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79606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陕西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陕西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陕西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陕西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前221-220年),考点3 秦兼并六国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灭亡(8年5考) 【中考说明】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知道秦朝灭亡的原因。 一、秦兼并六国(识记) (一)背景(有利条件) 1. 战国以来,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盛的国家 3.人民渴望统一 4.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促进了统一局面的到来2012,19(1) 5.秦国采取了正确的外交和军事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东方六国统治腐朽和战略失误 (二

2、)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三)秦朝建立 1.经过: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秦王扫六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2015,13 2.时间公元前221年 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初步奠定了我国的疆域范围,秦统一后,统一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识记) (一)政治 1.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并确立了皇

3、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016,13 (2)在中央,设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分管行政)2012,19(1)、 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014,13;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设郡守,县置县令,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2016,13 (4)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2.作用: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

4、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二)经济 1.措施:措施统一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2.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商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对后世中国币制和计量单位产生了重大影响,(三) 思想文化 1.措施 (1)统一文字(小篆,后推广隶书) (2)“焚书坑儒”(焚毁秦国以外的各国史书和所有诗书及百家著作,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占卜和有关种植的书,坑杀方士和儒生) 2.作用 (1)有利于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5、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中国文字演变史上的一次大转折 (2)“焚书坑儒”一方面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 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另一方面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四)交通 1.措施:车同轨(拆除路障,统一车辆形制,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修驰道(修筑由咸阳通往各地的交通大道,加强了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2.作用 (1)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五)军事民族关系 1.措施 (1)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6、,抵御匈奴(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设郡县管理,为西汉时期进一步开拓西域奠定了基础)2016,13,(2)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设南海郡、象郡等 (3)兴修灵渠(促进了南北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作用:开拓疆域,巩固边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六)法律 1.措施:颁布秦律,刑罚残酷,如“族诛”“连坐” 2.作用维护了治安,巩固了统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严苛的法令滋生暴乱,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 (七)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三、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识记) (一)政治上,有利于政权稳固,维护国家疆域的统一,政府实行 统一法令保障人民生活,(

7、二)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民族关系上,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民族交融,巩固民族团结 (四)对外交往上,有利于与他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对后世,秦统一中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识记) (一)含义: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构管理、控制国家的政权。包括皇帝制、官僚政治和中央集权等内容,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位世袭,君尊臣卑等 (二)影响 1.对秦朝 (1)积极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

8、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消极 政治上,皇权专制容易导致暴政,滋生腐败 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钳制人民的思想,限制了创造力 2.对后世 (1)积极: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而且不断完善加强 (2)消极:形成了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和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 五、秦朝灭亡 (一)时间:公元前207年 (二)概况: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

9、,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抵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三)灭亡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严刑峻法;徭役、赋税、兵役繁重;“焚书坑儒”;秦二世继位后,统治更加残暴) 2.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考点链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P185):分封制(P4)、郡县制(P13)、行省制(P37)。 教材设问1.(部编教材七上)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

10、的交流与发展。,2.(部编教材七上)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1)政治:有利于政令的传达,便于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 (2)经济:有利于各地间的经济交流,便利了沟通。 (3)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拓展思考】1.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2.国家统一的启示。 (1)统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 (3)维护祖国统一和完成统一大业是我们的历史重任。,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

11、不同特点及出现原因。,考点4 汉武帝大一统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丝绸之路(8年8考) 【中考说明】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简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一、汉武帝大一统(识记) (一)西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8年,西汉灭亡 (二)背景 1.思想上:汉武帝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仍旧活跃,思想领域的不统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2.政治上: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出现王国问题,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3.物质上:经过汉初“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得到加强,使西汉有条件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2、4.社会现实: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严重,诸侯王、商贾势力大,边境不稳定等问题突出,5.个人因素:汉武帝雄才大略,奋发有为,积极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 (三)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四)措施 1.政治(1)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的实力 (2)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宗室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3)削弱相权。改变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4)实行察举制。崇尚儒学教育,培养后备官员;选用儒

13、生做官;推荐与考试相结合;任人唯才。(影响: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人才基础;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2018,19(2),2.经济 (1)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兴修水利工程,治理黄河水患 3.思想文化 (1)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011,19(2)2018,19(2)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影响: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2016,19(1) 4.军事民族关系 (1)派卫青、霍去病北

14、击匈奴,基本解决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部编教材),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并在河西地区陆续设郡,派兵屯田驻守,巩固北部边疆 (2)在西域设置“使者校尉”,管理西域2012,19(2) 5.对外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作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奠定了西汉王朝管理西域的基础;开拓了疆域),同时,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促使海上丝绸之路形成2012,19(2),(五)意义 1.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巩固了自秦朝以来开创的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使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

15、一 3.沟通了中原和西域各国的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六)评价汉武帝 1.功: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北击匈奴,缓解了匈奴对汉王朝北部边境的威胁,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改变“无为而治”的治国方式,提高了统治和治理国家的效率;扩大了国家的疆域和统治范围 2.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强化思想专制的同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统治后期连年征战,浪费了大量民力、军力和财力,税赋劳役繁重,影响人民生活 3.总评:从整体来说,汉武帝仍然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易错警示】秦朝采用的是法家思想,西汉前期采用的是道家思想,汉武帝以

16、后采用的是儒家思想。 【拓展思考】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汉初的“无为而治”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 (3)汉武帝采取一系列尊儒措施,如从思想上全面肯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的制定;教育上利用国家力量兴办太学,提倡儒学,初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 2.汉代“独尊儒术”对中国的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有利于思想统一,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一方面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钳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历史纵横】先秦至汉代儒学的发展。,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了“仁”,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了“仁政”学说,秦朝的秦始皇,“焚书坑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