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从材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73770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从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从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从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从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从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从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从材料(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从材料XX届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说明: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2、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实行俸禄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2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B君主专制也体现民主性C皇帝权力经常受到权臣控制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3有美国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他们倾心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

3、的发言权。这表明A雅典的民主制是排斥精英的政治B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C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D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4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实质反映了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土地所有权变化D铁农具和牛耕推动生产效率提高5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材料认为A小农经济应为经济主体C政府应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西周实行“工商食官”D农、工、商并举6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

4、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材料可知飞钱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7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B佃农之间买卖频繁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8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

5、宋代的民营手工业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9龙、凤在中国传统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10明代“海上(松江府)官、民、军、灶(灶户,以煮盐为业的盐户,可以开垦政府拨给的土地作为服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这说明A某些地区形成了棉花专业化经营区域B植棉业已成为

6、国家赋税的重要支柱C农业生产普遍出现了多种经营的方式D明朝政府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11明朝谢肇淛五杂俎:“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材料表明当时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主要手段B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C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D“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财富观没落12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手工业者

7、缺乏人身自由B纺织技术垄断成为行规C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D纺织业由政府专营13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A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B.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C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D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1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

8、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对海外扩张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突显了企业家在海外扩张中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源16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D工厂

9、的规模不断扩大17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人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法国A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B.实现了政治民主与社会平等C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D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18太平军进入湖南后,湖南巡抚骆秉章未经朝廷允许私自采取减税措施,免征厘金和盐茶税、减征地丁银,由是军民大悦。“在出口货方面?,它们的数量和价值都大为增加,湖南成为我国首要的茶叶输出大省,而上海则成为首要的市场。”由此可见A太平天国领导人重视商品经济发展B清政府

10、认识到赋税沉重的消极影响C.湖南进行财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内乱D各通商口岸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日趋重要19费正清在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说:“(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他认为辛亥革命A结束专制统治B引发军阀割据C强化中央集权D实现民族独立20“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保证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A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B发动广州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C开辟井

11、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21XX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右图图为该名录人员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A八路军在抗战中一直发挥中流砥柱作用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22“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材料中“它”是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23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

12、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A为解放全国进行战前总动员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24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25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肯尼迪说:“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

13、危机之一。”赫鲁晓夫说:“我们从肯尼迪那里得到了无论是美国还是它的盟国都不能入侵古巴的保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表明A美苏化解危机使世界避免战争威胁C苏联有效遏制了美国霸权主义B.在美苏争霸中此时美方占明显优势D双方在解决危机中都取得胜利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3分,共50分。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

14、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钱穆国史新论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5分)材料二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神宗赵顶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有人认为宋朝二府三司制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趋势?(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