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量课堂教学教的多与少魏丽丽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72821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掂量课堂教学教的多与少魏丽丽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掂量课堂教学教的多与少魏丽丽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掂量课堂教学教的多与少魏丽丽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掂量课堂教学教的多与少魏丽丽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掂量课堂教学教的多与少魏丽丽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掂量课堂教学教的多与少魏丽丽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掂量课堂教学教的多与少魏丽丽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掂量课堂教学教的多与少 陕西省子长县冯家屯小学 魏丽丽内容摘要:多和少,从来都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新课程也特别需要辩证思维,在新课改进行中,我们要把握课改理念的“神” 与教学实践的“形”之间的和谐统一。 “多”是由“少” 积累起来的,没有“少” 就没有“多”。如果我们能运用辩证思维,从哲学的高度来看课改,我们不必因为害怕走弯路而驻足不前。让我们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热心参与教研,真心热爱语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努力改造我们的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的殿堂。关键词:新课程语文

2、课堂教学教的 “多”与“少”一、用教材教的多一些,教教材的少一些教学不是如何教教材,而是如何用教材教,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创造性的使用。从教学论角度讲, “教教材” 旨在把教材(课文)当成教学内容,把理解和掌握教材当成教学目标;“用教材教”旨在把教材(课文)当成生成教学内容的例子和凭借。拓展、延伸、超越、创新教材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我并不反对拓展迁移,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不能为拓展而拓展,为迁移而迁移,为搜集而搜集。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抓住文本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联系点,全面辐射,巧妙拓展,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必定会生机无限,丰盈美丽。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辩证地处理教教材和用教材

3、教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教材这个例子,把它教好、教到点子上。对例子的拓展、延伸和超越、批判要基于例子,不能盲目为了追赶所谓的潮流,那样只会本末倒置。二、灵活发挥多一些,预设布控少一些成功的语文教学课堂绝不是“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的死水一潭,而是犹如驰骋千军万马的战场,瞬息万变,既不可预设,也无法布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 ”,能像电视台的优秀节目主持人那样,沉稳从容,临乱不慌,灵活应对各种“意外” 情况。而不是预先设计一套严格的操作方案,精心布设一个个思维圈套和知识陷阱,让学生顺从地往里面钻与跳,万一出现几个“出格” 的,便千方百计地进行循循善诱,请君入瓮。课堂是个流动变化的动态

4、系统,教学方案只是一个框架而已,无论怎样优秀的教师,皆不可能精确地计算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究竟会有那些“节外生枝” 出现,可见随机应变非常之重要。如执教春联一文,当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祝福”一词时,一个学生发问:“老师,为什么过年贴春联的时候,有许多人要把福字头朝下贴呢?”此时,这位老师首先表扬了这个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接着讲解了“福倒” 即表示“幸福已到” 的意思,然后追根溯源,利用学生们爱听故事的特点,讲述了一个“马皇后巧解倒福含义,使皇帝朱元璋免开杀戒,救助无辜老百姓”的故事。这一现场生成的教学环节,对学生既有学习兴趣的激发,又有探究意识的肯定,还包括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

5、真诚地倾听学生课堂上的声音,尤其是谈见解、说感悟、答问题的声音;要善于察言观色,仔细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言谈举止,尤其是心灵之窗眼睛所闪现的意味;要通过倾听与观察,及时敏锐地捕捉学生奇异的思维、闪光的思维、独特的思维,恰到好处地引发、催生、助长,引其爆发,促其撞击,使其迸射火花,做到“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 。三、读的次数少一些,读的指导多一些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也时常在语文课堂上看到师生“读” 的分量很重,很足, “读”的形式也非常之多:朗读、默读、范读、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轻声读、小组读、个体读、齐读但认真审视课堂上繁华热闹的多种多样的“读 ”,我们会

6、发现课堂实践也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生读的次数虽然很多,但老师对于读的指导却非常之少。如果说“读”这一课堂教学设计环节是教法的体现,那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则很难觅得踪迹。难道学生们读得都非常正确、流利、有感情,恰到好处,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其实,语文课的读也有技巧,这种技巧的指导是一种渗透。比如:音调的问题,速度的问题等。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

7、促进者的角色,深入学习各种读的技巧,适时教给学生读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各种类型的读,给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如:圈点阅读、质疑阅读、精读、浏览等,不同的学习目标可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可以抓住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等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四、师生对话少一些,生本对话多一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然而,在阅读实践中,许多教师没

8、有准确把握对话的实质,导致操作上出现偏差:只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满堂问答)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分组讨论) ,而忽略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读书实践)。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真正有效的对话呢?我们可以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通过个别读、默读、自由读、听老师范读、看画面想象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与文本进行自由对话、平等交流、真诚沟通。同时,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加深理解和体验。学生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自然就越丰富。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与教师、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求,师生对话才能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 五、学生练笔多一些,教师讲析少

9、一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 “动脑又动手,才会有创造。 ”课堂上理应让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语文教学是母语的教学,母语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语文,重要的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果课堂上只让学生一味地读、说,那么学生的情绪将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一堂缺少凝神静思的课堂何来智慧的碰撞?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 的顽症,重视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课堂小练笔。课堂练笔是一种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或预设或随机进行的写作训练。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语言训练方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只停留在纯客观的知识层

10、面上,它必须同时拥有心灵的感受和理性的解读,形成认知、情感和训练内容的对接状态。因此,能否把握时机,顺势而练,便是课堂练笔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1. 练在理解的深入处如王菘舟老师在执教二泉映月一课中对“坎坷” 一词的练笔:师:是啊,你把坎坷这个词语读成了长长的一段话。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地去看,这些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的样画面?你看哪,也许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因为他双目失明而撞上了一摊水果,你看到了什么?也许他在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来把你看到的画面形象写成几句话。 ”生 1:我仿佛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大雪纷飞的时候,

11、拿着胡琴在街上卖艺,当他不小心撞到小摊时,即使他说“对不起” ,摊主也不肯放过他,把他一天辛苦赚来的钱全部都拿走了。生 2:我仿佛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水果摊,虽然说了“对不起 ”,还是被人毒打了一顿。虽然围观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帮助他,只是在一旁讥笑他。生 3:我还看到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别人吃着团圆饭时,一个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拉着二胡,穿着破烂的单衣,吃着别人剩下的饭菜,睡在牛棚里,没有被子,没有床,没有枕头。生 4:在大雪漫飞的时候,只穿件单薄的衣服,在大街上卖艺。此时,人们都在家里烤火,吃着丰盛的晚餐,但可怜的阿炳只能在大街上挨冻受饿。还原词语意象的练笔,使本来相对

12、静态的 “坎坷”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赋予了强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 , “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 , “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坎坷” 一词的练笔,丰富了学生对阿炳这一人物视像的立体感和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认识,进入了“坎坷” 的意象世界。这个词语伴随着深刻体验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2. 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笔者在执教燕子专列一课时,以“假如你就是小燕子,你想感谢谁?为什么?”来统领教学全程,带着孩子去品读那一

13、个个感人的救护场面,去感受那浓浓的热爱生灵的高尚情怀,在最后讲读“告别” 一段时,安排了一个写的训练。这一练笔在教师的感情渲染中展开:“小燕子,你们就要离开这个国家了,就要离开那些不顾一切救护你们的居民了。此时此刻,你心里一定有许多的话要对他们说。拿起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忘记了这是课堂,忘记了这是学习,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说,我要写” 。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美好的情操,实现高质量的言语表达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谐同构。3. 练在主题的升华处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课后有个习题

14、:“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讲演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 ”学完课文后,不妨给学生一个做“ 总统”的时间,让学生写一写这份演讲辞。这样的练笔,能将思维引向深入,透过随机生成的文字,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生在直面文本的过程中感悟的多元和立体,同时也升华了他们对课文主题的进一步领悟。语文教材中,练笔点处处可见,只要我们敏锐地捕捉住这样的语言实践资源,并巧妙地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笔尖就会跳起顺畅的芭蕾,令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而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越来越精彩!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而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完善起来的传统的教学常规,又无法规范语文教学各个层面的操作问题。如何规范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达到学科教学的均衡与和谐,正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少教多学”参评教研成果掂量课堂教学教的多与少 冯家屯小学魏 丽 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