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开题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5706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词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李清照词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李清照词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李清照词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李清照词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清照词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词开题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李清照词开题报告12篇二:李清照词的人生经历对其词风的影响开题报告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词风的影响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初中时接触过李清照的词,但未对其词风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南渡前后对其词风转变的影响,只是注重朗读环节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对创作风格未做深入的探究。高中在必修4中接触了两首李清照的词,一首南渡前写的醉花阴,一首南渡后的声声慢。通过初步的了解,发现学生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甚是不详,且对其词风的转变知之甚少。众所周知,学习一首诗,一首词,首先我们必须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2、的生平、生活、思想精神,只有对作者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才能深入探究他们的思想,认识他们的创作风格。单纯的读或写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目标,所以应该交给学生知人论世的学习观念,不再从字面意思理解或简单的翻译,而是听、说、读、写、探究、品味、鉴赏一起抓。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词风从“闺思闲愁”到“苦寂悲愁”的转变。2.让学生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词。3.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4.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对今后的古诗词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三.、课题的实践意义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词素以委婉、清丽、含蓄、深沉著称。李清照在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

3、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及情趣,词风活泼明快、清新自然,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也都是她的闺情名篇。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由婉约趋于含蓄深沉又贴激情豪迈,作品变成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情调低沉。如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

4、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研究她的词可以辅助教学,加深对其词风和思想的认识;其次,她是宋朝婉约派词人的代表,研究她的词也可以认识宋朝婉约词;再者,李清照的词中包含多种意象,而意象研究也是学好中国诗歌的必备课题,如她词中的梅、菊、桂、荷、海棠等花,还有物候和酒都是一些常见的意象,研究她的词必涉及这些意象的内涵,有助于加深对意象的理解;最后,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动手查阅资料,学会思考,学会探究。高中生最需要的就是探究的精神,而有的学生只会坐享其成,等待着老师说答案,或者遇到相似的问题就避难就轻,或是直接看参考答案,而本课题可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5、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帮助。篇三:开题报告贫困地区农村高中生励志教育实践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现状1.背景、意义高中阶段是人生觉悟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对中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最佳时机。但是长期以来,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社会环境和教育评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前和高中阶段并未能接受到相关领域的系统教育,致使很大一部分同学在高中毕业后还不能对自己的人生去向做出思考,对学习没有兴趣,对知识没有信仰,对人生缺乏高远的追求;更有一部分同学生命意识淡泊,不知敬畏生命,“自杀”、“他杀”等严重轻视生命的

6、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既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以上背景,研究本课题至少具有以下意义: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促使学生对人生的意义深入思考,将自己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联系起来,产生深刻的人生觉悟和高远的人生追求;促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转变“被学习”的状况;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策略,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新时期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和谐、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2.现状近年来,“励志教育”在我国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和国外尤其是美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美国20世纪以来已经拥有了诸如“戴尔?卡耐基”、

7、“奥格曼狄诺”和“拿破仑?希尔”在内的一批享誉世界的“励志教育”大师,建立了成熟的“励志教育”课程体系,使包括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和发明家爱迪生在内的许多著名人物受益,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我国截止目前还没有非常著名的“励志教育”代表人物,更没有影响巨大的“励志教育”课程。对中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实践研究的只有上海市闸北区第八中学刘京海校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推行的“成功教育”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组长王军教授创立的“三大步育人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但他们的研究是针对整个中学阶段进行的;单独对高中生“励志教育”进行研究的尚不多见,单独对贫困地区农村高中生“励志教育”进行研究的目前还是一

8、项空白。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1.核心概念的界定“志”者,“意”也。说文:从心,亦声。朱熹注:“心之所之也。”古代的常用意为志向、志气、意愿等。例如:“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后来“志”还引申出来“意志”的含义,例如:“志不强者智不达”,“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励”者,“砺”也。磨砺、振奋、劝勉之意;“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确立远大志向,也指对“意志”的磨练;“励志教育”是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和理论,通过系统的课程实践,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的人生觉悟,点燃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9、和坚韧意志,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2.理论依据成就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默瑞等人认为,人格的中心由一系列需要构成,其中之一即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促使个体表现出下面的行为:在较高的水平上达到某一卓越的社会目标。“励志教育”的内涵之一是激励被教育者产生生命自觉,追求高远人生目标。“成就动机理论”为“励志教育”的这一内涵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激励教育理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激励教育正是一种以唤醒、激励和鼓舞为主要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激励教育的种类有目标激励、榜样激励、

10、情感激励、自我激励、竞争激励和尊重激励等。这一理论为实施“励志教育”提供了主要策略。健康人格理论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健康人格是每个优秀人才必备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主要由高级的趣味、吃苦耐劳的品质、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坚强的意志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组成。这一理论既能保证“励志教育”的正确导向,也为“励志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标准。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学习与“励志教育”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中学生的“励志教育”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2.阅读与“励志教育”实践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在“励志教育”实践方面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3.开

11、展贫困地区农村高中励志教育现状调查,梳理贫困地区农村高中实施励志教育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问题;4.依据贫困地区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制定贫困地区农村高中励志教育实施计划,开发励志教育校本教材;5.依据贫困地区农村高中励志教育实施计划,全面实施励志教育,探索贫困地区农村高中实施励志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效策略。6.开展贫困地区农村高中励志教育环境建设研究。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以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为辅。2.研究步骤第一阶段:申报阶段学习与励志教育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理论;阅读国内外与中学生励志教育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国内外研

12、究的现状,完成本课题的申报工作。第二阶段:启动阶段整理与励志教育有关的理论;总结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已经取得的成果;开展贫困地区农村高中励志教育现状和环境调查,总结贫困地区励志教育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困难,制定贫困地区农村高中励志教育实施计划,编写励志教育校本教材。第三阶段:实施阶段依托所有的教育教学渠道,在三个年级部分班级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总结贫困地区农村高中实施励志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效策略,开展贫困地区农村高中励志教育环境建设研究。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依据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励志教育,在进一步实验的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和修正,提炼课题研究的核心成果,撰写结

13、题报告,发表系列论文,完成本课题的结题工作。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分工注:学科教学包括所有教学科目和研究性学习等;德育课程包括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等;活动课程包括讲座报告、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等;社会实践综合课程包括参观、访谈、工农业生产、社区服务等。所有实践环节不仅要有详细的实施方案、评价标准和实验报告,还要注意留存相关的实践资料六、主要参考文献2.李祖超教育激励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XX3.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XX4.高适马斯洛说完美人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XX5.林语堂励志人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6.环县一中校本教材扬起自信的风

14、帆m环县XX7.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XX8.邵敏基于榜样激励的青少年励志教育研究j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学位论文XX9.厉佳旭崔国久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XX,1210.王军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在曲阜一中全国第三届励志教育论坛上的主题报告jXX,6七、附录:1.人生觉悟的主要阶段在什么时候?人生的全流程,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时空整体的客观存在,但它明显地划分为几个阶段。把人生流程中生理年龄、人的成熟和发展过程以及主要内容的更替综合起来看,分为四个大阶段较为科学,每个大阶段内又分几个小段。自降生至18岁,我们称之为人生流程的补建期。如果说任何人对自己所获得的遗传因素、母体条件都无法选择,那么我们就可以降生为界。降生以前主要是获得先天的生理预应力,出生后社会环境便开始施加影响以造就其社会适应力,以使他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第二个阶段是成熟期,即1825岁左右,是充满理想、浪漫色彩和激情的青年期。这个时期,努力总结在补建期所得到的一切知识和社会经验、实践体会,中心任务是使自己初步成熟起来。这一时期有两个明显标志:一是初步形成世界观,即获得社会观、人生价值观,认识方法协调统一化,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