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919092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013 年 9 月 二(2) 王月萍一、基本情况分析:本人今年教二年二班,本班现有 51 人,男生 28 人,女生 23 人。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经过一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口算能力比较强。还有少部分学生依赖心比较重,学习上缺乏自觉;如许慧茹、柴雨苒、梁爽、戴乐、史长辉、范逸秦等,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又有很强的惰性。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充分根据学生和班级的特点,培养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控制能力,从细微处入手,做到持之以恒;做好提优补差工作,特别关注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尽量缩短与优生的距离;争取让班级每

2、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本学期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整顿班风学风、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自信心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能正确地计算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正确选择口算和笔算。. 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

3、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并能熟记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各部分的名称,能利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调整为相等的数量,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理解简单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

4、时,初步体会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2. 初步认识多边形,能正确区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能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初步了解线段的一些特征,会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和米,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建立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个厘米). 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是不一样的,能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视图。2. 数学思考

5、方面。(1) 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 100 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 100 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2) 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 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

6、 问题解决方面。(1) 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2)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同,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3) 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3步学

7、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想法和做法。(4)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4. 情感态度方面(1) 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 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3)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8、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 100 以内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用学过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乘法的意义,熟记 16 的乘法口诀;认识和理解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在直观认识图形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线段,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掌握厘米、米之间的进率;四、教学难点: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灵活运用口诀进行乘法和除法及乘除混合的运算;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联系已有的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五、教学进度时间 进度与安排第 1 周 期初复习(4 课时+1 机动)4第 2 周 100

9、以内的加减法(5 课时)第 3 周 100 以内的加减法(1 课时、3 课时练习与讲评、1 课时机动、 )第 4 周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 课时、2 课时练习机动 )第 5 周 有趣的七巧板(1 课时)表内乘法(一) (4 课时)第 6 周 表内乘法(一) (5 课时)第 7 周 表内乘法(一) (4 课时、1 课时练习与讲评)第 8 周 表内乘法(2 课时练习与讲评、1 课时机动、 、 )表内除法(一) (2 课时)第 9 周 表内除法(一) (5 课时)第 10 周 表内除法(一) (2 课时、3 课时练习与讲评)第 11 周 表内除法(一) (1 课时机动)期中练习(2 课时)厘米和

10、米(2 课时)第 12 周 厘米和米(2 课时、2 课时练习机动)我们身上的“尺” (1 课时)第 13 周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5 课时)第 14 周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5 课时)第 15 周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4 课时、1 课时练习)第 16 周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2 课时练习、1 课时机动)观察物体(2 课时)第 17 周 期末复习(4 课时、1 课时练习)第 18 周 期末复习(5 课时练习)六、教学措施1.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3.培养学生的初步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相关的思想渗透。 5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牢固掌握重难点。6.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和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七、研究专题:加强地念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