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87994 上传时间:2017-09-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 ,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 ,触犯“人主之怒” ,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实有八千里之遥,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时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悲歌痛苦,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 ,而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

2、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 )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三、四句自抒“除弊事” ,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诉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 ,而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 ”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 “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诗) ,何

3、况天子更在“九重天”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 “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于是联想到前路的艰险。 “马不前”三字,露出了英雄失路之悲。结语沉痛而稳重。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秦师有“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 ,一诗一文,可称双壁,很能表现韩愈思想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 ,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

4、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 “夕贬” “九重天” “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 ,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 “云横雪拥” ,境界熊阔。 “横”状广度, “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严谨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 “肯将”之类)等;同事亦有诗歌的

5、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 和诚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咏煤炭 明 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第一句:咏煤炭点题。第二句: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 “春浩浩”承接“阳和”, “照破夜沉沉 ”,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

6、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第三句:“ 铁石” 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第四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7、于谦是一个名族英雄,也是关怀人民的政治家,写诗只是他的余事。但是他爱国忧民的心怀,却在诗中有鲜明的表现。他青年时代写的咏物诗石灰吟说:“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种甘愿为祖国人民利益而自我牺牲的精神,在七律咏煤炭中也有同样动人的表现。咏煤炭是一首咏物诗,这首七律诗的首联,先以“乌金”称煤炭,再以“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借指煤炭,足见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并极言其埋藏之深,储藏热量之大。颔联“爝 火 燃 回 春 浩 浩 ”一 句 形 容 煤 炭 燃 烧 给 人 们 带 来 温 暖 , 就 像 春 回 大 地 一般 。 “洪 炉 照 破 夜 沉 沉 ”

8、一 句 写 出 炉 火 火 势 之 大 能 够 冲 破 沉 沉 的 黑 夜 , 显 示 了 大 手 笔 的大 气 势 。 颈 联 象 征 意 义 丰 富 , 寓 意 甘 于 为 国 家 利 益 而 自 我 牺 牲 的 人 , 乃 国 之 根 本 , 民 之福 星 。 此 句 自 然 还 有 另 一 层 意 思 : 朝 廷 必 须 依 靠 臣 民 的 中 心 。 尾 联 诗 人 借 所 咏 物 表 达了 为 了 老 百 姓 能 享 温 饱 , 愿 意 像 “出 山 林 ”的 “乌 金 ”一 样 熊 熊 燃 烧 自 己 , 淋 漓 尽 致地 表 现 了 诗 人 至 死 也 要 为 国 家 出 力

9、的 丹 心 。这 首 托 物 言 志 诗 , 表 达 了 于 谦 爱 国 忧 民 的 思 想 及 甘 愿 为 国 为 民 出 力 献 身 的 高 风 亮节 。 诗 歌 还 蕴 藉 体 现 了 于 谦 清 正 廉 洁 的 品 行 , 政 绩 卓 越 的 才 华 。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确实一个出色的词人。尤其是南唐亡国之后,他沦为阶下囚,词的境界顿时阔大了许多。虽然写的是个人的家国之痛,却带有某种普遍意义,抒发了人生失意的共通的感受。他感伤亡国的

10、词作,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词为主的窠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感慨遥深,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本篇是李煜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他的絶命词。写于李煜被俘入宋后的第二年(977 年) 。相传后主于生日晚(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毒酒,把他毒死。降王多遭惨害,这一点,天资聪颖、好读书的李煜不会不清楚,那么,为什么已处于刀俎之上还要这样不顾一切地宣泄亡国之恨呢?词中说“朱颜改” ,实际是江山改,也就是亡了国。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主,一下子跌落为阶下之囚。他失去权势,失去欢乐,也失去自由,甚至可能随时失去

11、生命,犹如从九天之上坠入万丈深渊,落差这么大,怎能不激起汹涌波涛。这波涛是愁、是恨、是悲,也是悔(他曾对前来探望的故臣徐铉说,后悔当初杀了直言进谏的大臣潘佑和李屏) 。这亡国之君的特有情怀,都凝聚于他喜欢的词篇之中。所以,王国维称赞李煜词是“以血书者” (意思是作者的心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 ,实非过誉。而且李煜以词抒情时,总是直抒胸臆,自然率真。我们把李煜的词与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人的词比照着读,一个突出的感觉是:李词是从心中的自然“流”出来的,而周邦彦、姜夔等人的词则是“做”出来的。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里活动。 “春花秋月” ,人多以为

12、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像人问“往事知多少” ,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 ,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 “小楼昨夜又东风” ,缩笔吞咽。 “又东风”点明他们降宋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感

13、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放笔呼号,是一声深沉的慨叹。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他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认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出清而深挚的感情。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他遥望南国慨叹, “雕栏” “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友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昔日宫殿已斑驳褪色,面目全非了。 “只是“二字的婉转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

14、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对比。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 , “又东风”三字翻回头与首句“春花” “何时了”相呼应,而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应第二句“往事知多少” 。下面五、六句,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相对比。在这六句中,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 “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咏,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折传出。最后,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

15、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这最后的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法国作家谬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纯粹是眼泪。 ”李煜的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