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05》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159714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05》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05》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05》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05》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05》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05》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05》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5?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乘法意义”“找规律”等多种方法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题,成为1305, 4023,

2、3078。以便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能对后2题进行对比交流,进而发现4023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所以这一位写0,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进位了,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仓山实验小学位于城乡结合处,是一所省级示范学校,教学条件较为良好。学校于2000年9月作为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参与课改,至今已3年。任教班级学生参与课改两年来,对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所体会、适应。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课堂实录(一)讨论05?发现规律1.算一算:35()25()15()2.找规律: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都是5的乘法。生2:第一个

3、乘数一个比一个小1,积一个比一个小5。师:按这样的规律05?全班同学高声齐答:等于0。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生1:我知道5个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师:“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咱们再来算几题看看。(师板书:03, 70, 19990)生1:030。师:为什么?生1:因为3个0相加等于0,0+0+00。生2:700。师:为什么?生2:因为7个0相加等于0。生3:199900。师:1999可是个大数,它与0相乘也只得0吗?生3:没错,因为1999个0相加,虽然0很多,可是相加后结果还是0。师:从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全

4、班齐读规律一遍)(评析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这些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二)试一试探究算理师: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如,1305,4023,3078,你们能独立解决吗?全班学生信心十足地回答:能。师:行,打开课堂练习本试一试,算一算。全体同学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搜集同学们多样化的算法,并请个别同学将解答板书。1305650(1) 13565, 1305650。 (2) (3) (4)1 3 0 1 3 0305150,5 5 1005500, _ _150+500650。 6 5 0 6 5 0 402

5、31206 (1)40031200, (2) 4 0 2 236, 3 _1200+61206。 1 2 0 6 30782456(1) 3 0 7 (2) 4 0 2(3)7856, 8 3 30082400, _ _2 4 0 5 61 2 0 62400+562456。(评析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对板书的3 0 782 4 0 5 63 0 7 82 4 5 6两竖式产生争论,两竖式赞成者各占一半。生1:我赞成第一种写法,因为第二种写法把

6、因数中间的0弄丢了。师:是啊,因数中间的0哪去了?全体同学情绪高昂,议论纷纷。教师建议小组内讨论后统一意见。讨论结束,全班交流,请刚才赞成第一种写法的同学说说讨论后的看法。 3 0 7 8生:现在我赞成第二种写法。因为_,7856,个位写6,向十位进5,080进5得5,要在十位上写5。所以0才不见了。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现在的说法吗?生:赞成。(评析针对黑板板书,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三)练一练掌握算法师:打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一练。240230251532542042320515032504要求

7、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1:前两列的第一个因数只是几个数字交换了位置,第二个因数都一样。生2:一题是因数末尾有0,一题是中间有0。生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末尾也有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生4:后两列下一个算式比上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多了个0。生5:因数多了个0,积也会多个0。生6:注意0不要漏了,多了个0得数会多很多。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一题,从而便于学生比较、讨论,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在教学中也得到

8、一些启发。1.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讨论机会的情境,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2.充分相信学生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理解深刻。案例点评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此出发,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本课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等已有知识和经验自己探索,从而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是学习的动力、创新的因素。本课教师灵

9、活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使“1305”“4023”“3078”等有相同点却又相异的问题集中出现。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比较,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寻求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探求算理,学习知识的同时,放飞思维。当然,如果能让学生先估计一下积是多少,然后再计算,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检验计算结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本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了自我认识。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在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气氛中展开的,注意了合作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