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977921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进程的调查研究首先,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从小,我就生活在农村,所以我对农村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农村先由农民要交农业税后到政府补贴农民,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一个大跨越,他标志这中国农民缴纳皇税的终结,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经济差距。但是,六年过去了,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都落后城市一大截,情形不容乐观。这几年,我先后到贫困地区,发展较好的农村,还有沿海地区去调查研究,特别是今年暑假,我去过重庆巫山,重庆铜梁,广东珠海,在这几个地方考

2、察。农村,农民的情况大不一样。首先,重庆巫山县农村地区,农民没有其他产业发展,依旧是传统的人力耕作,农作物不能实现产业化,特别是偏远地区,居住的人口依然很多,每个农村家庭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方式,要想祖祖辈辈脱离贫困,只能外出打工。重庆铜梁县的情况要好的多,城乡之间的差距正最逐步缩小,农民以不仅仅只是在家务农,也有条件搞副业。如居住在该地区的农民可以搞猪肉养殖、可以开车赚钱、还可以把自家的农产品拿到街上去买,多种致富的路子,供当地农民去选择,去发现。为了扩大市场容量,由当地政府主导,几个镇联合主持,共同制定的市场秩序,镇与镇之间轮流维持市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赶场,今天我在这个镇里面买东西,明

3、天我就在那个镇买,以保证生意的稳定。通过此项政策的实施,繁荣了乡镇企业,特别是富足了农民。而广东省珠海农村发展更是健全,他的发展一接近城市了,珠海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即沿海地区,依靠制造业出口,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下面,我想重点谈一下西部重要城市重庆。因为我的家乡就是重庆,以小见大,了解重庆,也就可以了解整个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自重庆直辖以来,我市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主城区,区域扩大最为迅速,城市化进程前所未有的加快。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严重,还有各县农村之间的差距也日趋严重,重庆因多山区,发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也是困扰重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原因。重庆在破除城乡二元经

4、济结构及城乡一体化之中具体发展有这样几个措施:一,建立全市高速公路网,加强重庆各县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如去年,才开通的渝巫高速,重庆原来到巫山要十个小时,现在只要五个小时。二,扩大县级规模,辐射乡镇地区,缩小农村与城镇的经济发展差距。三,有条件的县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在今年暑期,我特别到重庆铜梁县去考察。农民已改变了传统的用耕牛耕田,人力收割稻谷的方式,而是用现代农业机械。但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密集度高,从现实考察以及农民算经济效益中发现,在农民劳动力价格极端便宜的一个长时期中,农民还不愿意更多采用机械,这个农业准现代化过程还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进入完全意义的农业现代化时代。比如:

5、外地专门来的收割机队,以每亩一百 160 元的价格收割,当地农民很少接受。据收割机队表示,在此价格基础上,铜梁县财政局补贴过收割机队,但当地农民,情愿自己人力收割,也不愿出这个价格。在考察铜梁县农村地区我采访过很多农民,请他们谈一下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感受,多数农民回答是建设新农村就是把分散的农村居民集中到一块。我认为,国家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对农民的宣传还不到位,也就是说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对他们吸引力不够大。他们不认为自己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多大好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清楚什么是新农村建设以及新村是怎样一副面貌。我建议,国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对象是农民,应该让农民充分享受到知情

6、权。让农民参与进来。起码应拍摄一个新农村建设广告画面。广告描绘的是建设新农村以后我们的生活质量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收入水平是怎么样的,我的工作方式还有医疗卫生,保险跟原来又有什么区别,这些都应该让农民知道。如果让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而不是被迫让农民接受新农村环境的改变,我相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要顺利的多,也快的多。我想新农村并不是把分散居民集中起来这么简单,也不仅仅是把崎岖不平的梯田推平那么简单。新农村建设他是一种农村全新的生活模式,他不像广东省珠海市那样把农村地区直接改造为城市。那样不符合国家建设的需求,也不像美国乡村那样建立大规模农场,跟建立大工厂没

7、什么区别,那样不适合中国国情。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就是一种使土地利用率最大化,工作效率最大化,单位土地产量最大化,它体现的是城乡和谐以人为本发展思路。归根结底,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进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君不见,我是亲身体验农民工作之辛苦,生活之艰难。在考察铜梁县农村地区那几天,我特意与当地农民一起到田里耕作,用人力一刀一刀的收割稻谷,从早上六点一直到下午七点,因稻谷成熟在八月份,正是夏季天气酷热的时候,顶着烈日在田间工作八九个小时,实在是苦不堪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这个意思吧。李昌平先生曾给总理上书:“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果其然也。铜梁县在重庆市各县中,应

8、该是经济水平很好的县了,农村的情况还比较好的,至少当地农民可以搞各种副业。与之相对的是巫山县,年财政收入不足一个亿,人口 60 万的贫困县。农村又多是山区,水稻全部是梯田式,完全人力耕种。因此,在这个地区要实现新农村建设,难度无疑要大的多。也就是在今年暑假,我于巫山县福田镇,一老农民交谈,祖祖辈辈都离不开这片土地,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看来,要真正实现人民生活富足,以及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在这交谈中,我也询问了关于国家建设新农村的看法,回答是竟不知为何物,令我大为失望和感慨。联想到有些富足的地区,农村早已实现城乡一体化,有的地区正在实现,而这片土地的人民似乎都感受不

9、到这些变化。不难想象,如果不给这些地区政策上,以及资金上的扶持,城乡之间的差距必将越来越大,矛盾也必将越来越突出。城市剥削农村,城市与农村对立,这是私有制和生产水平相联系的历史现象。由城乡分割、对立到城乡结合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共同趋势。我国建立起起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私有制为基础的城乡对立已经不存在。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和某些政策上与工作上的失误,致使工农分割、城乡分割的局面还改变不大,还是二元经济结构。目前,我国还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矛盾,在产值构成中,工业与农业的比重虽然已由五十年代的 25:75,改变为目前的 90:10.工业化显具规模,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的农民有

10、九亿。可见,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不是同步的,这也是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重要标志之一。从世界各类型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口构成演变的历史趋势来看,一般都是城市人口比重越大经济越发达,相反,则经济比较落后。城乡一体化中最本质的关系是工人与农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关系。而城乡差别的矛盾所反应的实质是城乡间巨大的物质技术水平的差别与劳动生产力率的差距。这必然也表现为城乡间相对收入的差异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就产业而言,就是要按照马克思所指出的,工农业在经历过“合分”之后,实现在新的基础上、现代工业物质技术基础上的重新结合“农工结合”,逐步消灭工农差别,实现农村城市化基础上的城乡共

11、同富裕与繁荣,逐步消灭城乡差别。我国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应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起有利与城乡协调发展的新体制,缩小城乡产业间巨大的物质水平差别和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显然,要实现上述目标,单靠农村的自我努力,是不够的。在产业政策上应把工农业放在各自应有的地位上,贯彻“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促使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现阶段,首先应调整工农业发展过度和投资比例;第二要调整工农业产品间和农业内部产品间不合理价格比例;第三要加强城镇建设,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建立大中小配套的城市体系。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在考察铜梁县农村过程中,有一部分农民把农业变成副

12、业,把其他收入作为主要收入,即我们在促进农民致富过程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走兼业非农业道路。兼业经营会提高农民家庭内部劳动力的利用率,保证农民家庭就业的相对稳定性,使农民获得多样化的收入来源。但由于我国农民兼业化不是在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半给小规模土地经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的兼业化会抑制土地的适当集中,阻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也会影响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而且随着非农业收入的提高,难免有些农户会把农业变成副业,如上述我所说的铜梁县农户的例子,对土地实行粗放耕作,或进行掠夺式经营,甚至“抛荒”,这样的生产经营方式极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目前这种兼业化不应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标

13、模式,仅是一种过渡模式,应尽量创造条件使剩余农业劳动力形成“分离式”转移,促使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进而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破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破除二元经济结构,关键在于均贫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而办法就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这方面作出了巨大成绩,转移了近 2 亿农业劳动力。人们原以为,今后的担子很轻了,但从另一组数据来看,其实任务依然严重。原因有三:一是农村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超过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二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三是工业因有机构成的大大提高,以致资本吸附劳动力的能力下降。中央党校周天勇、胡锋教授的研究认为:就业压力在未来的十几年中,比原

14、先的预见要大的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他们在研究报告中写道:“我们预测,从现在到 2010 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会保持 1500 万左右,20102020 年会下降到 1000 万左右,从劳动力供给来看,从现在到 2010 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在 3500 万左右,比我们经常认为的 2500 万要多 1000 万;20102020 年期间,年均劳动力供给在 2500 万左右。从供给和需求对比来看,从现在到 2010 年,就业缺口在 2000 万左右;20102020 年期间,就业缺口有所下降,但也在 1500 万左右。可见,未来 15年,劳动力就业缺口都在 1500 万以上,就业压力持续存在。

15、这是对我国劳动市场的一个基本判断(中国经济时报:2007-05-28)。”国外经验认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有二,即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 30 余年中,正是因为我们大力发展了第二、第三产业,才得以解决了近 2 亿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达 70%以上,只靠这两条途径,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任然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那么是否还有第三条途径呢?潍坊的现代农业模式明确告诉国人:是肯定的。通过查阅相关信息,我找到了答案,下面,我将介绍的是潍坊现代农业模式:时任中共潍坊市市委副书记郑金兰同志出版的“三农”手记透露出一个颠覆性信息:农业能富民,农

16、业在解决剩余劳动力方面也大有作为。笔者在潍坊 10 天实地考察所得的结论认为,郑金兰同志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这是今后 20 年或 30 年内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第三条有效途径,它同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同样重要。三个极具说服力的案例。案例之一。寿光市洛城街办事处屯西村,该村 727 户,2968 人,劳动力1750 人,耕地 2380 亩,人均八分地,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城郊村。人均收入6100 元,建大棚 710 个,占地 1550 亩,其余为粮田、林地。按传统农业耕种,只需 500 个劳动力即够,“剩余”出 1250 个劳动力都需要进城打工。但由于该村实行了现代农业,向农业深度发展,710 个大棚全种了蔬菜 60%为黄瓜,30%为西红柿,10%为其他精细蔬菜。全部为管浇水地,人工深翻一尺半黄瓜、西红柿全部上架。每亩地用工超过传统农业数倍。一个大棚除了要两个劳动力(一般均为夫妇二人)不分季节,全年投入,每天平均 10 小时以上,超过传统农业用工 45 倍。 511 月,每两天要雇一个外来工,全天下来合计 110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