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河缆索吊装施工方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851040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河缆索吊装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跨河缆索吊装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跨河缆索吊装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跨河缆索吊装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跨河缆索吊装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河缆索吊装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河缆索吊装施工方案(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工程简介1、编制依据1.*大桥施工图设计文件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3.路桥施工计算手册4.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5.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6.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7.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2、工程说明本工程是*跨越渠江的一座特大桥,其主桥为双飞雁中承式拱桥,边跨主跨边跨为:65+256+65,主跨为钢管砼桁架式悬链线无铰拱,边跨为工字型钢筋砼无铰半拱;其广安岸(以下称西岸)引桥为6跨30米预应力钢筋砼连续T梁,其前锋岸(以下称东岸)引桥为1跨30米预应力钢筋砼简支T梁。其下部构造中0#为重力式

2、U型桥台;1#、2#、3#、4#、5#、6#、9#为桩柱式桥墩;7#、8#为主桥墩,采用桩与大承台结合;10#为埋置式肋板轻型桥台。0#、1#、2#、3#、9#、10#均在陆地上,施工较为简单。而4#、5#、6#、7#(主桥墩)、8#(主桥墩)均在水中,施工较为复杂;为保证顺利施工,在4#、5#、6#施工时采用搭设钢管桩平台与冲击钻机钻孔桩结合;7#(主桥墩)施工时采用圆形钢围堰;因8#(主桥墩)靠岸很近,采用筑岛围堰。为保证水中施工机械设备、材料等(如圆形钢围堰、钻机、钢筋、砼)运至指定位置,故设置两套35吨缆索吊机用于空运机械设备和材料。第二章 缆吊施工方案1、缆索吊机系统简介*大桥下部结

3、构水中部分采用缆索吊施工,根据现场条件和后面的施工计算,该缆索跨分布由西至东依次为:134.56m+510.5m+77m。设两组主索,一组主索为8根39(637S+FC),每根破断拉力为860KN的钢丝绳,另一组主索为4根56(637S+FC),每根破断拉力为2003KN的钢丝绳;两组主索中心间距为20.2m;每组主索上设两个跑车和2个吊点,每个吊点设计吊重30t,两个吊点能够承受60t的吊重。主塔架采用贝雷架拼装组成,西岸主塔架布置在1号与2号桩之间离2号桩5米处,塔高左49米、右52米,主塔下33米截面为8组贝雷桁架片,上19米截面为6组贝雷桁架片;东岸主塔架布置在9号与10号桩之间离9号

4、桩5米处,塔高左46米、右43米,主塔截面为6组贝雷杵架片。主索地锚:西岸地锚位于公路后山腰上,地质情况好,基本为弱风化砂岩,采用桩式地锚;东岸地锚位于土基上,地质清况较西岸差,采用桩基承台地锚,主索直接捆绑于桩头上。主索:一组采用8根39 (637S+FC),另一组采用4根56(637S+FC),牵引索:采用26钢丝绳走“2”的方式穿绕,相应两岸各锚碇前配10t牵引卷扬机各两台,全桥共4台。为了使同一主索上的两台跑车同步运行,在两跑车连两根22的短钢丝绳。起重索:采用19.5钢丝绳走“6”的方式穿绕,两端分别缠绕于两岸的起重卷扬机滚筒上,一个跑车对应一套起重设备。2、缆索吊机施工流程根据设计

5、文件,结合本工程实际,确定本项目缆索吊机施工过程如后:方案确定基础施工拼装主塔主索安装牵引索、起重索安装试 吊缆索吊机调试试 吊正常吊装运输缆索系统拆除主塔拆除缆索吊机流程图69缆索吊机施工过程示意图3、缆索起重机设计根据设计文件,可知实际吊装重量为35吨,本缆索起重机按起重量为36吨设计。3.1缆索系统3.1.1主吊系统设计1、主吊装系统选索及布置主吊装系统主跨径510.5,后锚端跨径分别为134.56m(西岸)、77(东岸)。西岸后锚端其水平线夹角7.297,东岸后锚端其水平线夹角27.351。2、缆索吊机设计参数及计算结果 3、卷扬机选择4台5t慢速滚筒卷扬机(线速度恒定)起吊; 4台1

6、0t慢速滚筒卷扬机(线速度恒定)牵引。3.1.2吊具设计拱肋吊装系统吊具包括缆索跑车、起吊滑车组、吊点分配梁、吊点、夹具等结构。全桥布设二组主索,每组上设置两套吊具共计4套。吊具数量、规格汇总如下表。 1、缆索跑车设计设计依据及技术指标 承重主索839mm及456mm;起吊索19.5mm. 跑车轮直径与主索直径的关系D/ d=400/39=10.3及D/ d=600/56=10.7(一般要求D/d在1015范围内)符合要求,因此跑车轮直径取400mm 及600mm。 单个跑车承受的竖向力T223.2KN 各部位应力安全系数K2.0 滑车的滑轮内嵌入柱式流动轴承跑车结构设计(跑车结构设计另见附下

7、详图)2、起吊滑车组设计设计依据及技术指标 起吊绳走线数8线。 起吊绳直径19.5mm。 滑车组直径与起吊绳直径之比为D/d=250/19.5=12.8 (一般要求D/d在1015范围内)符合要求,因此滑车组滑轮直径取250mm。 滑车组滑轮内嵌入柱式滚动轴承 滑车组承受的竖向力为208.2KN 各部位应力安全系数K2.0起吊滑车结构设计(起吊滑车组结构设计另见附下详图)。跑车吊点示意图3.2索塔系统3.2.1索塔塔体的组拼设计索塔设置于两岸,索塔强度和稳定性通过计算满足使用要求。3.2.2索塔塔顶索鞍的设计及布置1、索鞍布置索塔塔顶索鞍包括吊装主索、牵引索、起吊索等索鞍。所有索鞍均采用单轮滚

8、动结构形式。在贝雷横桁架索塔塔顶采用I25c工字钢铺设成两层分配梁,在工字梁上按相应的位置安置索鞍,并将索鞍与工字梁固定。 索鞍布置结构见塔顶构造图。2、索鞍设计设计指标及技术标准(以吊装主要受力控制设计) 主索直径39mm及56mm(现以最不利的情况考虑) 单索垂直压力T159KN及T322KN 索鞍轮直径D与主索直径之比为:D/400/3910.3及D/600/5610.7 滑轮嵌入轴承式滑动轴承 索鞍轮接触应力安全系数K12.0 滑动轴承钢销抗剪安全系数K23.0索鞍结构设计(以吊装主索索鞍为例)索鞍结构见上图。3.2.3缆风索的布置横向抗风索采用19.5的钢丝绳,在吊装索塔的左右两侧各

9、布置四组(每组219.5钢丝绳)。一端系与塔顶,一端与缆风锚碇连接。缆风索单根19.5mm钢丝绳的初张力为50KN。3.3主索锚固系统3.3.1主索地锚总体设计1、地质条件西岸地锚位于公路后山腰上,地质情况好,岩石裸露,基本为弱风化砂岩;东岸地锚位于土基上,地质情况较西岸差,组成由亚粘土、弱风化砂质泥岩、弱风化砂岩为主。地表面至地下2至5米为亚粘土,力学性质较差,承载力低。2、基础类型及锚固方式主索地锚基础型式根据吊锚所在地质情况,西岸采用桩式地锚,东岸采用桩基承台地锚。主索索股锚固方式桩式吊锚主索套在承台上部的桩头上。3、主索地锚总体布置(见总体布置图)4、主要材料混凝土:采用25号砼。钢材

10、:、II级钢筋。3.3.2地锚基础设计1、设计荷载主索锚碇基础设计荷载及内力表: 2、地锚结构设计尺寸设计(见下图)锚块构造影响锚块尺寸的主要因素有:主缆拉力、锚固框架安装标高、锚索布置等。在根据以上因素初步拟定其结构尺寸后,进行主缆力及自重作用控制截面的抗剪能力验算,并结合地形与上部构造物等因素,对构造进行细化,最终确定锚碇尺寸。4、施工方案4.1.1缆索起重机构成及功能缆索起重机由缆索系统、主塔和稳定系统组成。缆索系统由主索、牵引索、起重索、跑车吊点及主地锚等构成;主塔由塔脚、塔身及索鞍等几部分组成;稳定系统由前后风缆、侧风缆、八字风缆及风缆地锚等构成。1、缆索系统整体布设:根据缆吊计算,

11、全桥共设两套吊装系统(单套起重量36t)。主吊系统4个吊具按承重30t设计。缆索系统的主索采用8根39钢丝绳及4根56钢丝绳,设计吊装重量为36t。每段构件由一套两吊点抬吊,两点间用钢丝绳连接,确保两套牵引系统同步运行。主索道上的两个吊点串联后由一套牵引绳联动,串联间距为拱肋的捆绑点间的水平距离,牵引索采用26钢丝绳走2线,两岸各用一台10t慢速双筒卷扬机作牵引动力(一岸收,另一岸放),循环牵引。承重主索:塔架主跨为510.5m,后锚端跨径分别为134. 56m(西岸)、77m(东岸)。全桥共设两套主索吊装系统,由1套839mm钢丝绳及1套456mm钢丝绳组成,单根长度为820 m,重载垂度为

12、上游L/13.8及下游L/13.8,空载垂度为上游L/18.5及下游 L/18.3。钢丝绳抗拉强度为1700Mpa。起重系统:每套主索上布置2个吊点,全桥共4个,每个吊点采用19.5的钢丝绳(抗拉强度为1700Mpa)走8线。钢围堰节段用两套主索系统上的4个吊点抬吊。每个吊点采用1台8t慢速双筒卷扬机作动力,全桥共4台。牵引系统:全桥共四个跑车,每个跑车采用26的钢丝绳(抗拉强度为1700Mpa)走2线作为牵引。每个跑车采用1台10t慢速双筒卷扬机作动力,全桥共4台。主索地锚:两岸主索地锚均采用桩式地拢,地拢横向间距20.2米。全桥共设4个桩式地拢。2、主塔主塔架采用贝雷架拼装组成,西岸主塔架

13、布置在1号与2号桩之间离2号桩5米处,塔高52米,主塔下33米截面为8组贝雷桁架片,上19米截面为6组贝雷桁架片;东岸主塔架布置在9号与10号桩之间离9号桩5米处,主塔截面为6组贝雷杵架片。塔顶设索鞍平台。主塔用于支撑缆索系统。3、稳定系统主塔稳定系统由前后风缆、侧风缆、前后八字风缆及风缆地锚等构成。前风缆布置一组(每组219.5mm)钢丝绳,后风缆布置两组(每组228mm)钢丝绳;侧风缆布置一组(每组219.5mm)钢丝绳;前八字风缆布置两组(每组219.5mm)钢丝绳,后风缆布置两组(每组219.5mm)钢丝绳。总共16根缆风索用于稳定主塔。4.1.2缆索起重机的安装及试吊1、缆索起重机现

14、场平面布置现场总体布置分为缆索系统、稳定系统、主塔,其中缆索系统包括主索、起重索、牵引索,稳定系统包括前后风缆、侧风缆、前后八字风缆及风缆地锚等,主塔包括基础、塔身、索鞍。其布置图见附图所示。2、缆索起重机的安装在施工方案或批后方可进行本道工序。塔体安装:主塔由贝雷片组成,在安装地点采用扒杆直接分片叠加拼装。缆索安装:采用细钢丝绳带动粗钢丝绳来回牵引的方法安装缆索。先将存放在西岸6.2的细钢丝绳人工坐船牵引到东岸(注意此时必须绕过塔架顶索鞍)进10t起重卷扬机,西岸联结26的牵引索;利用东岸10t起重卷扬机收紧6.2的细钢丝绳带动26的牵引索进10t牵引卷扬机(此时东西两岸牵引绳均绕过塔顶的牵

15、引轮并两头全部进入卷扬机);最后利用西东两岸10t牵引卷扬机来回牵引其39mm及56mm的主索,这样缆索就安装完毕。缆索安装完成后利用卷扬机及滑轮组收紧主索直到安装设计垂度后扣紧主索,这样缆索起重机就安装完成。3、试吊本桥缆索起重机(单机)最大吊重36t,试吊时先对单组缆索起重机进行试吊,然后进行整体试吊,试吊时按照如下原则进行:试吊时采用分级逐步加载,每次试吊分四级进行,即按设计吊重的25%50%75%100%逐步加载,即试吊重为9t,18t,27t和36t(不含吊具重量及配重)。每次荷载起吊后持荷时间不得小于 10分钟,须进行全跨范围内的行走,同时对两岸索塔监控观测,含动力系统(卷扬机)测试,以及各部位结构件的观测并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