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落实“数豆子”的教学目标【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157764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落实“数豆子”的教学目标【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落实“数豆子”的教学目标【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落实“数豆子”的教学目标【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落实“数豆子”的教学目标【名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落实“数豆子”的教学目标第4页“数豆子”一课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会写100以内的数;二是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对于第一个目标,教师都能理解,实践中也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需要关注的是第二个目标,强调估计意识的培养,主要原因有:第一,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第二,估计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渠道。估计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建议第一学段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为主,通过设计适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的必要性。本册书是第一次出现估计数量的活动,教师应注意把握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估计,初步

2、体验估计的基本过程:用部分的数量(如教材中10粒黄豆)来推断总体的数量(如教材中一把豆子的数量),不要求学生独立探索估计的策略。有关估计的具体策略在以后教材中还要学习。教材的设计思路是首先通过估计一把豆子的粒数引入估计活动,然后通过验证估计结果,引入数的写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实际情境入手,先让学生估一估一把豆子有多少粒,然后再让学生数出10粒豆子,以此为标准(或参照物)再进行估计。这样不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想法。在估计的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比较”来进行估计,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策略,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也很有好处。在实际数出豆子个数之后,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结果,帮助学生理解计数器上不同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加深学生对数位的理解,进而鼓励学生结合计数器上的结果写出抽象的数。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豆子来数,比如可以用黄豆、蚕豆、芸豆等。由于豆子的大小不同,学生一把可以抓起的豆子多少也会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引导学生估计豆子的数量,让学生经历估计的过程。活动时也很容易出现豆子撒落地上学生忙着捡豆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建议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准备一碗豆,豆不要装得太满,碗下面可以再放一个比较大的纸盒,这样学生抓不住的豆子一般会落到纸盒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