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910361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结1、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局部地区污染:受到某些烟囱排气的直接影响;2、地区性污染:工业区及其附件地区或整个城市大气受到污染;2、大气a.按污染范围3、广域污染:涉及比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更广泛地区的大气污染;4、全球性污染:涉及全球范围的大气污染。污染、煤烟型污染:例如伦敦烟雾事件;2、石油型污染:例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分类b.按能源性质

2、3、混合型污染:由于燃煤或石油导致的污染,例如臭氧和烯烃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自由基等氧化物,可大大增加二氧化硫的氧化速率。、特殊型污染:由于工厂生产过程或者发生意外事故排放的废气。补充:大气污染形成具备的条件:大气污染源、大气作用、复杂地形、受害对象。3、全球大气污染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4、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通过降水迁移到地表,或者在含酸气团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直接引起酸沉降的主要物质是人为和天然排放的SOx和NOx,天然源全球范围内分布,人为源成地区性分布特点。5、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臭氧、氟氯烃等。它们浓度升高时,温室效应加剧,引起地球表面

3、和大气层下部温度升高。6、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及其它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烃、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7、酸雨: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降水中溶入了其他酸性物质,使pH值降到以下的降水。8、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9、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以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即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主要包括SO2、H2S、NO、NH3、CO、CO2、C1C10化合物、HF、HCl。其中气体状态污染

4、物二次污染物:是指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的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或者光化学反应,生成了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质。主要包括SO3、H2SO4、MSO4、NO2、HNO3、MNO3、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O3。10、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与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按空间分布可分面源:如一个居住区或商业区内许多大小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源;线源:汽车流。11、大气污染物浓度的表示:a.单位体积内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浓度用mg/m3或g/m3表示。b.污染物体积微量与气体总体积的比值,浓度用ppm,ppb,ppt表示。/m3与ppm的换算关系:ppm=/M,C的单位

5、为mg/m3。12、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三条途径:a.表面接触;b.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c.吸入被污染的空气。13、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定义: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补充:室内空气污染特点:积累性、长期性、多样性。大气能见度:是指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1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把环境空气质量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的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6、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标准。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其中,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类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k-k,jIk=(Ik,j+1-Ik,j)+Ik,jk,j+1-k,j15、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将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计算出来后,取最大值未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则该污染物是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API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b:收到基与空气干燥基的对比:收到基表示的是实际燃料,包括全部水分和灰分;而空气干燥基表示的是在实验室

7、正常条件下放置后失去部分水分的燃料,即是:收到基包括外部水分而空气干燥基不包括外部水分。由于煤的外部水分是不稳定的,因此空气干燥基的成分比收到基的成分稳定,用空气干燥基评价煤的性质更准确。19、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3T”:温度、时间、湍流度。温度条件:应达到燃料的着火温度;时间条件:燃料在高温区的时间应超过燃料燃烧所需要的时间;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混合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的湍流度。适当控制四因素:空气与燃料之比、温度、时间、湍流度20、理论空气仅由氮和氧组成,其体积比为:=。21、过剩空气量:超过理论空气量而多供给的空气量;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Va与理论空气量Voa之比定义为空气过剩系数,

8、一般大于1。22、发热量:单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发生的热量变化,即在反应生成物开始状态和反应生成物结了状态相同的情况下的热量变化,称为燃料的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包括燃料燃烧生成物的水蒸气气化潜热。低位发热量:是指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仍然以气态存在时,完全燃烧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1、大气: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总和。2、传统的大气污染控制方式:吸收、吸附、催化、燃烧、冷凝。3、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臭氧层位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4、环境空气: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5、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

9、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6、大气污染系统: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科技社会空气质量的改变不便利、国际争端、健康危害、自由减少、花费增加、新技术7、大气污染研究内容:大气污染来源、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物的大气层行为、大气污染物的影响、立法和管理措施8、污染源:人为源:运输,发电,工业生产,工业和家庭的燃料燃烧,垃圾燃烧自然源:地理气象动物植物9、大气污染分类:气溶胶污染物:气体介质和悬浮在其中的分散粒子所组成的系统称为气溶胶。气态污染物: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A、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B、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

10、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10、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或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碳等,可以是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温室效应的影响: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生态影响,农业变化。酸雨:在清洁的空气中被二氧化碳饱和的水PH为,故将PH小于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11、光化学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12、烟雾的健康影响:能见度下降,心肺问题

11、,抵抗力下降,促进癌症扩散,刺激眼睛,刺激呼吸道,支气管炎。13、酸沉降: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SOx和NOx,在大气中形成硫酸或硝酸,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沉降。分为:干沉降和湿沉降14、大气污染控制方法:清洁过程和清洁产品持续发展的能源政策建立联合工业基地15、大气污染的危害:影响人类健康损害财产影响大气能见度1、污染控制方法:促进扩散、通过技术改进减少排放量、末端治理技术。促进扩散:抬高烟囱间歇式控制方案:极端或特殊条件下应用。关闭工厂、更换燃料、减少产量。重新布置工厂通过技术流程改进减少排放量:流程改进:选择最经济的控制方案,改变燃料,改变行为。源头治理。2、资源回收利

12、用3、污染物的最终去向:回收利用、燃烧、填埋。4、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和装置的设计:典型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包括:气体收集装置、控制装置、气体输送装置、管道、烟囱。5、大气污染控制设备中的气体流速:经济流速:使动力花费和设备维修管理费用最低的流速。经济流速一般在1218m/s。6、效率和穿透率:7、均相和非均相污染物:即单一污染物和混合污染物,颗粒物属于非均相污染物。9、燃烧:多数污染物来自于燃烧过程。CxHy+(x+y/4)O2xCO2+(y/2)H2O燃烧热:如果将一定量的燃料和恰好将其完全氧化的氧化剂完全反应,然后将燃料生成的产物降低至反应前的温度,将有一部分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这些能

13、量称为燃烧热。完全燃烧的因素:3T原则:温度、时间、混合度。燃烧的分类:直接燃烧,热燃烧,催化燃烧。10、管道输送系统的设计:总压力损失=摩擦压力损失+局部压力损失。计算管道压力损失的目的:确定管道直径、确定压力损失、选择鼓风机和电子引擎吸收1、吸收:指某物质通过相界面从气相转移至液相溶剂中。2、吸收原理:被吸收的污染物必须能溶解于液体。气液之间的连接的污染物取决于其溶解度。吸收后的吸收剂必须被处理:解吸3、吸收的目的:回收可利用的物质、去除有害物质4、化学吸收的优点:液膜吸收系数增大。增加吸收组分的溶解度并减少其平衡分压。填料的有效表面积增加。5、化学吸收的步骤:溶质A从气相扩散到界面溶质A

14、扩散到液相反应物B扩散到液相溶质A于B在反应区进行反应产物从反应区扩散到液相6、化学吸收的传质速率计算吸附1、吸附的定义: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一种或数种组分浓集与固体表面,而与其他组份分离的过程。吸收与吸附的区别:吸收是气相组分从气相转移至液相中,而吸附是从气相转移至固体表面。吸收用于去除或回收气体中浓度较大的有害或有用成分,而吸附用于去除一般方法难分离的低浓度有害物质。2、吸附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物质。吸附剂:能够附着吸附剂的物质。3、下使用吸附工艺的条件:浓度很小污染物不能被氧化在密闭空间内净化空气污染物有毒4、物理吸附:由于分子间范德华力引起,可以是单层吸附,也可以是多层吸附。特征:吸附质与吸附剂不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过程极快,参与吸附的各相间常常瞬间达到平衡。吸附为放热反应。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吸附力不强。5、化学吸附:由于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化学间作用力引起,单层吸附,需要活化能。特征:有很强的吸附选择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