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的分离读书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872279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实的分离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名实的分离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名实的分离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名实的分离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名实的分离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实的分离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实的分离读书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名实的分离读书报告硕士学位课程作业课程名称:论文名称:乡土中国读书笔记学生姓名:黄艺学号:XX学院:贸易与行政学院专业:行政管理课程成绩:任课老师(签名)乡土中国读书笔记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它与费教授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的性质不同,它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是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它包含着一系列抽象出来的概念。例如:“面对面社群”、“差序格局”、“社会继替”和“社会变迁”等。乡土中国共有14篇文章,分别讲述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

2、着和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社会秩序、无讼、无为政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求。一脉络梳理乡土中国是一本从实验经验总结出的理论框架,所以在读完之后,梳脉络理解这种费教授书中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一种特具的体系”十分重要。在我看来,乡土中国一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社会结构的格局、礼治秩序及四种权利中国社会的乡土性1、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性从表象上来说是乡下人离不开泥土,正因为乡下人离不开泥土,所以在人和空间的关系上是可以说是不流动。乡土社会“生于斯,死于斯”的特征更加体现了其乡土本色。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乡土社会的特点是

3、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他们所生活的的环境里没有陌生人,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天天见面。乡土社会是一个礼俗社会,在这里人们没有具体目的的聚居在一起,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这便有别于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人依法而治,是人们为了要完成什么任务而结合的社会。乡土社会还是一个“无法律状态”的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信任就是规矩。2、文字下乡:从空间阻隔来说明文字的不完全表达。文字下乡一篇表面上只是在为乡下人的“愚”辩护,其实质上是在说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本色。本篇通过说明文字语言的间接性,不完善性工具性来说明乡土社会里无需文字或语言就能表情达意。“特殊语言”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文字

4、和语言是现代化的工具,而乡土社会的本质是乡土性,两者相互排斥。3、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阻隔中具体进一步为乡下人的“愚”辩护。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时间上的阻隔致使离不开社会中的人,需要学习和记忆,社会共同的经验和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它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而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生于斯,长于斯”的结果是世代的黏着,在熟悉的地方,熟人中长大,祖辈的经验可以满足需要,只需要你在无需不断累积。反复在同一定型的环境中生活,记忆都是多余的,文字也

5、不例外。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在发生变化之后,字才能下乡。社会结构的格局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和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差序格局是以己推人。例如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已己推人,也就是中国人的独特的“和”的个性。因而,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和人联系中发生意义。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在这种差序社会里,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

6、定拿出什么标准来。差序格局”在血缘和地缘上都有相似的体现,在亲属关系上就是家族和男女有别的社会异性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社会结构结局家族在乡土社会中家没有严格的界定,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但无论差别如何,结构原则上都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其主轴:父子之间,婆媳之间,配轴:夫妇。当家扩大到代族和部落,其功能不止于生于而赋有生活、经济、家教等复杂的功能。家的基本功能是生育乡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文化观,男女关系避免感情的波动,以维系社会的稳定。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

7、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三)礼治社会与权利结构1、礼治秩序礼在中国现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礼是古代社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法治是依靠国家的权利来推行,礼是靠内化了的行为规范来推行。礼治社会并不是文质彬彬的。礼即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治注重修身,注重克己。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这也正是讼师在乡土社会中没有地位的原因。2、权利结构费孝通教授在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名实分离中分析了四种权利形式:一是在社会冲突中发生的横暴权利。而是在社会合作中

8、同意权利。三是在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利。四是社会变迁中所发生的时势权力。传统的权利结构在现在化的进程中已是“明日黄花”,法治的推广让社会更加公平合理,但是传统的观念或多或少也影响着我们,加上法律的滞后性,或许这正是法律与道德常常还会起到冲突的原因。二感想:1、中国社会的乡土性与我国文化改革的关系前面已经谈到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虽说费教授是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来,且时隔数十年。但是,我认为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中国是一个五千年历史的大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着历史的主体地位。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的农村人口。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并且艰辛,直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才

9、进入了城市化的加速期。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是由外力推动的,然而文化却是内化了的,是不易改变的。因此,可以这么说,中国社会仍然具有乡土性。乡土社会是一个“无法律状态”的社会。人们在熟悉的社会里长大,以“礼”作为规范遵守,人们自我约束,无需讼师。人们的道德法律又是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然而,在法治社会中,是依靠国家权力来推行,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依照执政者的个人喜好以及亲疏关系来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公共事务。这与传统便造成了冲突,也是法治推行,特别是在农村推行的阻力所在。中国的法制建设有别于西

10、方的“自然演进型”,它是一种“权威推进型”法治变革模式。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郑重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1999年3月,“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被庄严地写入宪法,即形成现行宪法总纲的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的法制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渐推行的。而国外的法制建设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在系统的法治环境中逐渐趋于完善的,是由社会推动的。国外的法制建设自然没有文化上的阻碍,而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的滞后,致使文化成

11、为了法制建设的“后腿”。文化改革呼之欲出。毛泽东曾指出,“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不仅要迅速摆脱经济上的穷,也要摆脱文化上的白”。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好的文化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坏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是彰显国家软实力的标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文化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意义进一步凸显。2、社区分析的研究方法费教授的后记中说:“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社区。因为联系着各种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有时空的坐落,这就是社区。每

12、个社区都有它的一套社会结构各制度配合。总之,现代社会的一个趋势就是社会研究,也称作社区分析。本书中,费教授就采用了社区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人们生活的时空坐落,来研究各种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结构。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通过研究它的活动载体来间接研究它本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读书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阅读书目:乡土中国指导老师: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中国南京一、读物简介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费孝通作者简介要了解一

13、本书的主题思想和揭示的现象或道理,就要去了解书的作者及其思想观点。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县城(旧属苏州府,今为松陵镇)的富家桥弄。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江苏吴江人。1936年夏,费孝通去英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1938年回国后费孝通继续在内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农村、工厂、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出版了调查报告禄村农田。1944年费孝通访美国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

14、清华大学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学术的道路是清贫的,学术的道路同样也是艰辛的,但是真正的学者从来都是安于清贫,在艰辛的学术道路上披荆斩棘,传承人类宝贵的知识财富。费孝通先生用他的一生见证了一代学人的风范,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社会学这门外来的学科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本书是费老学术上的成功之作,更是使后学者领略了社会学的魅力所在,进而使社会学在中国真正做到了面向大众,为学术推广铺平道路!二、读书段落笔记与总结本书从十四个部分来阐述中国的乡村。第一篇乡土本色。开篇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是中

15、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依靠土地,同时又被土地所束缚。在本章中费先生用中国与美国的乡下做比较。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费先生把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归纳为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的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中国还有一个特色落叶归根。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也开始有所改变,在此,费先生用了一定的篇幅来阐述这一变化。第二章文字下乡和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都在阐述文字下乡有没有必要。文字下乡这一章中,重点辨明了人们通常认为乡下人是“愚”的不正确,乡下人不识字并能说乡下人是愚的,愚是指智力上的,而识不识字是后天培养的。他们也许是文盲,可是在农村社会实践上却是能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