恶黑瘤相关基因、肿瘤标志物的文献,发现b-raf、htert、nos及melan-a均与眼睑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早期检测相关,有利其鉴别诊断。【关键词】眼睑恶性黑色素瘤基因早期检测theadvancesonearlydetectionofeyelidmalignantmelanoma0引言眼睑皮肤恶黑瘤占眼睑肿瘤不到1%,占眼睑恶性肿瘤%,发生率

5、在我国居眼睑恶性肿瘤第4位,近年呈增加趋势。目前眼睑皮肤恶黑瘤的诊断即肿瘤病理活检及黑素细胞抗体hmb45,s-100蛋白免疫组化分析。近年肿瘤研究不断深入,更多肿瘤标志物、相关基因开始用在眼睑皮肤恶黑瘤的早期检测中。1b-raf与眼睑皮肤恶黑瘤raf是一类进化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是raf-ras-mek-erk-mapk(mek:mitogen/extracecul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extracecullarsignal-regulatedkinase;mapk: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

6、成员,在细胞增殖、分化、生长、及凋亡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b-raf原癌基因又名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受其上游ras蛋白激酶的调控,为脊椎动物细胞中raf家族成员,它可通过其mrna的不同剪接产生大小不同的分子,行使不同功能。通过对肿瘤细胞株基因组dna突变筛选后证明b-raf原癌基因在60%以上的恶性黑色素瘤及少数的肠癌、甲状腺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中都有突变1。曾有试验将突变的b-raf基因转染到黑色素细胞中,使其表型发生恶性转变,将该细胞株接种到裸鼠体内,发现其呈侵袭性生长,并导致肿瘤形成2。所有的b-raf原癌基因突变都限定于激酶结构域内,主要突变发生在15外显子上,其中

7、约92%位于第1799核苷酸上,导致其编码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此种错义突变使b-raf激酶活性发生改变,持续激活erk、mek和mapk通道,使前有丝分裂原有效分裂能力增强,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从而形成肿瘤。erk被激活后活性增加,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改变整合素的表达、降低e-钙黏素表达及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3。采用特异性mek激酶抑制剂阻断b-raf突变引起的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如口腔内给药ci1040就能有效抑制鼠的恶黑瘤肺转移,并能使已产生的肺转移灶缩小甚至消失4。而mapk通路的激活被认为是促进细胞非控制性的分裂,它通过传递胞外分裂信号在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ma

8、pk信号传递抑制剂如letx与眼睑皮肤恶黑瘤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由串联排列的重复dna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构成的特殊结构,在染色体复制及保护染色体稳定中起重要作用。正常人类体细胞每分裂一次丢失50200bp,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就会衰老死亡。端粒酶为一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体,以自身rna组分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的重要序列,加入到缩短了的端粒中去补偿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末端端粒的缩短,维持其原有长度使细胞“永生化”7。对人类来说,端粒酶活性出现在大多数胚胎组织,正常成年男性生殖细胞、炎性细胞、更新组织的增生细胞及大多数肿瘤细胞。端粒酶由人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人端粒酶

9、催化亚单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3个亚单位组成。到现在为止,htert在大部分恶性肿瘤中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而其他两种成分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8。曾有试验研究htr及htert各自在乳腺癌、甲状腺癌及恶黑瘤中的表达,表明只有htert可作为肿瘤患者血浆中一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9。据报道端粒酶在消化、泌尿、血液、呼吸等系统肿瘤细胞中表达均呈阳性,从良性痣到非典型痣再到恶黑瘤及转移性恶黑瘤其活性持续增高,活性高低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10,且与htert阳性表达显著正相关,受htert转录和选择剪接的调节控制11。现认为端粒酶可用于肿瘤筛查,判定肿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

10、7,htert的检测可作为端粒酶活性研究指标12。国内研究显示htert阳性表达随黑素细胞良恶性变化而逐渐增加,htert阳性细胞也见于良性黑素细胞,说明端粒酶激活只代表细胞增生活跃或获得一定程度永生化能力,但不是恶性肿瘤特有,当该酶激活能力很高达一定阈值,细胞才获得永生化能力发展为恶性肿瘤13。各种痣中htert阳性细胞可能已具有进一步演变为恶黑瘤的潜能,追踪htert阳性痣病变患者将有助于早期发现恶黑瘤,提示对htert检测在恶黑瘤早期检测方面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14。但有报道htert仍不能作为原发黑色素病变的辅助组织学诊断,其原因尚不清楚15。3一氧化氮合酶nos与眼睑皮肤恶黑瘤一氧化

11、氮no主要在体内参与血管舒张、神经递质转导、巨噬细胞介导细胞毒等多功能调节,介导dna损伤参与早期肿瘤形成过程,通过刺激肿瘤细胞侵袭性,诱导血管生成,调节免疫系统而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它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家族合成,包括神经型nos(nnos),内皮型nos和诱导型nos。前两者主要分布在神经组织和血管内皮,产生短时效、少量no,作为神经递质和调节局部血流。后者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产生长时效、大量no,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是inos,正常情况下机体不合成有活性的inos,病理过程如炎症反应、肿瘤和自身免疫反应等情况下,巨噬细胞可活化产生inos,释放大量no从而杀伤肿瘤

12、细胞和病原微生物,同时no又是一种自由基,可直接或通过分解成许多小分子毒性物质损伤细胞。大量研究表明inos在神经细胞瘤、胃癌、肝癌、结肠腺癌、乳腺癌等都有较高的表达,并作为双刃剑在不同情况下发挥促进肿瘤生长、抑制和杀伤肿瘤的作用16。inos在色素痣中无表达,在恶黑瘤中却频繁表达,特别是转移型,推测inos在黑素细胞恶变,肿瘤生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是一有效恶性黑色素病变的免疫组化指标17,且其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生存时间反比,因此可将其作为评价恶黑瘤转移,侵袭及预后的指标之一18。而enos及nnos的水平和活性在恶黑瘤中有较色素痣和正常黑素细胞高的表达,推测由此种酶产生的no可能具有舒张恶黑

13、瘤血管,促进其生长,转移的功能。最近研究发现黑素瘤细胞和色素痣细胞中inos和enos阳性表达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转移与无转移的标本中结论相反,表明两者在促进恶黑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一定作用,可考虑作为恶黑瘤是否转移的指标之一。而黑素瘤细胞和色素痣细胞中nnos阳性表达率具显著统计学差异,在转移与无转移的标本中结论相反。因此nnos可考虑作为恶黑瘤与色素痣鉴别的指标21。但这仅是推测,无直接证据。目前国内外对于inos释放的no对恶黑瘤细胞的凋亡及转移作用问题上仍有很大争议,需进一步研究nos在恶黑瘤中的作用机制。4melan-a检测与眼睑皮肤恶黑瘤由于眼睑皮肤恶黑瘤形态复杂,临床上对其组

14、织病理诊断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免疫组化检测在其确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常用免疫组化标志物即黑素细胞抗体hmb45,能识别前黑素小体球蛋白,仅对恶黑瘤和向恶黑瘤分化的其他肿瘤呈阳性表达,多数学者认为hmb45对恶黑瘤有高度特异性,视为恶黑瘤首选抗体。随着免疫组化的广泛开展,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透明细胞瘤、间质细胞肿瘤中hmb45也能表达24。其次s100蛋白,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及其肿瘤和恶黑瘤中,其敏感性特别强,无论原发瘤或转移瘤,标记百分率均为100,且与恶黑瘤的分化程度与组织学类型无关,因而对其标记为阴性的恶性肿瘤可作出排除恶黑瘤的诊断。heegaards25曾比较melan-a、s100、h

15、mb45分别在结膜、虹膜、睫状体及脉络膜恶黑瘤中的表达,结果显示melan-a在结膜及虹膜恶黑瘤中敏感度较hmb45高,在脉络膜恶黑瘤中两者相似。虹膜恶黑瘤中melan-a染色特异性较s100高,提示melan-a可能成为检测眼球恶性黑色素病变的一辅助标志。其他专家通过免疫组化半定量研究提示melan-a可鉴别非色素性肿瘤和原发,转移性黑色素瘤,敏感度、特异性强于hmb45,但在检测梭形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时其价值仍不及s10026,27。7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摘要】恶性黑色素瘤,系来自黑色素细胞的APUD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皮肤,粘膜和淋巴结。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生常隐袭

16、,组织学结构复杂多样,当肿瘤缺乏色素时易误诊。现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7例恶黑,就其临床和病理特点作一讨论。【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病理检查分型特征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自我科11年间所诊断的7例恶黑,组织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常规病理诊断。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自30-91岁。发病部位:左前臂2例,右拇指1例,左小指1例,会阴2例,右腹股沟1例。主要症状:多表现为皮下包块,蕈状,息肉状等,为突出皮肤、黏膜的结节样肿块或黑痣,临床表现,突然增大、隆起、色素加深,糜烂出血及奇痒疼痛等。病理学检查巨检:皮肤与粘膜之恶黑呈结节、息肉状。表面有糜烂、溃疡、出血。呈褐色、灰褐色或蓝黑色。镜检: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