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的学习规律的认识和知识总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20634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的学习规律的认识和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必修一的学习规律的认识和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必修一的学习规律的认识和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必修一的学习规律的认识和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必修一的学习规律的认识和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的学习规律的认识和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的学习规律的认识和知识总结(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必修一的学习规律的认识和知识总结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知识要点: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 9前 8 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 8前 6 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 “平原派 ”、 “海岸派”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二、梭伦改革:1、内容:“颁布解负令”

2、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三、梭伦改革的评价1、历史意义: 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2、历史局限: 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 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课标内容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

3、法的历史作用。知识要点: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 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

4、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综合国力:公元前 343 年,秦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各诸侯派人来称贺3、局限性轻

5、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4、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后世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改革不彻底,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特别是秦汉时期存在大量奴隶制残余。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知识要点:一、背景:1、东晋时建代国,拓跋珪建魏,统一黄河流域影响: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推动了畜牧经济向农业经

6、济的转变,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民族融合2、鲜卑文明与汉文明冲突,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广大农民赋税赋税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民族关系,激化矛盾3、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改革条件具备二、改革内容:1、创新制:制定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2、迁都:目的强化中原统治、避开鲜卑族旧势力;原都城偏穷、交通不便、不如洛阳;北受柔然威胁、南为经略中原3、移风易俗:汉服、汉话、汉姓、通汉婚、改汉籍三、评价:促进民族大融合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尊儒

7、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鲜卑游牧民族的农耕化 汉族人民生活的鲜卑化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知识要点:一、背景: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1)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2)极贫积弱局面: 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2、庆历新政:以整顿整治为中心,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推行一年多夭折二、内容:1、富国之法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2、取士之法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 改革官吏选拔3、强兵之法保

8、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三、评价:1、结果:新法被废止原因:新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失去宋神宗的支持新法推行中的缺陷2、变法的历史作用北宋积贫局面的改善: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上升,国库充裕北宋积弱局面的改善:军队战斗力增强,取得重大胜利第五单元 宗教改革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知识要点:一、背景:中世纪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和危机1、天主教地位:支配地位,大一统神权统治。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

9、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2、宗教“异端”思想含义: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蔑称实质:市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矛头:天主教会手段:利用宗教思想“异端” 表现:12 世纪法国纯洁派 1415 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 捷克人胡司思想及胡司战争影响:打击了天主教神权统治 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3、西欧向近代过渡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二、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社会原因根本原因: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政

10、治控制和经济掠夺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宗教改革直接原因:天主教兜售赎罪券(2)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因信称义圣经是信仰的惟一权威世俗的统治权力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4)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圣经翻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最终确立了“教随国定” 原则,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确立新教,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国的神权统治,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2、加尔文宗教改革(1)原因条件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加尔文深入研究圣经(2)内容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简化宗教仪式;提出

11、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宗教精神;主张“先定论” ,宣扬选民和弃民;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节制、忍耐等美德;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政权(3)作用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背景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天主教对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对教会情绪的不断高涨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2)内容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纳年贡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联系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保留天主教主制、基本教义和仪式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3)结果伊丽莎白一世进一步巩固了宗教改革

12、成果确立了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三、历史作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四、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知识要点:一、历史背景:1 必要性:(1)埃及国力的衰弱:奥斯曼素丹的政治、经济统治和马木路克的反动统治经济凋敝、政局动荡国力削弱。政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征服 派遣总督(帕夏) 建立近卫军 保留马木

13、路克经济:包税制埃及形势:恶化 马木路克的统治 经济凋敝 西方经济势力入侵(2)面临民族危机:英法列强的殖民侵略原因:埃及战略地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发展地需要条件:18 世纪后期埃及国力衰弱、局势动荡 英法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强大(3)埃及独立民族意识形成2可能性:阿里政权的建立(原因:埃及人民反侵略斗争和独立民族意识的形成;开罗三次起义,穆罕默德阿里取得政权(1805 年) ;阿里政权面临的形势:国外英国等西方列强侵略,国内面临奥斯曼帝国和马木路克反动势力的威胁)拿破仑在的近代化措施的诱导二、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没收不向政府纳税的包税人土地;没收了违规的宗教地产;废除包税制,

14、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改革赋税制度,征收单一的土地税;确定了土地私有制度2、促进经济发展(1)农业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经济作物; 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各地农作物的种植品种和面积;重要经济作物实行国家专卖制度;向贫苦农民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贷款(2)工业限制私营手工业生产,发展官办工厂;引进西欧国家的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创办民用工业(3)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 商业中心:开罗 地中海东部贸易中心:亚历山大3、政治内容 中央设立国务会议、咨议会 地方建立了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目地: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实质:维护专制集权4、文化创办学校,培养人才;聘请外国专家讲学和传授技术,选派埃及青年去欧洲留学;建立印刷厂、出版读物、翻译著作、创办报纸5、军事废除雇佣兵制度,实行征兵制;按照法国模式组织和训练新式军队 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三、评价:1、局限 建立并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农民和工人受到沉重的剥削和掠夺 残暴统治和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2、意义 结束埃及长期混乱,确立统一中央集权体制,奠定近代埃及民族国家基础。改革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进程,促进了文化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了埃及的独立与主权 埃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