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计划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851148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同创新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协同创新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协同创新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协同创新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协同创新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协同创新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同创新计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协同创新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XXXX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主管部门(公章):牵头单位(公章):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二O一年月日信息表概述1.建设背景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3.前期培育组建情况4.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5.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一、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近中期发展目标整体发展思路重点建设任务三、申报基础与培育组

2、建情况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注: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注:包括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平台、基地整合,现有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四、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新的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实施周期与年度计划安排五、中心组织管理保障与政策支持组织机构与职责管理运行方式骨干人员介绍六、政策支持与保障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

3、措施注:包括部门、行业、地方、高校等已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以及已有的各类国家级基地和教育部平台等希望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总体经费需求与测算依据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注:部门、行业、地方、企业、985工程、211工程以及高校自筹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等表1:专项经费总体使用计划注:须扣除筹措经费中可解决的部分后,详细说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八、预期成效科技产出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社会贡献可持续发展能力九、其他需说明的问题十、高校、地方或行业组织的自评意见十一、主管部门意见十二、国家、地方等有关部门意见十三、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注

4、:主要包括协同创新体组建与分工协议、联合牵头单位协议、已开展机制体制改革的文件、相关行业/地方/企业/国际/其他社会支持的证明、在研相关各类科研任务清单、现有人员名单、培育组建阶段的代表性成果与实施成效证明以及其他材料等关于协同创新研究与进展情况的综述【摘要】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合作的情况,分析了协同创新和“XX计划”的内涵及意义,并尝试提出高校协同创新合作的几点思考。【关键词】高校协作创新联盟一、协同创新的背景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来,“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985工程”,

5、推进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XX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为了落实胡锦涛同志的指示,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二、近年来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建设进展情况自“协同创新”和“XX计划”提出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号召,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密切加强同科研机构、企业联系,探求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力求进入第一批“协同创新计划”的名单。目前,已

6、经有部分由重点院校牵头的协同创新中心已经成立,并制定了申报计划,有的还尚在建设研讨过程中。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1.“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XX年4月19日在北京成立,该中心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为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实效的意见和建议;将为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咨询和决策支持。2.“中国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由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三所高校作为发起和牵头单位,XX年5月7日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筹备研讨会。该中心将以我国独特的地域地质环境条

7、件为背景,以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协同创新机制和体制改革为核心,以理论和技术创新为先导,面向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国家需求,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通过多学科交叉与渗透以及“政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构建地质灾害防控领域协同创新的新机制与新模式,创建该领域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解决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3.“恶性肿瘤防治协同创新中心”由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筹建,XX年5月4日建设研讨会在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召开。会议对如何创新

8、人事体制改革;如何解决平台、设备等创新要素的共享问题;如何有效开展与国际高水平肿瘤防治机构的实质性合作,解决国际高水平人员到中心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对申报总体思路达成了一致看法,努力进入第一批“协同创新计划”的名单。4“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由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筹建,XX年5月14日建设研讨会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该中心就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作物的相关科学前沿课题开展研究,还就“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筹建工作达成共识。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1.“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X

9、X年4月19日在北京成立,该中心将构建高水平的跨学科研究平台,从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研究视角出发,开展对社会问题的综合研究,为中科院学部开展相关战略研究、建设国家科学思想库提供支撑,是中科院实施“开放兴院”战略的重要举措。2.“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XX年4月23日交通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就两校合作共建“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签署协议。该中心的成立将协同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开展文化创意产业高级人才的培训,整合文化创业产业的相关要素,与相关方面合作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体,力争将中心办成集科研、培训、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起到引领西部、辐射全国

10、的示范作用。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1.“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XX年4月6日上午,由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共同打造,以空间信息工程重大创新为目标的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在西安成立。该中心将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积极探索与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促进航天领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协同创新研究的科学大平台。2.“中国油气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由中国石油(来自:写论文网:协同创新计划)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

11、油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等四所石油大学组成,并取得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三家公司的支持。XX年4月9日该中心筹建方案研讨会在中国石油大学举办。该中心将充分发挥石油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充分利用石油高校已有基础,汇聚社会多方资源,以协同创新推动石油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石油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3.“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XX年2月28日,由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发起,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科技部共同指导下,由六家高校

12、及交通运输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业共21家单位共同组建的“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联盟将按照“自愿平等、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工作,围绕解决绿色运输体系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以长江黄金水道绿色航运综合技术、公路交通高效运行与安全保障技术、现代智能与绿色航运关键技术为三大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三大协同创新平台。4.“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XX年04月10日由中南大学承办的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启动仪式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13、盟成立大会在长沙举行。中心是我国首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主要依托中南大学环境学科与冶金学科,并整合有关优势学科共同建设,以中南大学和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其他33家代表性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成立了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中心的组建对推动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湘江流域乃至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将发挥重要作用。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1.“三峡库区中药产业协同创新(重庆)中心”由西南大学发起,由市教委、市科委共同指导,在重庆市新药创制战略联盟组织下,由国内外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

14、业共同筹建。中心将依托该校,并整合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太极集团、重庆科瑞制药、重庆希尔安药业、重庆华森制药等新药创制联盟理事单位开展工作。该中心建立后,将围绕新药研发、中药资源综合利用、前沿技术攻关、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在5年内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中药大品种2030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中药大型企业集团23家,年产值过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5080家。此外,5年内中药产业产值将超过300亿元。2.“江西XX计划”为了促进江西省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江西高校的创新能力,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引领和支撑创新型江西的建设与

15、发展,江西省决定实施“江西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用4年时间建设40个“江西XX协同创新中心”。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六个一”工程的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有效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转变高校创新发展方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通过建立一批“江西XX协同创新中心”,加快高校机制体制改革,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逐步形成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三、关于协同创新合作的几点思考国家强化重大战略引导,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由国家科研基金委员会负责立项引导,促进政产学研之间协同创新。各种高级科研基金委员会每年主动设计若干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协同创新项目,整合高校科研力量,给予学科交叉研究更多立项支持,关心和支持高校教师自主设计的项目,鼓励自主协同创新,以培育更多的前沿交叉研究领域及其领军人物;教育部利用管理优势,适当整合部分高校科研资源,建立若干能面向所有直属高校的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建立面向直属高校乃至全国高校的资源共享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