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人口特[1]..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9651023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人口特[1]..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劳动经济学+人口特[1]..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劳动经济学+人口特[1]..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劳动经济学+人口特[1]..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劳动经济学+人口特[1]..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人口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人口特[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 动 经 济 学 第二章 人口特征分析,郑 真 真 ,一、人口特征与人口过程 人口数量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性别结构 人口受教育结构 生育 死亡 迁移 二、部分人口统计方法简介 比例、率和比 队列分析与时期分析 假想队列方法 标准化方法 生命表及其应用,三、人口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作用机理 生育水平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宏观影响 生育模式变动对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婚姻状况变化 家庭结构和居住安排变动,人口数量,明确的时间和地区定义(由于人口在不断变动,一段时期的起始时点和结束时点的人口数不同) 时期平均人口,如根据人口普查结果,中国大陆2000年的平

2、均总人口为1,265,830,000人 用对应于时点的人口数表达,一般有年初人口(1月1日0时)、年中人口(7月1日0时)和年末人口(12月31日24时)。 在假设一年当中人口均匀变动的前提下,年中人口常被用作近似当年平均人口(如果人口均匀变动的假设不成立,这种近似会有较大误差),人口平衡方程,假设两个时点之间的人口数量与同时期的出生、死亡和迁移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P1 = P0 + (BD) + (IO) = P0 + NI +NM P1: 本年末人口总数 P0: 上年末人口总数 B: 本年出生人口,D: 本年死亡人口 I: 本年迁入人口,O: 迁出人口 NI: 当年自然增长人口,NM:

3、 净迁移人口 在已知总人口、出生和死亡人数的条件下估计人口净迁移的规模 根据已知总人口变动数量、出生人数和净迁移人数来估计死亡人数,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1949-2050 (单位: 千万人),中国人口每增加1亿人所用时间 1954-2005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动,注意: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变化滞后于人口总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各年龄(或年龄组)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年龄结构的描述:年轻型人口还是年老性人口? 平均年龄:墨西哥 21.7,法国 36.0(1995年) 年龄中位数:中国 1953年 22.7,2004年34.6 少年和老年人口比例:中国 1953年:0-1

4、4岁人口36.3%,65岁+人口4.4% 2004年:0-14岁人口21.5%,65岁+人口7.6% 人口抚养比 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人口抚养比越高,说明抚养非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就越重 中国: 总抚养比46%,少儿抚养比36%,老年抚养比10%,中国人口抚养比的发展趋势,人口年龄结构的图示(人口金字塔),2050年?,人口性别结构,性别比 =(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中国人口性别比,2000年 中国儿童性别比,1953-2000,人口受教育结构,教育存量 受教育程度人口占15岁以上总人口比例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估算: 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和中专12年,

5、大专15年,大学本科16年,研究生19年 1999年OECD组织29个成员国25-64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11.47年 2000年中国相应人群的受教育年限: 7.97年 教育指标的选择与应用:教育存量 vs 时期发展 受教育程度与年龄相关 比较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口受教育年限时需要慎重下结论,不同年龄的受教育结构,人口的其他特征:婚姻、民族、就业等,婚姻:未婚、初婚有偶、再婚有偶、离婚、丧偶 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5%。总人数超过5百万的少数民族: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 分性别的年龄别劳动参与率,人口过程:生育、死亡、迁移,民族,性别,婚姻状况,教育,

6、职业,收入,劳动参与,生育 死亡 迁移,总出生量:出生人数 受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影响 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变动趋势,生育水平的测量,人口出生强度 粗出生率=(时期内出生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 指在一段时期内(如1年)相对于该时期的平均人口,有多少新出生人口,用千分数表示 分母包括男性、儿童、老人,而不仅仅是育龄妇女 受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和婚姻状况分布的影响 不能客观反映生育水平的强度 数据易于获得,计算简便 出生率可高达40以上 19491970年间,中国的出生率基本都高于30 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下降,1980年已降到18 90年代又开始逐年缓慢下降,2004年为12.29,生育水

7、平的测量:一般生育率,一般生育率= (全年出生人数/年中育龄妇女人数)X1000 受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和婚姻状况影响 婚内一般生育率(在婚妇女生育率) = (全年出生人数/年中已婚育龄妇女人数)X1000 受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影响 年龄别生育率 年龄别已婚生育率,生育水平的测量:总和生育率,其中n为年龄组组距(通常为1或5),据估计,当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约在1.5-1.8之间,也就是说,如果所有育龄夫妇的生育行为与2000年的生育行为相似,平均每对夫妇一生所生育的子女不会超过两个。,总和生育率的意义,总和生育率反映的是一个假定妇女队列的生育经历,是一个时期指标,这个指标 不受妇女年龄结构影响(假定

8、各年龄组的妇女人数相等) 但仍受妇女的初婚年龄和生育年龄变动影响,生育年龄的推迟将降低时期总和生育率 由于该指标不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被更多地应用于描述人口在某段时期的生育水平 一个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为2.1时称为更替水平,即在一个年龄结构比较稳定的人口中,高于这个水平会引起人口增长,低于这个水平会导致人口的负增长,死亡水平的测量,粗死亡率 = (时期内死亡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平均预期寿命的含义:在调查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批同时出生的人预期平均可能生存的寿命 一般使用的是0岁平均预期寿命 该指标是以分年龄的死亡水平为基础构

9、成,排除了年龄结构的影响,适用于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 注意:平均预期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反映当前人口各年龄死亡水平的综合指标,具体到每个人未来的寿命则会有长有短;后者是已经死亡人口的死亡年龄平均值 主要影响平均预期寿命的是婴儿死亡率和老年人口死亡率,孕产死亡水平则对妇女的平均预期寿命有较大影响 平均预期寿命存在男女差异,一般情况下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部分国家人口预期寿命和男女差别,2004,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俄罗斯和乌克兰,印度 巴基斯坦 孟加拉,中国,日本,生育和死亡水平的变动与人口结构,稳定人口:如果一个人口的年龄别生育率与年龄别死亡率长期保持恒

10、定不变,没有迁入迁出,该人口总人数的自然增长率以及各年龄人数的自然增长率、粗出生率、粗死亡率将保持恒定不变,该人口的年龄构成将保持不变。 静止人口:一个稳定人口的粗出生率与粗死亡率相等,自然增长率为零。,中国人口生育死亡水平变动 1949-2003,人口变化的客观规律,人口转变 从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转变至并稳定在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状态 人口增长的惯性 人口负增长的惯性 人口的内在自然增长率 中国1950-2006,迁移和流动,粗迁入率 = (时期内迁入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 粗迁出率 = (时期内迁出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 粗总迁移率 = (时期内迁入迁出总人

11、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 粗净迁移率 = (时期内迁入与迁出人数之差/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发达国家年龄别迁移率模型,中国人口迁移模式:1995-2000,资料来源:严善平. 地区间人口流动的年龄模型及选择性. 中国人口科学,2004(3):30-39.,中国分年龄和性别的迁移率 2000-2005年,部分人口统计方法简介 比例、率和比 队列分析与时期分析 假想队列方法 标准化方法 生命表及其应用,比例、率、比,人口统计中最为常用的是描述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在人口中的比例 分子: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口数 分母:包括分子人数在内的总人口数 如果将具有特征A的人口数记为Pa,其他不具有该特征的人

12、口数记为Pb,则具有特征A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为Pa(PaPb)。 一定时期内的人口事件发生概率以率的形式表达,如某年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移率(注意:计算发生概率应当有足够大的样本量) 比(ratio),两个不同人口之比 性别比:男性人口对应于每100名女性人口的数量 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队列分析,队列又称同期群或同批人(cohort),指在同一时期经历了同一事件的一群人,如同一年出生、结婚、入学等 队列成员经历事件的时间量度有日历年份(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和时间长度(或称期间) 队列效应 列克西斯图:人口分析中的图示工具,6 5 4 3 2 1 0,年龄,1998

13、 1999 2000 2001 时间,年龄别概率,某年龄人群经历该事件的概率,如初婚概率 定义:在(x, x+n)内事件发生概率 q(x) = e(x)/l(x) 其中: e(x)为在年龄(或时期)区间(x, x+n)内发生的事件数,l(x)为在区间的起始端点尚未经历该事件的人数(请注意分母的定义),时期分析,研究对象:处于生命历程不同阶段的不同队列在同一时期的人口现象 目的:研究人口规模与结构等随时间的变化,综合反映该时期的人口现象,研究人口结构与人口过程的实际水平对人口综合指标的影响(如年龄结构、婚姻变动和生育水平对当年出生率的影响),6 5 4 3 2 1 0,年龄,1998 1999

14、2000 2001 时间,时期分析,队列分析,假想队列方法,队列分析的局限:需要一定时期的跟踪数据 在时期较长的情况下,难以操作 由于时间的滞后,队列分析的结果不能反映现实水平 假想队列方法:将多个时期年龄别率衔接,转换为一个综合指标,假定某队列成员的一生将与观察时其他队列成员的行为一致 假想队列方法的优点和局限 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组的行为,估计人口事件的规律性趋势 在有突发事件和突然变故时不能反映真实趋势,而且时期总和率会受到人口事件发生的平均年龄变动的影响 因此,假想队列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当前的人口状况,而不适用于推论未来发展,尤其在人口发展变动较大时,标准化方法,时期分析中常用“粗人口事件

15、率”,为该年人口事件总数除以当年年中人口总数,但这种粗率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极大影响 例如,2001年上海的粗死亡率为5.97,宁夏为4.84 标准化方法可以排除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 标准化方法将不同人口的年龄别人口事件率应用于一个“标准人口”(如全国人口),使不同年龄结构人口的指标可比,例:两个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比较(1),例:两个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比较(2),回顾,人口平衡方程 P1 = P0 + (B D) + (I O) = P0 + NI +NM 粗死亡率 CDR=D/P1000 D某时期某地区全部死亡人数 P该地区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 粗死亡率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 标准化方法的应用 年龄别死

16、亡率 nMx = nDx nPx 其中x为起始年龄,n为年龄组的组距,通常为1或5,生命表,纵向生命表:跟踪一个同期出生队列人群的一生,记录各年死亡人数,描述这批人在各个年龄的存活状况 时期生命表:利用假想队列方法,用某时期各年龄人口死亡数据编制生命表 生命表不会受年龄结构的影响 从生命表可了解某岁的人存活到更高年龄的概率 单递减生命表、多递减生命表、去递减原因生命表、多状态生命表,生命表的编制:构造生命表的指标,lx年龄x开始时存活人数( l0通常设为10万或1) ndx年龄(x,x+n)区间死亡人数 nqx年龄(x,x+n)岁人口死亡概率 nLx年龄(x,x+n)岁的平均存活人数 Tx年龄x岁以上存活人年总数 ex年龄x岁的平均预期寿命 nax年龄(x,x+n)区间死亡人口的平均存活年龄 nMx 按照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