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为军之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6851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一,为军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材料一,为军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材料一,为军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材料一,为军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材料一,为军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一,为军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一,为军之道(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为军之道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

2、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

3、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湖北省广华中学XX届高三文科综合测试历史部分24、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2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中枢权力机构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发展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这一过程使中国古代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相权分散,皇权加强B.行政部门减少行政效率提高C.相权独立,皇权受制D.皇室家事与政府国事相分离A长江

4、流域商业最发达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C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D黄河流域商业落后于珠江流域2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28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性的;是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列归纳正确的是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越雷池一步了。”材料反映了A封

5、建王朝的复辟B共和政体面临挑战C“一票共和”的实现D巴黎公社的失败30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31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6、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32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有句名言:“没有什么比认识到我们生来是为了正义更能让我们变的崇高了,法律不是靠我们的意志而是依靠其本性来实施的。”该言论()A是古罗马法律律令系统化、法典化的总结B是对罗马帝国万民法精神的理论阐释C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的理论源头D是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础33“为了解决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内部以及他们同罗马居民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逐渐形成一套万民法。所谓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它是罗马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罗马国家用强制力保证实行的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

7、法律。”下面对材料中万民法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适用于帝国境内所有居民B标志着罗马法走向成熟C主要维护罗马公民的利益D.进一步协调矛盾巩固统治34、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A英国成为日不落的大帝国B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D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35、罗斯福提出了新“四大自由”,即

8、:言论、信仰、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前两项是旧四大自由的合并,在西方已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增加的核心就是“免于匮乏”的权利。从此,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从这一观念出发,罗斯福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作出的重大举措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16世纪中叶,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开始派传教士在广州附近、澳门传教,后利玛窦等来华,先后在肇庆、韶州、南京、南昌、北京等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方式是知识传教,他把带到中国、或在中国自制的奇器有西洋镜、自鸣钟、地

9、球仪、干罗经、世界地图及精美的油画圣母像等,公开展出,吸引乡绅、官僚士大夫,所宣传的西学涉及天文、历算、地理、数学等方面,这都与中国社会特别是君主专制需要有关。明末清初,西学传播范围,主要限于士大夫中间,如徐光启、李之藻、扬廷筠、王征、王锡阐、杨文鼎等,他们与传教士合译了许多西方著作。1775年,耶稣会被解散,西学传播第一阶段结束。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等材料二: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东来,是第一个新教来华传教士。?揭开第二阶段西学东渐序幕。鸦片战争结束后,传教士的活动从南洋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从1843年到1860年,香港的各通商口岸出版西书434种,其中宗教类329种;属于天文

10、、地理、数学、医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有105种。这一时期,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动的了解、吸纳西学,有的以独立身份参加译书工作。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文化渗透从沿海向内地更大范围扩展。从1860年到1900年,各种新式学校、教会医院以及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量涌现,西学影响扩大到社会基层。由于洋务运动兴起,政府开始主动吸纳西学,翻译、介绍西方兵工文化、科技技术,成为中国输入西学的主体部分。甲午战争后,为救亡图存,以进化论为灵魂、以革故鼎新为主题的书籍、各种变政历史、亡国历史、维新传记纷纷出版。四十年中,共译西书555种,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应用科学、游记、杂记、议论等。1

1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到1911年清朝覆亡,是西学东渐的结束期也是高潮期。这一时期西学的影响极大地扩展,并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译书的数量极大;内容上以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为主转为社会科学所占比重加大,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的著作成为革命志士的神圣经典;方式上从以前直接翻译引进,变为由日文转译,转口输入西学为主要途径。摘编自吴小如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的相比,有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12、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洪武七年定卫所之制。.明初卫所军士的来源,大抵可分为“从征”、“归附”、“谪发“、“垛集”四类。明代军士地位十分低下,因为“谪发”作为卫所军士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有相当数量。.因此“人耻为军”成为当时人的普遍认识。明朝中期以后,军职冒滥,占役严重,军士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卫所军士逃匿日多。卫所军士别立户籍,称军籍。军籍属于都护府,民籍属于户部。卫所军士不受普通行政官吏的管辖,在身份、法律和经济地位上都与民不同,军和民截然分开。材料二明朝中叶以后,.实行募兵法。募兵无特殊户籍,虽领饷银,但不世袭,也无固定驻地。正统二年,使募所在军余、民壮愿自效者,陕西得四千二百人,人

13、给布二匹,日粮四斗。这样的民壮属地方军,系招募而来。最初,募兵只在军事需要的情况下进行,而且多充实沿边军事力量。嘉靖以后,明朝便以募兵为主力,卫所军只留虚名,置而不用。?万历末年,女真族在东北崛起,因辽东用兵,明政府因此募兵更多,国库日绌。募来的兵未经严格训练,战斗力较差,又不能按时发饷,结果也是和卫军一样,逃亡相继。天启时,各地所募兵逃亡的日益增多。募兵制的弊端到明末已暴露无遗。以上材料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卫所制相比,募兵制在军士管理方面发生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简要评析募兵制。46-48略DDADBBCACDBB40.传播者主要是新教传教士;传播方式有译书、

14、报刊、学校、留学等多种方式;传播内容包含近代西方整个知识体系;受传对象达到社会各阶层;影响区域由通商口岸沿海内地;影响程度具有全方位、全局性、根本性;由被动传入到主动学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思想的不断解放;推动了政治变革和民主化进程;推动了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密切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41.【参考答案】相同点:经济近代化开始时间、开启模式大体相同。19世纪50、60年代相继开始了近代工业化的历程。原因:都遭受西方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本国改革势力的推动等。不同点:参考一:近代

15、化结果不同。日本基本上实现了向近代化的转型;而中国根本未能实现向近代化的转变。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对封建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而中国反而维护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制约了近代化进程。参考二:政治近代化时间不同。近代政治制度的确立相差20年以上,甚至达到50年。原因:清政府一直在维持传统的封建统治机构,而明治政府却是在废弃幕府统治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而日本商品经济发展,新的阶层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阻碍民主政治的建立,而日本文化没有传统负担,易于学习外来文化。参考三:近代化进程不同。日本的近代化是通过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同时进行;而中国则是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文化一步一步缓慢推进。原因: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势力根深蒂固,而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与改革力量的强弱不同;两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不同;国际环境不同。45原因:明代军士地位低下;卫所军士逃跑多,士兵缺乏;卫所制下对军士限制严苛。所以募兵制取代卫所制。评价:募兵制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一定程度缓和社会矛盾。但没有根本上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