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1985年)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83523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198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198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198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1985年)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1985年)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1985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1985年)(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1985年)XX-01-15泗门计生泗门计生simenjisheng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相关政策法规、优生优育、育儿期知识宣传;孕前、孕期、产前、产后知识普及;对已婚育龄夫妇宣传正确选择避孕节育方法;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开展相关的生殖健康保健指导。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删去第十七条。二、将第十八条改为第十七条,修改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三、将第十九条改为第十八条,修改为:“符合下列情形

2、之一的夫妻,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胎:“再婚前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的;“再婚前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再婚后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再婚前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生育过两个子女的;“已合法生育的子女中,有经病残儿童鉴定机构确诊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或者确诊为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夫妻通过产前诊断和筛选可以再生育的;“其他可以再生育的情形。“前款第五项具体情形,由省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因子女死亡无子女或者只有一个子女的,可以按照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自主安排生育。”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九条:“公民依法收养的,不影响其按照本条例规定生育。“公

3、民不得以送养子女为理由再生育。”五、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对按照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登记服务的具体办法由省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六、删去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条:“XX年1月1日以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下列福利待遇:“女方法定产假期满后,享受三十天的奖励假,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给予其他优惠待遇;“男方享受十五天护理假,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发。”八、将第三十七条改为第三十一条,修改为:“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

4、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经申请,由生育管理所在地的乡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九、将第四十五条改为第三十九条,修改为:“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再生育子女的,应当收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十、删去第四十六条。十一、将第四十八条改为第四十一条,将条文中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修改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第一款第四项修改为:“已满法定婚龄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第一胎,满六个月后仍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按照零点五倍征收;生育第二胎的,按照一倍征收。”十二、将第五十二条改为第四十五条,修改为:“介绍、参与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

5、,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责令改正,处两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此外,对条文顺序、有关部门名称和个别文字作相应调整。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已于XX年1月14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XX年1月14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具有本省户籍或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居住的公民。

6、第三条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宣传教育、技术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发展和改革、财政、民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有关工作。第五条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民政、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引导公民树立科学、文明

7、的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第六条一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应当执行本条例,并实行计划生育工作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负责制。第二章综合管理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人口发展状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切实措施,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定期进行考核,并将结果作为考核政府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建立部门工作责任制,并进行考核奖惩。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

8、作必要的经费。各级财政应当安排必要经费对贫困地区、海岛、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给予重点扶持。第十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纳入现居住地的日常管理。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和计划生育、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管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乡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管辖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的

9、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执行本条例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措施,并根据需要设立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安排必要经费用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十二条省、市、县和乡、街道、社区、村民委员会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协助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十三条村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实行村民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村民委员会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配备计划生育服务员,具体负责计划生育工作。第十四条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有关单位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可以采用村规民约、合同、协议等方式进行管理。第十五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应当实行政务

10、公开,安排再生育前应当公示,接受群众评议、监督。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保障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第三章生育调节第十七条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8号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已于XX年1月14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XX年1月14日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年9月3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XX年9月2

11、8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XX年1月13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九条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XX年1月14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具有本省户籍或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居住的公民。第三条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宣传教育、技术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12、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发展和改革、财政、民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有关工作。第五条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民政、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引导公民树立科学、文明的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第六条一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应当执行本条例,并实

13、行计划生育工作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负责制。第二章综合管理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人口发展状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切实措施,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定期进行考核,并将结果作为考核政府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建立部门工作责任制,并进行考核奖惩。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各级财政应当安排必要经费对贫困地区、海岛、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给予重点

14、扶持。第十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纳入现居住地的日常管理。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和计划生育、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管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管辖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执行本条例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措施,并根据需要设立计划生育管理机

15、构或者配备专(兼)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安排必要经费用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十二条省、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社区、村(居)民委员会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协助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十三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实行村(居)民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村(居)民委员会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配备计划生育服务员,具体负责计划生育工作。第十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有关单位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可以采用村规民约、合同、协议等方式进行管理。第十五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应当实行政务公开,安排再生育前应当公示,接受群众评议、监督。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保障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第三章生育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