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材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22521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桃花源记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桃花源记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桃花源记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桃花源记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材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桃花源记材料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2板书桃花源

2、记,齐读课题。“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是本文的写作对象。“记”是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由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议论、抒情成分。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

3、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正值东晋末年,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和污浊黑暗的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

4、好情趣。这篇文章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范读课文,清楚、流畅,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学生放声自读课文。朗读要求:字音要读准。句读要分明。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2.感知课文以渔人以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进入桃花源,再到作客桃花源,辞别桃源,再寻桃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请用简单的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

5、地方。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先来看第一段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我们一起来讨论。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武陵:郡名,现湖南常德一带。为:动词,作为。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这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公及其身份。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顺着、沿着远近:偏义副词,仅指远。之:结构助词,的翻译:他顺着溪水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渔人缘溪而行,引出下文途中偶遇桃花林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逢:遇到夹:在两旁步:在鬼带举足两次为一步,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两步。杂:

6、不纯,这里指别的。鲜美:古今异义,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翻译:忽然遇到桃花林,生长在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这句话描写了桃花林的自然景色,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呢?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异:形容词做动词,对.感到诧异。之:代词,这景象。复:再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欲:打算,想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翻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

7、断呢?2.重点掌握: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古今异义字词鲜美古:鲜艳美丽今:新鲜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指运输事业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专指男子的配偶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不管绝境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延古:请今:延长延伸通假字要:通“邀”,邀请。一词多义舍:舍弃房子乃:于是,就竟然具:都详细地志:作标记所作的标记遂:终于于是,就寻:寻找随即,不久同义词具、悉、咸、皆:都缘、扶:沿着云、道:说乃、遂:于是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等。3课文翻译,讲述桃源故事。五、本课回顾,各说收获这节课学到

8、现在,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请你将本课所采摘的知识之果与大家分享吧!六、布置作业,巩固迁移1.查字典,弄清文中成语的意思。2.用现代汉语把桃花源记改写成一个故事,或就其中的某个部分,加以想像,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3.练习背诵课文,能背多少是多少,尽自己最大努力。板书设计桃花源记线索:渔人的行踪顺序:时间渔人缘溪行,欲穷桃花林舍船从口入,欣赏桃源景应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既出说如此,不复得其路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如作者、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线索、顺序、故事内容等方面。2.展示背诵成果,此时的你,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二、品读课文第一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

9、林的经过。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第二、三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2作者的这些描写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作者写这个理想的社会有什么用意?3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4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5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何“不复出”?6、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当渔人要离开时,桃源人为何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

10、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第四、五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1.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2.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3.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三、鉴赏写作特色、体悟主旨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线索清楚,重点明确,详略分明。本文重点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达社会感想,所以中间部分对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详细描写,而对“忽逢桃花林”和归来得寻“遂迷”“未果”的传奇性开头、结尾,则写得清晰简略。2.课文在情节的安排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谈谈。3你

11、是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的?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2.亲历桃源:假如你亲身到了桃花源,请展开想像,描述一个特定情境,展现桃源之美。板书设计桃花源记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进入桃花源:所见:土地平旷?怡然自乐。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离开、再寻桃花源:不足为外人道也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教学方案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积累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全面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2了解陶渊明,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感情。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主要内容,深度情感等写作特

12、色,并能学以致用。教材分析: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勾起了无数人的向往和追求,我们不仅要能够在这个虚幻的桃花源里欣赏风景,更要在此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由于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具有初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只要课上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做好领路人,让学生如临其境,就能和那些桃花源人一起感受幸福人生,也能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社会理想。故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1利用学文言文的方法积累常用文言知识。2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3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新课标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

13、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认为教师应教给学生学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诵读法、想像法、小组讨论法等,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美的意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桃花源,深入到文本的最深处,走进陶渊明的内心去理解他写作的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也来创作,得到能力的提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茂盛的桃林中,走来一位诗人,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胸怀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

14、,悠然见南山,好不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信与悲哀。今天,让我们寻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去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三、出示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四、稍作指导,学生自主学习1.诵读课文。自读。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指名读,点评。桃花源记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由“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贯穿起来。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和平安乐的理想社会。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人民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解性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