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轻重》教学设计【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15770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轻重》教学设计【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轻重》教学设计【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轻重》教学设计【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轻重》教学设计【名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轻重》教学设计【名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轻重》教学设计【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轻重》教学设计【名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轻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教材分析“轻重”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

2、习比较轻重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校因教学设施有限,无法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课前准备时,我从学校仪器室借了八架天平(每小组一架),以及一个简易杠杆模型,供学生作较直观的比较轻重的操作。本班学生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笑,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学生都已经知道物体可以比较轻重,也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较简单的比较方法(程度有差

3、异),但是对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另外,刚入学的孩子上课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课堂实录课前准备教具准备 简易杠杆模型,卡通小兔玩具两个,天平一架,两袋包装、质量不等的糖果。学具准备 天平(每小组一架),每人一个水果(包装袋上有橡皮筋),学具盒。课前创设氛围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乐乐星”(出示卡片),它笑得可真开心。小朋友们,请你来学一学它是怎样笑的,好吗?(学生自由尝试)今天,老师就希望小朋友们带着这

4、样的笑容和我一起上一节开开心心的数学课,好吗?(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师: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动物们最喜欢玩什么?(出示简易杠杆模型,模型两端各有一个吊篮)原来它们最喜欢玩的叫做飞上天的跷跷板。这时候,走来一只小兔弟弟和一只小兔妹妹(出示玩具),它们俩坐了上去(把两个小兔玩具分别放在模型两端的吊篮上)。2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生1:小兔弟弟这边低,小兔妹妹那边高。生2:小兔妹妹上去了,小兔弟弟下来了。生3:小兔弟弟重,小兔妹妹轻。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3:小兔弟弟把它这边压下来了,所以它比较重,小兔妹妹那边高高的往上翘起

5、来了,所以它轻。3小朋友们真厉害,能看出谁轻谁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出示课题,注意“轻”字用较浅的颜色,贴得高一些;“重”字用较深的颜色,贴得低一些。)(评析 借助学生玩“跷跷板”的经验来创设情境,让卡通小兔坐上了跷跷板,充满童趣,使学生对比较“轻重”的学习立刻就有了既新鲜又亲切的感觉,也激发了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究。)(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1说一说。师:现在就请小兔休息一会儿,咱们大家来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来比,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生1:桌子和凳子比,桌子重,凳子轻。生2:我吃饭用的碗比勺子重。生3:大象和小象比,小象轻,大象重。生4:我

6、爸爸买了1千克梨和05千克香蕉,一千克梨重,05千克香蕉轻。生5:我用象和蚂蚁比,象重,蚂蚁轻。生6:我用剑龙、霸王龙和翼龙比,霸王龙最重,剑龙最轻。(回答较精彩的学生很高兴地得到了一颗“乐乐星”。)(评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积极发言,不仅举出了许多生活实例,而且大胆比较卡通形象的轻重,思路开阔,而且很有个性,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就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数学”。)2掂一掂。(1)观察自己课桌上的文具盒和学具盒,猜一猜谁轻谁重。现在,请把你的文具盒放在一只手上,学具盒放在另一只手上,两只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感觉一下,文具盒和学具盒谁重谁轻。师: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些(生把学具盒举高了),把重的放低

7、一些(生把文具盒放低)。(评析 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引导学生先动脑猜一猜,再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2)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出示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橘子各一个),谁来试一试?师拿给学生,比一比,什么重,什么轻?还有谁想试试?生1:苹果重,橘子轻。生2:橘子重,苹果轻。生3:它们差不多重,我比不出来。生4:它们一样重。(3)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不准,那该怎么办呢?生:用秤称过再比。师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评价。(评析 这个环节,让学生比较两个质量相近的水果的轻重,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结论。学生可能会感到

8、:差不多重的物体用手掂一掂,很难分辨出谁轻谁重。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3称一称。(1)师: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好办法来比较苹果和橘子谁轻谁重。因为它们差不多重,用手很难掂出来,所以得请一些工具来帮忙。用秤可以称,老师这里还有一架天平,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师:(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两边托盘里没放东西或两边放的东西一样重时,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平平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苹果和橘子究竟谁轻谁重。(师操作,把苹果和橘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学生自由发言,说明理由(因为看见天平的两端不平衡了,放苹果的这一边低,说明苹果比较重,放橘子的那一边高,说明橘子比较轻)。师:我

9、们还可以看指针,它偏向哪一边,就可以说那一边是比较重的东西,另一边是比较轻的东西。(2)师:你们还想自己称一称吗?生:我自己的苹果、梨、铅笔盒、书、文具要求:找一位小组内的小朋友合作,比一比两人的东西,谁的重,谁的轻。(每组有不同的称东西的工具。)(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3)小组汇报,师适时给予鼓励,其他学生也可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汇报学生给予评价。生1:我们是用天平称的,铅笔盒在下面,书在上面,铅笔盒重,书轻。生2:我们是用橡皮筋把袋子拎起来比(师请他与合作的小朋友一边演示,一边说明),我的橡皮筋拉得长,而且我的梨坠得低,说明我的梨比他的苹果重。(评析 激发

10、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个性化地学习数学。)(4)师:(出示石榴、苹果、橘子各一个)这是瓜果飘香的季节,老师也想称一称,先拿石榴和苹果比(用天平),结果怎么样?生:石榴比苹果重。师:再拿苹果和橘子比?(苹果又比橘子重。)师:猜一猜,这三个水果,谁最重,谁最轻?(小组讨论:为什么?)请学生汇报,说明理由。(评析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轻重的相对性,体会到比较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同时也判断出最重与最轻的物体,培养了初步的观察和推理能力。)课间活动:小朋友们辛苦了,请你们站起来活动活动。(生跟着音乐做动作。)(5)师出示两包糖果。(师准备两包包装袋不透明的糖果,大包的轻一些,小

11、包的重一些。)猜一猜:谁轻谁重?(生都指着大包的说重。)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一包糖袋子大,装的东西一定多,所以它重。师:请你来用天平称一称。(生操作,下面的学生看到比较的结果和他们说的相反后,都露出疑惑的表情,发出惊叹声。)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对大家说什么?(立刻就有学生举手。)生1:我想说,大的东西不一定重,小的东西不一定轻,要称一称才知道。生2:比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评析 学生通过自己亲眼所见,了解了物体的轻重与大小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大的东西不一定就重,小的东西不一定就轻。)(三)应用拓展练一练(1)第21页第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师:你为什么在香蕉后面画圆,橘子后面

12、画勾?(生说明理由。)轻的画,重的画。(2)第21页第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轻的画,重的画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谁轻谁重的?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同样重,所以一个西瓜就比其中的一个菠萝重。(四)总结延伸1小朋友们,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学得愉快吗?老师也很高兴,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进步?2你认为我们班今天谁的表现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你自己的表现呢?(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评析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以及自评、互评的能力。)(五)作业:小调查比一比,在你的家里,你的爸爸、妈妈和

13、你,谁最重,谁最轻。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这一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仅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四十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教学相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都玩过跷跷板),本课创设了两只小兔坐跷跷板的情境,比较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比较轻重的过程。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让他们主动发现数学问题

14、,并尝试解决。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体验轻重。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节课所注重的不仅是比较的结果,更关注学生比较的过程,主要采取了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去领悟比较的方法。课堂上设计了“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步骤,安排了比较两包糖果轻重的环节,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小朋友们一起掂、一起称,感受物体的轻和重,从而掌握比较的方法,他们发现的有些方法还非常有创意。3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孩子们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为自己的创造而开心,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同时,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表现,使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我的体会颇深。首先,学生的天真活泼和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影响了我。师生互动,学生学得高兴,我教得也轻松愉快,上课过程中,我时常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其次,也让我认识到学生知识面很宽,举出的生活实例很有创造性;语言也很丰富,如一位学生竟然会用“平衡”一词,让我很是惊讶。最后,我也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有时没有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今后,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案例点评本节课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