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950407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PT 页数:324 大小:3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_第1页
第1页 / 共324页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_第2页
第2页 / 共324页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_第3页
第3页 / 共324页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_第4页
第4页 / 共324页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_第5页
第5页 / 共3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制定(3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015.01.30,主要内容:,一、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依据 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过程 三、案例: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保障 五、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一、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依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2号2009.1发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编制人才培养方案:,1.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

2、? 2.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结构? 3.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4.课程设置及安排? 5.实施保障?,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过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企业调研。使教师了解并认识、熟悉企业; 第二阶段:多次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使专业教师更细致的知晓了岗位的职责及任务,使企业兼职教师了解了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第三阶段:多次课程开发的校内阶段性汇报交流。完善课程体系,并使校内各专业带头人提高了专业建设的能力; 第四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明确并规范了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及培养的途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第一阶段,1、成立课程开发课题组 专任教师:4-8人 企业专家:3-5人 课程专家:1-

3、2人 2、学习提高 1)多次组织课程改革团队学习相关文件并进行大讨论。 2)参加行业协会会议 3)课题组成员召开正式会议不少于3次。,1)企业调研的内容,3.企业调研,2)调研的表格(主要),第二阶段:召开专家访谈会 1)访谈会。定期召开专家访谈会,确定出核心工作岗位4个,典型工作任务14个。 核心工作岗位: 汽车销售员 汽车维修接待员 汽车保险理赔员 二手车鉴定评估员,专家访谈会的流程,企业专家访谈会的表格,专家访谈会流程图 表1 会议日程安排 表2专家登记表 表3 实践专家职业历程表 表4 汽车领域的工作任务表 表5 专业核心岗位表 表6 工作任务汇总表 表7 工作任务描述表 表8 典型工

4、作任务汇总表 表9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 表10 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表 表11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表12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 表13 会议成果审定表 实践专家条件,2)课题组对会议成果进行总结 内容: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编制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任务群汇总表:,3)典型工作任务向学习性任务转化 课题组召开正式工作会议,初步完成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化的课程体系架构。 4)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课题组多次进行企业调研,召开会议探讨,形成了初步的基于工作过程化的课程体系。,填写表格:,表1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岗位(群)工作分析表 表2 汽

5、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表 表3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典型工作、职业行动领域专家评审表 表4 课程开发分析表 表5:专业课程与学习情境方案设计,课程中的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工作任务、技术程度由单一到综合。 课程培养目标来自于专业培养目标,各课程能力目标具有层次和递进关系。,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结构,课程纵向结构:从“开门”“进门”到“入门”的职业能力递进。 课程横向结构:从大学校园到职场、社会的综合素质培养。 课程内容结构:从“现实工作任务”到“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 课程组织结构:从“边教、边学、边做”到“独立、自主、创新” 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历程。 课

6、程功能结构:从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到“企业顶岗实习” 负起职业责任的角色转换。,第三阶段:多次课程开发的校内阶段性汇报交流 第四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三、案例:人才培养方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本内容: 1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 2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4.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5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2、“双师” 结构教学团队 1)聘请 “金牌工人”和“能工巧匠”为客座教授; 2)组织本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企业顶岗实践; 3)本专业教师100%拿到相关职业鉴定技能证书;,五、人才

7、培养方案特色,?,某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对象与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培养对象:符合中职教育条件的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毕业生 (二)专业名称(代码): 机电技术应用(051300) 数控技术应用(051400) 学前教育(160100) 汽车制造与检修(051700) 会计电算化(120200) 计算机应用(090100) 化工机械与设备(060400) 建筑施工与预算(040100) 市场营销(121000),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一、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要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将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进行技能的训练,最终体现就是专业

8、能力。具备胜任某一项工作专业能力的是成为合格毕业生的基础条件。 二、社会适应能力 1、掌握以职业道德为主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行为指南。 2、心理健康(心理调适能力) 3、公关或人际交往能力 4、法制观念,三、胜任某一项工作所需的身体(生理)条件 因专业的不同,对胜任工作所需要的身体(生理)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中职学生将通过训练具有相应的胜任某项工作所需的身体(生理)条件。 四、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具有的其他基本条件 除以上各项条件外,生存于社会所需的其他各项基本条件如适宜的恋爱观、家庭观,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技巧,防止不法侵害的能力,敬老爱幼观念等等,也将成为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五、 未来发展

9、的潜在能力 1、对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后要能够根据行业及社会实际,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判断,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向有所预测。 2、自我提高能力 中职毕业生应当不断进行提高,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中职毕业生不仅要有本行业深入钻研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潜力,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3、创新能力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事物的能力。,(二)基本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

10、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学习能力。 具有娴熟的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具备较高的从事企事业单位机电技术工作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 (二)学制:全日制三年、全日制五年,四、培养规格和知识、

11、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机电技术应用(051300) (一)专业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向传统的机械工业领域不断渗透,使得机械设备与产品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机电技术应用这样的专业方向。目前传统的机械设备与产品面临着更新换代,庞大的技术改造任务使我国机电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社会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亦呈上升势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光明,最近几年的人才市场上出现机电类人才短缺。 深入企业调研结果,以市场为导向,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邀请知名企业专家召开研讨会,调研的内容包括:机械行业及企业发展状况;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

12、及对应的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情况;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等。,通过深入企业调研,逐步了解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设置、专业能力等要求。 具体分析如下: 1.本专业的岗位需求 据企业调研和专家分析,在机电技术应用这个专业领域内,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一线管理、技术服务、生产关键岗位、生产、营销、维护、服务等相关工作位置,相应就业岗位有绘图员,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员,机电设备管理维修员,电气技术员,质量检验员,数控操作员,数控编程员,数控工艺员等。 调研还显示:企业中除了需要熟练的机电设备操作工;对于传统机电设备和高新技术含量高的设备维护和维修人员的需求也十分紧缺

13、。,2.本专业的工作任务 通过分析,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安排的变动性较大,一般企业对新进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的加工操作并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12年后,其中有一部分换岗从事设备维修(包括机械和电气维修)、机电设备的改造、生产现场管理和服务等;传统的岗位分工在现代化企业中,正在逐步地被灵活、整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机电综合性任务所代替,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排除,往往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计算机等综合性的技术。这就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与知识结构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需要他们有复合性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3.本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调查表明,企业对所需的人才,除

14、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外,几乎都提到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质量意识、自我学习、团队协作能力等,并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此外,对普通机加工、电气维修、机械维修和数控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对在计算机控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能力要求则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传统制造型企业则要求教低);另外,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发展后劲比较看重,而小型企业则普遍重视学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调研还发现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企业,对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 (1)对一线操作型和装配型的生产岗位,要求操作或装配的技

15、术熟练,具有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判断设备发生的故障现象,避免盲目生产造成设备的损坏。 (2)对维修、调试和产品销售后服务等岗位,要求仪表的使用、计算机测试、系统分析或产品故障分析的技术能力要强。 (3)中型及以上的企业,对机电设备的操作工,只要求能熟练操作,并知道基本的维护方法。但小型企业,对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等设备的操作工,要求既能根据加工的技术要求进行编程,又能熟练操作。,4.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将逐渐强化,只能熟练操作的“蓝领层”人才其比例将逐渐下降,而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熟练掌握

16、CAD/CAM技术的人才需求将会日益旺盛。这种需求将促使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工艺,具备由“蓝领”向“灰领”、“白领”、“金领”转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培养规格 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培养规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及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宽容心,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强,有良好的自信心、积极进取的精神。,2.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生活情操与美的心灵;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社会能力。 3.具有初步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能力;具有较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较强的机电产品装配和维护维修能力;具有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和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PLC控制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控制。 4.具有机电技术设备的调试、维修和技术支持能力;具有熟练进行产品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