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中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76063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哲学中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治哲学中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治哲学中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治哲学中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治哲学中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哲学中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哲学中的几个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政治哲学学习体会杨 玉 龙政治哲学是一门新兴的哲学分支学科。然而在人类的思想发展史上,政治哲学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被认为是政治哲学的开创性人物,我国古代的儒家、法家、道家都流传下来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宋惠昌教授所著政治哲学对政治哲学的研究具有“ 开新” 的意义。学 习这部著作,对政治哲学的实质、内涵、范畴以及当代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一、关于政治哲学与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的关系政治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自其产生以来,关于它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学术价值等问题一直有着颇多争论,争论的问题集中在政治学、政治科学、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这几

2、个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因而,了解政治哲学这一范畴的实质及内涵,首先应搞清这几个范畴的相互关系。1、政治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学者们认为,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政治学本身包含着两个部分,即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政治哲学以价值研究或道德研究为基本内容,是规范性的研究;政治科学则以对政治现象的经验分析为主,着重2政治行为的操作和实际政治问题的解释。中国政治学家俞可平指出,政治哲学属于政治理论的范畴,它主要研究政治价值和政治实质,是关于根本性政治问题的实质,是其他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 “政治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政治价值和普遍性的政治原理” 。2、政治哲学与哲学的关系。不少学者认为,政治哲学是哲学

3、的分支学科。西方政治学家,德国的利奥斯特劳斯是这种观点的重要代表。他认为:“政治哲学就是要试图真正了解政治事务的性质以及正确的或完善的政治制度这两方面的知识”。我国很多学者对政治哲学做这样的界定:“政治哲学是人们对政治事物的普遍性知识的探求,它是最高层次的政治理论,是政治学的元理论” 。“政治哲学就是政治认识论和政治方法论” 。那么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政治哲学是高明政治家的特殊思维方式、特殊政治行为原则,同时包含了政治家在政治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或者可以说,政治哲学反映了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品德的统一。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政治哲学是政治家的特殊“哲学 ”政治哲学。3、政治哲学

4、与伦理学的关系。有学者把政治哲学看作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古典哲学家那里政治学实际上包含在伦理学之中,政治与道德是分不开的。 “政治哲学在内容上与伦理学的联系,比伦理学与在传统上被看成是哲学一部分的逻辑学或本体论的联系更紧密”。 现代政治家们所十分关注的权利、义务、自由、正义等问题,与政治哲学有不可分的联系。许多认为是哲学的一3个分支的学者实质上是主张它是伦理学的分支学科的,因为从哲学上研究政治问题,在进行事实分析的过程中必然包含价值分析,也常涉及到道德分析,在这个意义上,政治哲学既是哲学的分支学科,同时又是伦理学的分支学科。综合几个关系的研究,宋惠昌教授认为:“所谓政治哲学,实质上就是政治学

5、、哲学、伦理学交叉综合的应用哲学”。他不仅从上述几个范畴相互关系的分析中,而且从政治哲学发展史的考察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比如我国古代、近代各个学术流派的大多数人文科学方面的著作,从其内容上看,几乎都既是哲学著作,又是伦理学著作,也是政治学著作,因而也可以说是政治哲学著作。从广义上讲,政治哲学就是政治学,也是哲学,还可以说是伦理学,而不能说一般的政治学、哲学、伦理学是政治哲学,这就是政治哲学的特殊之处。二、关于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是当代社会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恩格斯早于 1886 年在路德维希费尔 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和 1890 年在

6、致约布洛赫的书信中,就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作了详尽的、多角度的阐述。恩格斯指出: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其中各种因素发生着交互作用。既有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经济因素对社会历史发展进4程起最终决定作用,但不等于说只有经济因素才是唯一决定的因素。事实上,上层建筑诸因素也对历史发展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这一发展的形式。对于上层建筑诸因素反作用的性质,恩格斯以国家权力为例,分析到它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一是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加速经济发展;二是逆着经济发展方向起作用,阻碍

7、经济发展;三是暂时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向。很明显,第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大的损害,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在理论上是很清楚的,然而如何以经济为基础构筑政治上层建筑,决定意识形态,如何建造适合并推动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一道难题。宋惠昌在政治哲学一书中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 经济” 交互作用并形成一个社会有机体的思想,集中探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曾经出现的两种错误倾向,即经济问题泛政治化和政治功能的无限放大的倾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 政治经济”关联结构的重建问题。这一课题在当代十分重要。第一种倾向是经济问

8、题泛政治化。在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后的一个时期,前苏联和我国在“ 经济政治” 相互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严重偏差,都曾走上了经济问题泛政治化的道路,经济发展的主体、目标、战略、具体方式都趋于政治化,甚至经济生活本身也趋于政治化。通过经济问题的泛政治化,政治利益成为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标准。这种倾向在文化大革命5中愈演愈烈,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第二种倾向是政治功能的无限放大。表现在:离开发展经济这一基础性的条件,认定社会主义因素具有天然的道德合理性;国家等政治组织成为发展经济唯一的和至高无上的主体;群众运动和政治工作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政治演变成为社会发展的唯一自变量并趋于成为目的本身。由

9、于经济问题的泛政治化和政治功能的无限放大最终导致政治肥大而经济萎缩,国家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这一教训是深刻而沉痛的。由此提出一个“政治 经济”关联结构的重建问题。现代化的兴起和拓展遵循自身的演进逻辑,它要求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的社会政治组织、政治权力、意识形态等政治因素作用于经济活动的范围、规模、程度、形式和目的,确立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实现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相对分离,充分保障经济活动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个人自由和独立自主性。这是现代化的一般逻辑,这一逻辑与现实的社会主义逻辑发生着矛盾和冲突,引起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关于重建的基本途径和目标,宋惠昌教授提出要注意反对经济政治化的时候,又要注意出现

10、政治经济化的偏向,消除经济和政治弱势化的现象,尽快实现政治和经济的相对分化,型构一种合作而非合一、分立而非对立、分离而非隔离的政治和经济关联结构。唯有如此,才能现实地型构一种政治与经济良性互动格局,实现“强 政治强经济”的双赢模式。三、关于政治哲学和领导科学的关系6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政治现象进行本质研究和价值分析,这必然要涉及到对一个时代起重要作用的政治家的政治思维方式和政治行为准则,包括他们的战略思维特点,他们的政治远见、政治智慧和政治品德。对政治家概念最通俗的界定是:“政治家就是干部中最高层次的一种角色 ”。可见,政治家与高级领导干部是同一含义。政治哲学对政治家的研究内容和领导科学

11、对领导者的研究有着一定的联系。领导科学以领导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领导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其中领导者的行为和影响力是研究的核心。政治哲学所研究的是优秀的高层领导者的领导智慧和领导才能,二者有一定的交叉性。任何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价值观,即对政治行为有着对他们来说是理想的价值取向,对政治制度的理想形式,对社会政党或者政治家个人的政治行为规范有着最佳设计,对政治思维方式具有最佳选择。每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都有着高明的领导才能,这种才能是其政治品德和政治智慧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其政治哲学的精华。邓小平是 20 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哲学家。对邓小平的政治哲学思想

12、,宋惠昌教授在其另一本专著大政治家的思想和智慧邓小平的政治哲学中,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基本特点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开国元勋的雄才大略;中兴领袖的创新精神;高层决策者的卓越才能;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高智慧;磨难人生铸造的政治辉煌,这一归纳是高屋建瓴的。邓小平是中华人民共7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他始终站在党和国家领导的第一线,经历过胜利和失败,成功和危机的考验,经历过各种政治斗争的洗礼,有着治党、治军、治国的丰富经验。他力挽狂澜,打开了中国的希望之门,带领中国进入现代世界,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他领导了中国伟大的复兴改革运动,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设计师。对小平的政治哲学是他丰富的政治经验,高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政治品德有机统一的结晶。同时,邓小平非凡的政治魅力和领导才能也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科学增加了一笔宝贵财富。二 五年七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