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硬化幂法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10338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硬化幂法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材料硬化幂法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材料硬化幂法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材料硬化幂法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材料硬化幂法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硬化幂法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硬化幂法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硬化幂法则幂的运算法则1、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mxan=a(m+n)25x23=2(5+3)=28=2x2x2x2x2x2x2x2=2562、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man=a(m-n)7573=7(5-3)=72=7x7=493、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amxn(52)3=56=5x5x5x5x5x5=25x25x25=125x25=31254、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分别乘方的积amxbm=(axb)m43x23=(4x2)3=83=

2、8x8x8=1285、商的乘方:分子分母分别乘方,指数不变ambm=(ab)m或(ab)m6323=(62)3或(62)3=33=3x3x3=27幂的运算法则一同底数幂的乘法:.(1)x?x2?x3(2)(a?b)?(a?b)2?(a?b)3(3)4334(5)x2n+1xn-1x4-3n(-a)2(-a)3(-a2)(7)-(x-y)(y-x)2(8)(x-2y)2(2y-x)3813n(10)34?9?81=.(1)(?x)2?x3?2x3?(?x)2?x?x4(2)x?xm?1?x2?xm?2?3?x3?xm?3am?1a5-2ama4-3a2am?2(4)42n+2-22n+14(m+

3、n)2(m+n)3-7(m+n)(m+n)4+5(m+n)5211200+202.1.若xa?10,xb?8,求xa?b。2.已知am2,an3,求a3m+2n的值。3.已知ax?3?a2x?1(a?0,a?1),求x。?p6?p2x(p?0,p?1),求x。5.已知xn-3xn3x10,求n的值.1.一台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运行4109次运算,它工作5102秒可作多少次运算?2卫星脱离地球进入太阳系的速度是104米/秒,计算105秒卫星走了多远?.1.已知2a=3,2b=6,2c=12,求a,b,c之间的关系。2.规定新运算:a*b=10a10b,计算*8.3.已知2x+2=m,用含m的代数式表

4、示2x二幂的乘方:.2452452334nm2n+12n+13n2n12(10)(?am?1)3?(a2)1?m?_.3435aa112+x10x2+234-x2.(-x)2.(-x2)3+x10(5)5(p3)4.(-p2)2+2(-p)2(6)a2(-a2)2+(-a2)3(7)(-x2)4-2x2(x3)2+(-x4)2(8)-7a18.(b2)9+(-a6)3.(b6)3.1.若xmx2m=2,求x9m.2.若a2n=3,求4。3.已知am=2,an=3,求a2m+3n。4.若64483=2x,求x的值。5.若28n16n=222,求n的值6.已知a2m=2,b3n=3,求23+a2m

5、b3n的值7.若2x=4y+1,27y=3x-1,试求x与y的值8.已知a2n+1=5,求a6n+3的值9.已知n为正整数,且x2n=3,求92的值10.已知a=3555,b=4444,c=5333,试比较a,b,c的大小11.比较2100与375的大小。12.已知3x+4y5=0,求8x16y的值13.已知2x+5y-3=0,求4x32y的值。14.已知22x+3-22x+1=192,求x的值。15.已知22x+4x=32,求x的值。16.已知3=27x12y9,求(am2n3)4的值。塑性力学大报告1、绪论塑性力学的简介尽管弹塑性理论的研究己有一百多年,但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各种数值方法的快速

6、发展,对弹塑性本构关系模型的不断深入认识,使得解决复杂应力条件、加载历史和边界条件下的塑性力学问题成为可能。现在复杂应力条件下塑性本构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弹塑性本构模型大都是在整理和分析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弹性、塑性理论建立起来的。建立弹塑性材料的本构方程时,应尽量反映塑性材料的主要特性。由于弹塑性变形的现象十分复杂,因此在研究弹塑性本构关系时必须作一些假设。塑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发生塑性变形时应力和应变分布规律的学科.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塑性力学是理论性很强、应用范围很广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塑性力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工程实践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工程中存在的实际

7、问题,如构件上开有小孔,在小孔周边的附近区域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局部产生塑性变形;又如杆件、薄壳结构的塑性失稳问题,金属的压力加工问题等,均是因为产生塑性变形而超出了弹性力学的范畴,需要用塑性力学理论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塑性力学能为更有效的利用材料的强度并节省材料、金属压力加工工艺设计等提供理论依据。正是这些广泛的工程实际需要,促进了塑性力学的发展。塑性力学的发展1913年,Mises提出了屈服准则,同时还提出了类似于Levy的方程;1924年,Hencky采用Mises屈服准则提出另一种理论,用于解决塑性微小变形问题很方便;1926年,Load证实了Levy-Mises应力应变关

8、系在一级近似下是准确的;1930年,Reuss依据Prandtl的观点,考虑弹性应变分量后,将Prandtl所得二维方程式推广到三维方程式;1937年,Nadai研究了材料的加工硬化,建立了大变形的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关系;1943年,伊柳辛的“微小弹塑性变形理论”问世,由于计算方便,故很受欢迎;1949年,Batdorf和Budiansky从晶体滑移的物理概念出发提出了滑移理论。20世纪50年代,塑性力学的研究在许多国家得到重视,那一时期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20世纪60年代,由Drucker和Prager针对三维应力状态提出的极值原理,导出了上限及下限定理,是结构承载能力的研究取得了

9、进展。总体来说塑性力学仍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由于塑性问题的规律很复杂,全部考虑所有因素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有必要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质作出一些假设,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研究弹塑性本构关系理论的基本假设一般有以下几点:(1)连续性假设:弹塑性体是一种密实的连续介质并在整个变形过程中保持连续性。(2)小变形假设:在小变形情况下,应变和位移导数间的几何关系是线性的。但对于大变形情况,必须考虑几何关系中的二阶或高阶非线性项。(3)均匀性假设:物体在不同点处的力学性质处处相同。实际上金属材料都可以看作是均匀的。对于混凝土、玻璃钢等非均质材料,如果不细究其不同组份分界面的局部应力,可以釆用在足够

10、大的材料上测得的等效弹塑性参数来简化成均匀材料。仅考虑等温过程中的应变率无关材料,即忽略了应变率大小(或粘弹性效应)对变形规律的影响。这时任何与时间呈单调递增关系的参数都可取作为变形过程的时间参数。由此得到的本构关系将会有相当的简化。Drucker假设和Ilyushin假设(在流动法则中将详细讨论这两个假设)。本构模型弹塑性本构模型是根据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发展建立起来的。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总应变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弹性应变和一部分是塑性应变。其中弹性应变可由广义Hooke定律计算。塑性状态下的本构关系目前存在着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塑性状态下的应力-应变仍是应力分量和应变分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理论称

11、为全量理论或形变理论;另一种理论认为塑性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应该是增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增量理论或流动理论。由于材料的塑性变形具有不可恢复性,在本质上是一个与加载历史有关的过程,所以一般情况下其应力-应变关系用增量形式描述更为合理。因此塑性应变一般用塑性增量理论计算。应用塑性增量理论计算塑性应变一般需要弹塑性材料的屈服面与后继屈服面、流动法则和硬化规律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对服从非关联流动规则的材料,还需要弹塑性材料的塑性势面。变形体模型对于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应用领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变形体的模型,这种模型必须符合材料的实际性质。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拉伸曲线,但它们具有一些共同性质。其拉伸曲线图如

12、图1。2、塑性力学相关概念内力和应力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要产生变形和抵抗变形的内力谈起:引入截面,截面上有内力,在该截面内任一点附近取一微小面积,其上作用的内力为,那么应力定义为该应力是个向量,它在该法线方向的投影被称为正应力,在该截面上的投影为剪应力。应变率和应变增量物体在外力或温度作用下,物体内各部分之间要产生相对运动.这种运动形态称为变形。变形是通过应变来测量的。描述一点的应变状态是和一点的应力状态一样,也是通过这点的截面来研究。通过该点的三条相互正交直线,研究三条直线上的线应变和每两条线之间的剪应变。这六个独立应变分量可以描述一点的应变状态。塑性变形规律的几个重要特点(1)要有一

13、个判别材料是否处于弹性阶段还是塑性阶段的判断式,即屈服条件:初始屈服条件和后继屈服条件(2)应力应变是非线性关系(3)应力应变间不存在单值关系,加载和卸载服从不同的规律3屈服面和后继屈服面及几个常用的屈服条件一般地,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响应与荷载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当外载足够小时,材料表现为线弹性,当外载继续增加,应力大小超过弹性极限,应力应变关系则不再是理想弹性状态,而材料的某一点或某些点应力状态开始进入塑性状态。判断材料开始进入塑性状态的条件或准则称为屈服条件或屈服准则。根据不同的可能应力路径所进行的试验,可以得出从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的各个屈服应力,在应力空间中将这些屈服应力点连接起来就

14、形成了一个区分弹性和塑性的分界面,即称为屈服面。在继续加载条件下材料从一种塑性状态到达另一种塑性状态,将形成系列的后继屈服面。材料在简单加载作用下,屈服条件定义为材料的弹性极限,可以由简单试验直接确定;而多数工程中的材料处于复杂载荷作用下,屈服面与后继屈服面的形状一般不能通过试验求得,不同的本构模型有各自不同形状的屈服面,且屈服准则或屈服函数的具体形式取决于材料的力学特性。因此关于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屈服面与后继屈服面(或屈服准则)的确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它表征了材料从弹性状态过渡到塑性状态的开始,确定开始塑性变形时应力的大小和状态,另一方面,它确定了材料复杂应力状态下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